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25/7168769.html
点击“蓝字” 中国山水画,“出现在战国战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之前,滋育于东晋东晋(年-年),确立于南北朝南北朝(年~年),兴盛于隋唐隋唐时期(年—年)”。
1、战国以前(服饰玉器上已有图案性的山水符号)
2、魏晋(山水诗,山水作为人物背景)《洛神赋图》
3、南北朝(画理与画法研究繁荣)宗炳的《画山水序》
4、隋(以完整形式出现了青绿重彩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
5、唐(青绿山水发展,水墨山水出现)二李,王维水墨一派,南宗之祖
6、五代(水墨技法不断丰富)荆关董巨
7、两宋(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李成范宽郭熙,刘李马夏,米氏云山
8、元(讲究笔墨意趣,个性化风格)赵孟頫,元四家黄王倪吴
9、明清(各个画派,复古)明四家沈文唐仇,四王,吴历,恽寿平,四僧
青绿山水在东晋时发展,在南北朝时确立,在隋唐非常地兴盛,到宋代达到顶峰。
上面图片是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局部。这幅山水画的出现,结束了像洛神赋里面人物在前山水只做背景的这样一个局面,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一个初期阶段。
上面展示的这些图片是唐代“大小李将军”的大李将军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它诞生于青绿山水画繁荣兴盛的时代,这幅画也是唐代山水画的一个节奏。构图非常的严谨,以山的一个角趁江波浩淼,然后用石绿点染,用石青填上松针,他是用交叉的两笔线表示松针,设色上以青绿为主,这幅作品属于大青绿,在墨线的转折处,又用金粉提炼了一下,就是所谓的青绿为质,金碧为文的绘画色彩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了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质感,山石的阳面是用金去染,阴面是用石青或者蓝去染,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一个装饰效果。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和这个江帆楼阁图同时把青绿山水推向了一个高峰,我们再看一下明皇幸蜀图的局部。
明皇幸蜀图是李昭道创作的一幅青绿山水,它是描绘人马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一幅作品,整个画面还是一个大青绿的感觉,把残酷的现实通过青绿山水表现的非常柔和,有一种舒缓的感觉。他这个画面中的地面,平坡的线条是比较少的,多平面少转折,阴阳向背处也处理的非常好,色彩上是以青绿色为画中的基调,一些花青、枝绿等冷色和朱红或赭石形成冷暖的对比,搭配的非常协调,画面构成也是比较单纯,然后富有一定的装饰美感。他描绘的是四川这一带的风光,在构图上也做了一个安排,打破了现实的空间,所以在现实当中是有一定的创作性和独创性的,从自然山水当中,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也感受到了时空的扭转。
下面这三张分别是五代董源的江堤晚景图,还有张僧繇的仙人楼阁图和雪山红树图,这是后人的摹本,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人对待青绿山水、包括一些以青绿方法为创作的重彩山水所做的面貌上的创新,因为在大的范畴内,青绿山水其实也包含一些像工笔重彩的作品,不只是以青和绿为主,狭义上是这样,但广义上可以包含更多,包括秋景的这种红色,雪景的白色,这种色彩大于墨的这种处理方法,都可以广义地称为青绿一类。
到宋代之后,文人画开始兴起,以水墨为主的山水画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但是这里仍然有一幅作品的诞生,就是这幅著名的千里江山图,这是宋代青绿山水最辉煌,也是整个中国山水当中的一幅杰作,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为宋代的王希孟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很长,将近12米,是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连绵的山群,还有浩渺的江河湖海,在山岭当中,楼台村舍,包括行旅的人和船、飞鸟都描绘的非常精细,景物非常繁多,气象万千。
这幅作品是大青绿设色在绢本上面,气势非常的恢弘,意境很壮阔,江河当中又勾出了水纹,与没骨的色彩形成一个反差,这是一幅最知名的青绿作品。
整幅作品刻画的非常工细,包括比例透视都非常合理,山石以大青绿设色,在以墨勾皴之后,以赭石铺底,再以石青和石绿一层层叠加,不要太厚,要淡一点分多层,因为石青和石绿是矿物型颜色,本身覆盖力比较强,我们用淡的颜色层层叠加,它的质感就非常的厚重,容易浑然一体,鲜艳但不俗气,所以虽然在绢本上去作画,但仍然有像金碧山水那样富丽堂皇的感觉,也比之前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的青绿山水更加成熟。
此幅作品是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长卷,他没有千里江山图那样浓郁,设色比较清新淡雅,反而有一种清幽的意境,他也是用石青和石绿反复罩染达到很多遍,然后在卷的反面也用青绿色去衬染,所以他的青绿石色比较厚重沉稳。
从两宋到元代之后,尽管元代很短暂,但青绿山水也有一些代表作,比如像赵孟頫的青绿山水、钱选的山居图等等。
我们可以从局部看到钱选的山居图,他松树、松针勾勒的方法也和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比较接近,包括一些山石的勾勒,也吸取了赵伯驹的作品里面一些淡雅的设色,所以我们看到他的青绿作品是极淡雅,极富装饰性的,也深受了当代很多青绿山水画家的一个青睐,有很多画家吸取钱选青绿作品的一些特点,极具现代气息,上面有一些局部的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他这幅作品也是用墨线做简单的勾勒,没有太多的皴法,以赭石跟花青做一个底,然后再以石青石绿层层罩染,树叶也用石绿,做多层的罩染,包括一些红色的叶子用朱砂进行反复的勾勒,最后再辅以点苔。
明代和清代青绿山水的作品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明代有一些著名的以青绿山水创作为主的画家,比如沈周,仇英,包括文征明等等,都有相应的青绿山水作品,包括还有蓝瑛的白云红树图我们下面会有详细的介绍。
上面这幅作品就是白云红树图和它几张局部,是明朝画家蓝瑛创作的。这是一幅条幅作品,作者创作的时候是74岁,这幅作品是用没骨法,就是他的石青跟石绿没掉了它底面的线来画山石,然后用朱砂去画岸边的小草,树叶也是用浓艳的红、黄、青绿以没骨点出来,云是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非常的浓重而且非常的丰富,但又非常的典雅。他提款是学张僧繇的没骨法,其实是画家自己一个独创的画风,这幅作品是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一个代表作。他这幅没骨重彩的色彩非常的明丽,对比也非常的明快,有现代装饰的意味,极具装饰美感,而且从这幅画当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其他的绘画元素,包括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可以更加多元的去创作出更符合当代性的一个画面,所以蓝瑛这幅作品,我们可以好好的发挥一下。
下面是他另外一幅册页作品,城关图册里面的一幅作品。
城关图册是蓝瑛没骨青绿山水中很有文人气息的一幅代表作,他是册页的当中的一帧,他是近景的山水,画的是一泓水面,两个文人凭窗而坐正在澄怀观赏飞瀑的一个春景,感受到我们古人乐山乐水的闲情逸致,整幅作品以浓重的石青跟石绿,还有朱砂渲染山石跟红树,构图非常别致,色彩非常跳跃,春意盎然,是非常不错的一幅小品。
明代还有一些画家,也有一些零散的青绿作品,比如陈洪绶,仇英当然是有很多青绿的作品,我们一会儿可以看一下,还有像董其昌等,我们可以陆续的看图。
这幅作品是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是一幅非常著名的青绿山水作品,也是仇英的代表作。仇英是明四家之一,他画工非常厉害,也非常勤奋,论绘画单独的技巧,他是要超过其他三位的,但因为仇英他本身不作诗,书法也写得极少,所以他排在了明四家之末。但他绘画的技巧其实是直追唐宋的,包括他这幅桃源仙境图也是以宋代院体这样的一个非常严谨的大青绿的方法去画出来,整个设色非常的艳丽,非常的明快,而且极其淡雅和典雅。
到了清代,青绿山水画逐渐走向衰落,好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任熊的十万图册是典型的在泥金纸上画的青绿山水的小品画法,也是直追唐宋诸家,包括也学习了像赵孟頫的画法,笔墨非常高古,色彩富丽堂皇,意境也非常悠远。
他这十帧册页,都是以万字为题,画的一些作品,比如说像这个万点青莲,是画的荷塘,还有万户朝天,画的是山峰,还有万枝空留等等,画的都是以万字为题的景物,所以总称为十万图册。
清代还有一些著名的画家,像四王当中的王鉴、王翚、王时敏,都有一些青绿作品,包括石涛,著名的四僧之一,也偶有一些小青绿的小品,我们可以发图看一下。
中国画呢,自古就称为丹青,黄宾虹曾经说过画法先有丹青后有水墨,所以丹青是先于水墨的,那青绿山水的发展到清代,逐渐的衰落,近现代有了一些名家,比如说像张大千啊,包括黄宾虹、吴湖帆、贺天健,包括陆俨少,谢稚柳等等,都是画青绿山水的高手,都有自己独到的技法,当代也有像卢禹舜、牛克诚、何加林、徐俊、范扬、林容生等等各位老师,也是在自己的青绿山水领域有独到的地方。
通过历代青绿山水作品的浏览,我们大致对青绿山水整个历代的作品有了一个通览,这里面有大青绿山水,比如说李思训,还有一些小青绿和金碧山水,他们三个都各自发展,慢慢的呢,以小青绿山水为胜,比如像明代的沈周、文徵明,他们都是以创作小青绿为主,因为小青绿比较温润,比较俊秀,它不像大青绿那样非常的灿烂。小青绿呢有很多著名的画家,当然后来也有像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因为他吸取了敦煌的一个艺术素养,艺术源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敦煌壁画。
敦煌艺术呢,发源于中国,但是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艺术宝库,艺术财富。敦煌壁画里面涵盖的年代非常久远,空间跨度非常大,里面当然是一些佛像和造像为主,但是他的壁画当中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青绿山水里面有很多图片,我们陆续会看到一些相关的图片。
我们可以通过敦煌壁画的这些山水的局部,窥探到敦煌作品当中的这种生机与活力,虽然有一些画的比较原始,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空间感也好,自然当中的这种灵动也好,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画家去借鉴的。它包括了很多平面的构成,色彩构成,因为到处是原矿的一些色彩,像石青石绿,包括赭石,朱砂的这种运用,而且他的石青,还有那种像青金石这样非常蓝的青色,因为年代不同,有北魏的,有隋代,有唐代,他们风格是不同的。
总之呢,敦煌石窟壁画这是一个宝库,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源泉可以让我们去吸取,我也希望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可以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