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Photo/elitepic/1029.html
册府千华守望文明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
卷首一卷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內府刻本十册
《御纂周易折中》兼容并蓄汉、晋、齐、隋、唐、宋、金、元、明家名家易说之大成,并以“集说”“按语”“总论”等形式“折中”众家之说,提出新的见解。自问世以来,即成为学习《周易》的必备文献和重要工具书。馆藏是书版刻精良,纸墨俱佳。前有康熙五十四年御制序,序后钤有“稽古右文之章”“体元主人”“国子监印”等印章,版本价值较高。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欽定詩經傳說彚纂二十一卷首二卷詩序二卷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首二卷诗序二卷
(清)王鸿绪等纂清雍正五年()内府刻本三函十六册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是对《诗经》逐篇逐章的训解。编者将前人对《诗经》的传说汇纂于一起,又加之按语,供学人研读。馆藏是书有雍正御制序,有“国子监印”和“民国七年由清监移藏图书馆”印。为清内府刻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禮記二十卷
”《礼记》二十卷
(汉)郑玄注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刻本十册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最初由西汉理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49篇。东汉末年郑玄注疏的《礼记》,成为后世盛行不衰的范本,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上升到了儒家经典,亦成为“十三经”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春
秋轂梁傳十二卷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春秋谷梁传十二卷
(汉)何休注(明)闵齐伋辑明天启元年()刻本一函八册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编年体史书。后入选儒家经典“十三经”之列,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可见非同一般。“春秋三传”专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作注者何休的学问非常渊博,当时人赞誉他“精研刘静,世儒无及者”,对孔子遗留下的经书有十分精辟的见解。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說文解字十五卷
说文解字十五卷
(汉)许慎撰,(宋)李寿编
明万历二十六年()陈大科刻本一函六册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个部首.收字个。历代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者颇多,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漢隸字源五卷碑目一卷
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
(宋)娄机撰明海虞毛氏汲古阁刻本六册
《汉隶字源》为一部考释反隶之字书。每字皆以楷书构目,而以采自不同碑刻之隶书,钩摹后标以碑目、序号排比于楷书之下。一字若有数体,并列于后,不注音、不释义,间或作字形考辨,随字注明出处。前人评论此书曰:“其考赜甚精,其立说甚当,其沾丐后学甚笃”。“于古音、古字,亦多存梗概,皆足为考证之资,不但以点画波磔为书家模范已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增訂二三場群書備考四卷
增訂二三場群書備考四卷
(明)袁黄撰袁俨注沈昌世增龚五韺阅明崇祯间刻本一函四册
袁黄(-),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代表作有《了凡四训》等。《群书备考》是袁黄于万历年间编纂的一部类书。书成之后,终未能付梓。直至万历末年,才由其子袁俨将书稿整理,“广而翼云”登梓成帙。书中所记之事多属政治、经济、文化、礼教范围,为士子科考之参考书。王重民先生曾论及此书,以为“是书文词尔雅,注解详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甘肅鄉試硃卷一卷
(雕版)
甘肃乡试朱卷雕版
(清)吴复安撰清光绪十九年()雕版三块
馆存清后期雕版三块,双面刻字,内容为晚晴宁夏著名学者吴复安参加光绪癸巳恩科乡试朱卷,先载其姓名履历,继载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附载授业授知师,最后刊载吴复安文两。其文行文流畅,言之有物,全文有多处圈点,文后附有考官嘉奖批语。雕版字体整齐,无错字坏字,保存完好,现今仍可以印刷。文物价值与史料价值兼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孫月峰先生批評史記一百三十七
卷褚先生附餘一卷
孙月峰先生批评史记一百三十七卷褚先生附余一卷
(明)孙鑛评(明)冯元仲参订明崇祯刻本二函二十册
孙鑛(—)字文融,初号越峰,中年更号月峰,别署月峰主人。他用毕生精力,批注百家,自成一言。如《评史记》、《评史书》、《评韩非子》等,均产生过很大影响,有《孙月峰全集》十二卷风行一时,并且流传至今。是书作为孙鑛最重要的史书评点,代表了孙鑛评点的最高水平之一,要研究孙鑛,此书不可不读。相较于同时代其他《史记》评点,孙鑛的评点影响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整个评点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晚明及清代评点家、科举士子都奉以为重要参考书。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战国策十二卷
战国策十二卷
(明)闵齐伋裁注
明萬曆四十八年()烏程閔齊伋三色套印本一函八册
《战国策》又名《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馆藏是书序后有“皇明万历庚申立春日闵齐伋识”,各卷末均有“皇明万历己未仲秋乌程闵齐伋遇五父裁注”,书中还在多处钤有“闵齐伋印”及“齐”“伋”等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漢書一百卷
汉书一百卷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清光绪十三年()金陵书局仿汲古阁刻本十四册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年的史事。馆藏是书上钤有“盱眙王氏十四間書樓藏書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元史類編四十二卷
元史类编四十二卷
(清)邵遠平撰
清乾隆六十年()南沙席氏扫叶山房刻本二函十二册
《元史类编》又名《续宏简录》,是书体例类似于纪传体,与《通志》相近,仅有纪、传而无表、志。书中仿《唐六典》与杜氏《通典》格式,采用夹行小注,或补其缺略,或辩其异同。全书是以《元史》为基础加以改写的,材料上除《元史》外,还利用了《元典章》及其他史料,对《元史》作了一些补充和考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宁夏府志二十二卷
[乾隆]宁夏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张金城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十六册
《宁夏府志》是张金城任宁夏知府时主持纂修而成的。全书共22卷,分别记述了政治、地理、文化、人物、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虽大多只是平实的记叙,但读来却精彩纷呈。其中尤以记述皇帝诏书、碑文等事的《卷一·恩纶纪》,记述地理环境和经济的《卷二、三、四·地理》、《卷七·田赋》、《卷八·源流》,以及记述著名人物的卷十三至十五等最有文献参考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朔方備乘六十八卷首十二卷朔方备乘六十八卷首十二卷
(清)何秋涛撰清光绪刻本三册
《朔方备乘》是研究中国西北史地学的作品,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是一部针对沙俄的侵华野心,为当时中国国防军事服务;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论证缜密、自成一家的高质量史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撫夏奏議二卷
抚夏奏议二卷
(明)黃嘉善撰清抄本二册
黄嘉善(-),字惟尚,号梓山,明代即墨城里(现新建村)人,生而聪敏,又文武兼通。治政,可惠及一方;带兵,能克敌制胜。明万历二十九年(),黄嘉善任宁夏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任期间向朝廷申请减免宁夏的田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又整顿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数次击退鞑靼的侵扰,保卫了边疆安宁。他与大将萧如薰齐心协力,伐贺兰山木材,修建宁夏(今银川市)的前沿阵地临河堡。在宁夏任职期间备受百姓拥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金石錄三十卷
金石錄三十卷
(宋)赵明诚撰清乾隆二十七年()雅雨堂刻本六册
《金石录》一书体例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著录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所藏金石拓本共种,上起三代下迄隋唐五代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赵明诚在著撰《金石录》期间,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两地睽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衰。《金石录》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漢石例六卷
漢石例六卷
(清)刘宝楠录清道光十六年()稿本一函六册
馆藏《汉石例》为刘宝楠过录碑刻行款体例之稿本。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宝应人。是“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著作有《论语正义》《释谷》等20余种。是书目录罗列论例,正文各论例均有论据以证,论据多引《金石录》《隶释》诸书。馆藏是书装订考究,书纸用朱色方格纸,誊抄工整。书中有朱、墨笔修改,阙字例用“□”。是书目录后题“道光十六年三月下旬宝楠自校一过漫识于目录后,时寓都中扬州新馆之淮海堂”等字样,可断定为刘宝楠稿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香南精舍金石契不分卷
香南精舍金石契不分卷
(清)崇恩辑清中期稿本二册
馆藏《香南精舍金石契》为清崇恩手稿本。崇恩,字仰之,别号香南居士,室名壶青阁、香南精舍、吾亦爱吾等,系满清皇室。先后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等,为道、咸朝重臣。工书,法苏轼。画山水,出入宋、元诸名家,撷其精华,故能超轶凡近。喜收藏、精鉴赏,收藏历代书画、古籍碑帖极富,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金石学家、诗人。著有《香南居士集》《香南精舍金石契》等。馆藏是书抄写用纸版心有“香南精舍金石契”七字,当系崇恩抄书专用纸。第一册字迹工整,卷端下有“禹舲”小印一方,末有记两篇,并有“崇恩”小印一方,当为崇恩誊清稿。第二册粘红色纸笺8张,白色笺2张。字迹多系行楷或草书,首页有崇恩弟景星、垣麟致崇恩书信一封,当是崇恩手书草稿。
国家名录号: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集古印譜六卷
集古印譜六卷
(明)王常辑(明)顾从德校
明万历三年()上海顾氏芸阁刻朱印本六册
顾从德生平工篆刻,喜收藏,《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此谱甫一印出,便被一抢而空,后又有重印本、翻刻本数种,它从精神层面上满足了当时知识阶层好古敏求,推陈出新的文化愿景,故备受青睐。这就是后来被赵宧光称为“顾氏谱流通遐迩,家至户到手一编”的《集古印谱》刻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東京雜記三卷
東京雜記三卷
(朝鲜)成原默撰朝鮮憲宗十一年()刻本一函三册
馆藏《东京杂记》开本明显比一般中国古籍要大,印纸为洁白且柔韧性很好的高丽纸。正文前有朝鲜纯祖辛卯年()南至熏序和宪宗乙巳年()成原默序。朝鲜本中最具特色的花纹鱼尾在此书中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花纹图案。馆藏是书对研究古代朝鲜及日本域外汉籍的刊刻、古代朝鲜民俗的研究等皆有重要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李卓吾批點世說新語
補二十卷
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明)王世贞删定
日本永安八年()刻本五册
《世说新语补》为明代王世贞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与何良俊《何氏语林》二书删定而成。明清以降,此书风行于海内外,带动了整个东亚的“世说体”仿作热潮,影响持续数百年不衰,是中国小说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耀眼的现象。在日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最早刊刻于日本元禄七年(),立命馆大学、大阪府立图书馆等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所藏版本同宁大本,为日本安永八年()刻本。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朱子年谱
朱子年谱
(清)王懋竑纂清乾隆寶應王氏白田草堂刻本一函四册
馆藏《朱子年谱》上有清代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戏曲理论家焦循的亲笔题跋。全书共有焦氏题跋九处,少的只有几个字,多的长达二百余字。此本为焦循的藏书,卷端盖有“焦氏藏书”的阴文方印。题跋中文字古朴,内容深刻,多为对朱熹及其理学的评论,是研究焦循和朱子理学的宝贵材料。
国家名錄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居官必要八卷
居官必要八卷
(明)呂坤撰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一函六冊
吕坤(—),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其所撰《居官必要》为自己的从政心得,可为后世为官者借鉴。在当下社会,亦对广大干部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宋朱晦菴先生名臣言
行錄前集十卷後集十
四卷續集八卷別集二
十六卷外集十七卷
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
(宋)朱熹辑(明)张采评点
明崇祯十一年()张采刻本二函二十册
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是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人。朱熹编纂此书,其目的在于整理散乱而不统一的史料,将北宋名臣的事迹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来,而非掺入一家之言,故书中不见他个人的评论。是书除了作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为后世君臣的借镜。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芥子園畫傳初集六卷
芥子园画传初集六卷
(清)王概摹清康熙十八年()刻彩色套印本一函五册
《芥子园画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由清代王槩等辑摹。是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其名由来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是书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張船山太史墨蹟冊
张船山太史墨迹册
(清)张船山撰清嘉庆九年()稿本一册
张船山即张问陶(-),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撰有《船山诗草》,存诗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馆藏这本墨迹册为行草书,飘逸洒脱,足可见张问陶之书法功力非同一般,书内多处钤有“张印”“问陶”“船山”等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
(宋)沈括撰明崇祯四年()马元调刻本一函八
《梦溪笔谈》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六
十卷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
卷別集三十二卷外集十五卷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外集十五卷
(宋)祝穆编,(元)富大用新编明初内府刻本十二函九十二册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为我国古代著名类书之一,其编纂体例仿《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搜集古今诗文,合编成书,供查检典故之用。书内突出儒家思想,搜集材料较丰富,包括一些已经散佚的古书中的资料。馆藏是书为明初内府刻本,钤有“习静堂屋主人珍藏”印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
第十二?田五四十卷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四十卷
(宋)释法应集(元)释普会续集明刻本一册二十九折(存卷十二)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释法应于南游访道之余、禅燕之暇,咨参知识,同学讨论,斟酌去取,历三十余年编集而成。为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多则公案与多首颂古,为唐宋语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了解与研究宋代文字禅的窗口。是书对于禅宗公案的准确阐释具有重要意义,对宋元僧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所涉僧人之间大多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对于考察宋元禅宗历史亦具有重要价值。
同心县博物馆藏
”"兵書三種七卷
兵书三种七卷
(清)湖北官书处辑清光绪二十一年()湖北官书处刻本一册
《兵书三种》包括练勇刍言、操练洋枪浅言、用炮要言三种兵书。馆藏是书系湖北黄陂范氏家族旧藏古籍,书内有清末民初湖北政治文化名人范轼(—)墨笔圈点,内封有其子范熙壬(-)题记二则,并有“耘勤”“范氏蕻园藏书/子孙敬谨诵习/切勿涂抹损坏/违者罪同悖逆”朱印。范氏父子的圈点及题记使馆藏此书版本价值大增。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
四卷素問遺篇一卷黃帝
內經靈樞十二卷
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素问遗篇一卷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
(唐)王冰注清光緒三年()浙江書局刻本一函八册
馆藏是书中钤有“顾颉刚藏书之记”“吴县顾氏纯熙堂书库”“颉刚劫余藏书”藏書印。顾颉刚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吴县顾氏纯熙堂书库”藏书印是五六十年代顾颉刚因生活困难准备将藏书出售所钤盖的;“颉刚劫余藏书”是在抗日战争之后为纪念痛心疾首的损失而专门纂刻的,钤印在幸免于难的藏书上。这些藏书印不仅表达了书主人对藏书的珍惜之情,也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痘疹活幼心法不分卷
痘疹活幼心法不分卷
(明)聶尚恒著明崇祯六年()刻本一冊
《痘疹活幼心法》又名《活幼心法大全》,为儿科著作。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是书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其中不乏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又载有大量临床医案,参考价值极大。是书为后世儿科学者所重视,尤其在痘疹专著中影响较大。馆藏是书中有朱墨笔批校多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楚辭集注八卷
楚辭集注八卷
(宋)朱熹集注清初听雨斋朱墨套印本一函四册
楚辞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赋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影响极为深远。朱熹之《楚辞集注》是在汲取王逸《楚辞章句》与洪兴祖《楚辞补注》的成果基础上撰写的,既肯定了《章句》与《补注》在训诂方面的成就,也指出其在释义上的不足。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六臣注文選六十卷
六臣注文選六十卷
(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
明嘉靖重刻元茶陵东山陈氏古迂书院刻本六十册
《六臣注文选》是众多《文选》版本中最有代表性且流传最久的注本。分赋、诗骚、文等三十八类。书中多篇诗歌被选入教科书,形成了文选学,影响深远。是书的注中极多阐幽发微之处,准确精当,体例严谨。馆藏《六臣注文选》书根处题“叶德辉旧藏”,书内多处有“叶德辉”“观古堂”“郋园”“叶氏启勋读过”“叶启发东明审定善本”“叶启蕃”“康侯”“莲溪鉴藏书画”等藏书印。有佚名朱笔批校多处,疑似过录何焯旧批,另有批者朱笔按语若干。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
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附
集傳一卷遺文一卷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附集传一卷遗文一卷
(唐)韩愈撰(宋)朱熹考异(宋)王大伯音释(明)朱吾弼重编
明后期刻本一函十六册
韩愈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作品历来受到重视。但是韩文诸本互有异同,颇令阅者不便。于是朱熹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覆加考订,作《韩文考异》。王伯大又以朱子之书不便寻览,重为编次,以改朱子之旧第。馆藏是书正文首卷钤有“习静堂屋珍藏”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歐陽文忠公居士集一百
五卷
欧阳文忠公居士集一百五卷
(宋)欧阳修撰清康熙二十一年()吉水曾弘重刻本二十册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是书因欧阳修死后谥号为“文忠”,故名。欧阳文忠公集有《居士集》、《易童子集》、《外制集》、《内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一百十四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十九卷,《集中录跋尾》十卷,书简十卷。前附年谱,后附行状、墓志、传文等五卷。《居士集》为作者晚年自己编定。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文苑英華一千卷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
五卷年譜一卷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年谱一卷
(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斌补注(明)许自昌校
明万历许自昌刻本一函八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明代编制李白集达到历史上的顶峰时期,许自昌校刊此本原与《集千家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合刻,总题为《合刻李杜诗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四
十四卷
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
(明)茅坤批评明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六十册
“唐宋八大家”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推行古道,复兴儒学,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以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师承
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陸放翁全集六種一百五
十七卷
陆放翁全集
(宋)陆游撰明末海虞毛氏汲古阁刻本十二函七十二册
陆游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馆存《陆放翁全集》包括《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南唐书》十八卷《放翁逸稿》二卷《斋居纪事》一卷《家居旧闻》一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蘇文忠公全集一百十卷
年譜一卷
苏文忠公全集一百十卷年谱一卷
(宋)苏轼撰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八函一百册
苏轼多才多艺,且样样造诣皆深,无奈命运多舛,但却豁达超脱,其人其文皆后世文人士子学习之典范。《苏文忠公全集》搜集苏轼一生的鸿篇巨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了解研究苏轼之珍贵资料。馆藏是书内钤有“浮云书屋”“浮云书屋珍藏”“白鹿堂”等印,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清)高宗弘历选清乾隆三年()内府刻四色套印本三函二十册
《御选唐宋文醇》共录唐宋十大家散文篇,各家文章以书、序、论、记等分类编辑。书中还采录了各家评语,并引用正史或杂说加以考订,内容完备、权威,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馆藏是书正文用墨色,康熙御评文字用黄色书于篇首,乾隆御评用朱笔写于篇后,前人评跋、相关任务的姓名事迹各用紫色、绿色分别印在篇末。全书色彩斑斓,为乾隆时期殿套版所印书籍中的佳品。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古文淵鑒六十四卷
古文淵鑒六十四卷
(清)徐乾学等编清康熙四十九年()五色套印本四函三十七册
《古文渊鉴》亦名《渊鉴古文选》,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间有瑰丽之篇,列为别集;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共合篇。书成后武英殿以五色套印颁行。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绿五色鲜明艳丽,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清初内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度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宋文鑒一百五十卷目錄三卷
宋文鑒一百五十卷目錄三卷
(宋)吕祖谦辑明嘉靖七年()晋藩养德书院刻本四函二十册
《宋文鑑》原名《皇朝文鑑》,为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编辑而成的宋代汉族诗文总集,搜罗广博,将诗文分为六十一个小类。采集资料所用原本多已失传,藉此书而得以保存一二古书信息,实属难得。馆藏是书内钤有“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等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全唐詩九百卷
”"堯峰文鈔四十卷詩十卷
堯峰文鈔四十卷詩十卷
(清)汪琬撰清康熙三十二年()林佶写刻本一函六冊
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清初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其散文疏畅条达,其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著有《钝翁类稿》《续稿》。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馆藏是书之写工林佶工于楷法,又善篆隶。尝文师汪琬,诗师陈廷敬及王士祯。琬之《尧峰文钞》,廷敬之《午亭文编》,士祯之《精华录》,皆为他手书。馆藏是书写刻精美,精工付梓,历来为文坛与藏书届所推崇,成为清写刻古籍代表。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卷三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卷三
西夏木活字本九册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出土时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共9册,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活字本西夏文佛经。该经书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年出土的西夏文佛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也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之一。
国家名录号:06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夏紀事本末三十六卷
年表一卷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年表一卷
(清)张鉴撰清光绪十年()江苏书局刻本四册
《西夏纪事本末》主要依据宋、辽、金、元诸史,李焘《长编》、毕沅《续通鉴》等书,兼采笔记、文集成书。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於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记载了西夏立国前後近年间历史。凡有得姓始末、夏台复入、统万堕城、乌白失期、灵州失陷,直至夹攻覆亡等36事。各篇均究其原委,纂述历程,考其异同,间附夹注。此书对于治理西夏有参考之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元)于阗三藏宝叉难陀撰元木活字本一册四十七纸
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属元代初期版本,整册书为经折装,上下单栏框、木活字版印刷。西夏文楷书,文字工整秀丽,油墨均匀干净。该佛经通体为长方形,封皮为厚纸板黄罗装裱,黄罗上下边略有残损,封皮底右侧残损更甚。上下边缘有修复的痕迹。封面厚纸板上有经函标签贴于封皮的中部,为竖长方形,长18.2厘米、宽4.4厘米,白纸精装,有回纹花边,标签汉译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契第六?生》。经名、题款为雕版。经题后有西夏文题款2行,译文为“唐于阗三藏宝叉难陀译,奉天题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惇睦懿恭皇帝御校”。是书是研究西夏文字、佛教及木活字印刷的重要实物数据,同时也说明了西夏时期木活字版刻印技术的精湛。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西夏文佛經長卷
佛经长卷
西夏文写本一件
西夏文写本《佛经长卷》为卷轴装,原卷在一起,由九张白麻纸连缀而成,全篇草书,甚难辨认,经名不详。根据文中多次出现的“胜慧”“彼岸”“虚空”“三宝”“法性”“识”“脑”等词,可以推断为佛教文献,文中有正文,有偈语。偈语有七言、九言两种。偈语和正文相互发明、证明。全卷共行,余字,是现知国内最长的一件西夏文佛经长卷。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夏雕版
西夏文雕版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宏佛塔出土一百二十块
西夏文字脱源于汉字,在结构、用笔、布局等方面与汉字十分类似,可谓“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虽借鉴方块形汉字,但西夏文笔画较多,形体比汉字更为复杂,笔画多在9—15画之间。其特点是斜笔较多,大量使用撇、捺,这使西夏文字的四角都很饱满,疏密均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观赏价值。保存于宏佛塔的西夏文雕版数量巨大,使早期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拓展了早期雕版印刷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印刷史、佛教传播史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卷四
”“妙法蓮華經集要義鏡
注一卷
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四卷
西夏泥活字印本六十八纸
《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是关于《妙法莲华经》义注疏之类的佛典。《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印度大乘佛教的早期佛典之一。此经在传世的西夏佛典中版本数量最多,可见在西夏十分流行,佛教天台宗更是以此经为本经。《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是贺兰山山嘴沟石窟的出土文献数量最多的一类,共有数十页(片),此经是目前第一部讲述《妙法莲华经》义理的西夏文献,该文献在现存西夏佛经中没有发现,在历代汉文《大藏经》中也未见收录,很可能是西夏人自己编撰的佛教文献。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数据、版本价值。此经在《碛砂藏》、《大正藏》中没有收录,已知的西夏文佛经中也未见,是新发现的一种西夏佛经。存卷一、卷五、卷八和卷十二。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圓覺注之略疏第一上半
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
西夏泥活字印本十四纸
西夏文《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存十四纸,残损、缺页较重。有封签,为雕版印成,四周子母栏。正文完整者宽40.2、高29.5厘米,四界单栏,上下栏距28.5、左右栏距33.5厘米。正文有阴文(黑地白文)“注”或“末”。书口上部有汉文卷数,有的还有西夏文“略疏”二字,下部为汉文页码。此经在《碛砂藏》《大正藏》中没有收录,已知的西夏文佛经中也未见,是新发现的一种西夏佛经。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恶业报经
西夏木活字印本二纸
西夏文《占察善恶业报经》共二纸,经折装,木活字印本,残损、缺页较重,无首尾经名。上下有子母栏,栏距18厘米。每折宽9厘米。此经译自隋天竺三藏菩提灯翻译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是有关地藏菩萨所说投木牌占卜吉凶善恶之法和以示忏悔之法的经典。汉文原文参阅《大正藏》卷十七页上栏至中栏。《占察善恶业报经》虽残损甚重,但所发现重要内容、木活字印刷的技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数据、版本价值。
国家名录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编辑:马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