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哮喘支扩,看这里

一、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咳苏黄止咳汤(晁恩祥)。

(2)风寒冬菀止咳汤(洪广祥);三拗汤合止嗽散。

(3)风热桑菊饮(合止嗽散)。

(4)寒包火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

(5)燥咳止嗽散/杏苏散/桑杏汤。

2.内伤咳嗽

(1)痰湿阻肺(麻杏)二陈三子汤。

(2)痰热蕴肺清金化痰汤;黄芩温胆汤(苔薄黄腻);千金苇茎汤(黄脓痰)。

(3)痰滞咽喉清咽利窍汤(洪广祥)。

(4)外寒里饮温肺煎(洪广祥);小青龙(加石膏)汤。

(5)湿热郁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6)胃逆侮肺旋覆代赭汤。

(7)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8)燥热伤肺贝母瓜蒌散;清燥救肺汤。

(9)阴虚咳嗽沙参麦冬汤;金水六君煎;百合固金汤。

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元汤、益气护卫汤等调理善后。

苏黄止咳汤

晁恩祥经验方(苏黄止咳胶囊)

组成:苏叶苏子,炙麻黄枇杷叶,前胡牛蒡子,蝉蜕地龙五味子各10,炙甘草6。

功效: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主治:用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临床用于感冒后咳嗽,咳嗽反复发作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符合上述症候者。

加减:1.兼有寒饮加干姜细辛。2.兼有痰热加黄芩金荞麦。3.体虚明显者加太子参北沙参。

冬菀止咳汤

洪广祥经验方P12/17

组成:款冬花10,紫菀10,生/炙麻黄5-10,细辛3,法夏10,生姜3片。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即风寒咳嗽。咳嗽,鼻塞流涕,恶风寒,遇寒则发/重,夜间/晨起咳甚,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腻),脉浮(紧)。

加减:1.恶寒甚者可加苏叶10苏子10;2.鼻塞(流清涕)声重甚者加辛夷花6苍耳子6宣通鼻窍(即寒咳宁颗粒);3.咽痒甚者加蝉蜕3牛蒡子6祛风止痒;4.咳嗽甚者加矮地茶(即紫金牛)10金沸草(即旋覆花)10祛痰止咳;5.咽中痰滞感、因痰而咳或痰黏、胸闷、腹胀、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半夏厚朴汤);6.痰多白粘难咳加苍术滑石各10;白滑易咳,加二陈汤/三子养亲汤;7.有口苦咽干欲呕头晕胸闷纳差脉弦等少阳证者,合小柴胡汤;8.咽红、滤泡、扁桃体肿大,加银翘马勃散。

温肺煎

洪广祥经验方P17/

组成:冬菀止咳汤加矮地茶天浆壳。款冬花10,紫菀10,生/炙麻黄5-10,细辛3,法半夏10,生姜10或3片,矮地茶20,天浆壳15。

适应症:(1)慢阻肺急性发作,证属寒痰(饮)伏肺、风寒诱发。反复咳嗽,痰白,恶风寒,遇寒则发/重,夜间/晨起咳甚,无发热,口不渴,舌偏暗,苔白腻,脉浮弦滑。类似于外寒里饮,与小青龙汤的区别在于,此方恶寒无明显发热,小青龙汤恶寒发热明显,尤其是背上恶寒。(2)慢性干咳,证属寒邪客肺。类似西医咳嗽变异型哮喘。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清晨咳嗽较多见,遇寒或气候突变,闻特殊刺激性异味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平素怯寒易感冒,易自汗。舌质淡红或暗红,脉弱,如兼挟外感风寒,可见浮脉,舌苔薄白或白微腻。

病机:寒痰(饮)伏肺,寒邪客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

加减:1.同冬菀止咳汤;2.若风寒束肺症候较重者,可合用小青龙汤。3.寒饮较盛、痰清稀量多、胸闷咳喘者,加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4.若外有表寒,又阳虚内寒者,可合芪附汤。5.若兼有寒郁化热者,可适当选用黄芩夏枯草金荞麦根。6.舌质暗红,舌下络瘀者,合桂枝茯苓丸。

清咽利窍汤

洪广祥经验方

组成:桔梗15,百部15,生甘草10,牛蒡子15,射干10,木蝴蝶10,荆芥10,苏叶15,薄荷10,辛夷花10,苍耳子10,桃仁10。

功效:清咽利窍,调畅气机,降气止咳。

主治:慢性干咳,证属痰滞咽喉。是指鼻咽部疾病引起鼻后和喉咽部有较多分泌物粘附,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所导致的咳嗽,多种疾病都可引起,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非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类似西医鼻后滴漏综合征。

症候: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咽痒如蚁行,有异物痰阻之不适感,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滑或细弦滑。

病机:痰阻咽喉,气机逆乱,肺失宣肃。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10,连翘15,赤小豆15,杏仁10,桑白皮10,生甘草6。

功效:清化湿热,宣畅肺气。

主治:慢性干咳,证属湿热郁肺。类似西医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似咳嗽变异型哮喘,体检无异常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嗜酸细胞大于或等于2.5%,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症候:慢性干咳或晨咳,有少许粘痰,伴胸闷和气道作痒,呼吸不畅,咯出黏痰则舒;晨起口粘腻,胃纳欠佳,喜热恶冷,大便软或不爽,舌质红,舌苔黄白相兼厚腻,脉濡滑。

病机:湿热郁肺,肺气失宣。

加减:1.胸闷加郁金枇杷叶或上焦宣痹汤。2.气道作痒或咽痒而咳,加枳实或过敏煎。3.喉中痰阻、咯出则舒,加半夏厚朴汤或银翘马勃散(咽红)。4.口黏腻、纳差、大便不爽,加苍术蚕砂。5.对油烟敏感者,过敏体质(荨麻疹、湿疹),合抗敏煎。6.兼有肢体痹痛者,加薏苡仁(麻杏薏甘汤)或四妙散。

过敏煎

祝谌予经验方

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

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咳嗽伴见怕风(对冷空气敏感)、鼻痒喷嚏、咽痒则咳、风疹等过敏症状,常合用此方。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紫癜、过敏性咳喘等都有较好疗效。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加减:1.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2.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3.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4.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5.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介子、苏子、葶苈子、杏仁。6.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7.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8.冷空气过敏症,加桂枝、白芍、生姜(桂枝汤)等。

抗敏煎

洪广祥经验方P23-25

组成:乌梅10,炒枳实30,白鲜皮15,地肤子15。

主治:过敏体质(荨麻疹、湿疹)湿热型。嗜酸粒细胞增多者,常从湿热论治,加土茯苓15。重用枳实30是本方的显著特点,《神农本草经》载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有较强的利湿清热作用,用治各种瘙痒症候,与大剂量枳实相配,强化了清热利湿作用,有效遏制了嗜酸粒细胞增多。

加减:1.慢性咳嗽,对油烟敏感者常合此方。2.慢性干咳,舌红苔黄厚腻者,常以此方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旋覆代赭汤

《奇效良方》

组成:旋覆花10(布包),代赭石20,法半夏10,生姜10,大枣6个,炙甘草10,西党参15。

功效:和胃降逆,调畅气机。

主治:慢性干咳,证属胃逆侮肺。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症候:慢性干咳,夜咳为重,咳嗽与进食明显相关,如餐后/进食咳嗽等,常伴有胃食道反流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伴有咽干音哑等。舌质红,苔白黄相兼而腻,脉象弦滑,胃液pH值检测,是最敏感和特异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方法。

病机:胃逆侮肺,气机逆乱。

加减:常加枇杷叶清热降肺,川楝子疏肝泄热。1.反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愣子等。2.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加黄连或左金丸。3.嗳气、腹胀明显者加半夏厚朴汤。4.中焦痞满气机逆乱者,合半夏泻心汤(痞满呕利)。5.兼有外感风寒者合寒咳宁,外寒里饮合小青龙汤。

二、咳嗽变异型哮喘

1.症状:反复咳嗽或伴有气喘,痰少,干咳为主,鼻痒喷嚏,咽痒则咳,阵咳呛咳。

2.病史:过敏史、家族史。

3.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气管激发/过敏试验阳性。

4.治疗:(1)湿热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从湿热论治,用抗敏煎合抗敏煎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土茯苓15。(2)风寒型:对冷空气敏感、易感冒,用过敏煎合温肺煎或桂枝汤、玉屏风散。(3)风燥型:苏黄止咳汤。(4)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哮喘

1.发作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1)寒证:三拗汤合止嗽散(喘而无汗痰少);二陈合三子(痰多气涌);射干麻黄汤(喉中痰鸣)。

(2)热证:麻杏石甘汤(外寒里热);定喘汤(外寒痰热);礞石滚痰丸(痰热腑实)。

(3)外寒里饮:蠲哮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4)上盛下虚:苏子降气汤。

2.缓解期

(1)偏寒:麻杏补元汤咳喘无力,无痰或痰少色白。

(2)偏热:麻杏石甘汤合补元汤咳喘无力,无痰或痰少色黄或白黄。

(3)偏湿:麻杏参苓白术散咳喘无力,大便稀溏。

(4)偏瘀:麻杏六君汤合桂枝茯苓丸。

3.恢复期

(1)补元汤/膏无明显咳痰喘。

(2)益气护卫汤/膏无明显咳痰喘。气阳虚弱,怕风怕冷,体虚易感冒。

(3)温阳益气护卫汤/膏适用于气阳虚弱,阳虚更甚者。

(4)咳喘固本煎无明显咳痰喘。

蠲哮汤

洪广祥经验方P30-31

主要学术思想:1.气阳虚弱是内因,痰瘀伏肺是宿根,外感六淫是诱因。2.全程温法治哮病,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

组成:葶苈子、青皮、陈皮、槟榔、大黄、生姜各10,牡荆子、鬼箭羽(即卫矛)各15。

功效: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凡哮喘痰鸣辘辘,或喘咳胸满,痰多不利等肺气壅实者,均可适用。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三次,分上、下午及临睡前服用,连服七天。重症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且体质尚好者,可日服二剂,水煎分四次服。哮喘基本缓解后,改为常规服药法。

疗效判定:药后1-3日内,若解痰涎状粘液便,为疗效最佳的标志。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后,大便自然恢复常态。

加减:1.兼表寒者加生麻黄苏叶;2.寒痰哮可加干姜细辛,痰稠黏胶着加千缗汤;3.热痰哮加黄芩鱼腥草或千金苇茎汤,顽痰老痰痰热腑实者合礞石滚痰丸;4.过敏性鼻炎加蝉蜕辛夷;皮肤过敏加白鲜皮地肤子;5.大便不畅者大黄生用后下;大便稀溏者大黄熟用同煎;6.虚象明显者合麦门冬汤、芪附汤等标本兼顾;缓解期合补元汤、(温阳)益气护卫汤。

蠲哮汤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在缓解期可选用截哮蛋治疗,在“药疗”的同时配合运用“食疗”扶正固本,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截哮蛋

洪广祥经验方P39

制法:备瓦罐或瓷盆一个,留置健康人或患者自身的24小时尿液,取新鲜鸡蛋7-10枚,先在蛋壳上按顺序编号,然后浸入盛有尿液的容器内,尿液应高出蛋面约半寸左右,每天换新鲜尿液一次,连浸3-5天(夏季3天,冬季5天)即可食用。截哮蛋无特殊异味,患者乐于接收。

用法:每天早晨按编号顺序,依次取出截哮蛋1-2枚,洗净连壳煮熟,然后去壳空腹食用。每次取出鸡蛋后,应及时补充,并与原序号的尾数相连续。一个月为一疗程,连食三个疗程。

适用范围:用于哮证服蠲哮汤缓解后的患者,食蛋期间如遇哮证发作,可同时配合蠲哮汤治疗,毋须停食截哮蛋。平时对蛋类过敏者忌服。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哮吼》记载:“用鸡子(即鸡蛋)一个,略敲碎损,膜不损,浸尿缸内三四日,夜取出煮熟,食之神效。”洪广祥认为鸡蛋经尿液浸泡后,不仅能扶正补益,且有活血祛瘀、治嗽疗喘之功能,实属哮证扶正固本的妙方。经临床验证,对青少年哮喘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

千缗汤

《妇人大全良方》

处方:皂角6法夏10生姜10生甘草6。

主治:痰盛而喘,不能平卧者。

加减:千缗导痰汤《寿世保元》。

礞石滚痰丸

《准绳·类方》引《养生主论》

处方:礞石(煅)20g沉香3g黄芩10g熟大黄10g或生大黄10后下。

功能主治:降火逐痰。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痰闭子宫不孕,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现用于精神病、癫痫身体壮实者。

苏子降气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紫苏子10,苏叶10,法半夏10(陈皮10),厚朴10,前胡10,当归6,肉桂6,生甘草6,生姜3片,大枣3个。

功能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广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补元汤

洪广祥经验方P

即补中益气汤加锁阳山萸肉。

组成:生黄芪30,西党参30,漂白术15,炙甘草10,全当归10,升麻10,北柴胡10,广陈皮15,锁阳15,山萸肉15。

功效:补益宗气(肺脾之气),补肾壮元。

主治:正气虚弱、免疫力下降的慢性疾病,尤其是肺肿瘤、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

益气护卫汤

洪广祥经验方P32

即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仙茅仙灵脾。

组成:生黄芪30,白术10-15,防风10-15,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生姜10或3片,大枣6个,仙茅10,仙灵脾10-15。

温阳益气护卫汤

洪广祥经验方P32

上方仙茅仙灵脾改为补骨脂葫芦巴。

组成:生黄芪30,白术10-15,防风10-15,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生姜10或3片,大枣6个,补骨脂10-15葫芦巴10-15。

功效主治:上述两方均具有温阳益气、调和营卫、振奋真元之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增强呼吸道对环境中刺激因子适应性,以控制和减少咳喘发作。

咳喘固本煎

洪广祥经验方P76

即玉屏风散加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

组成:生黄芪30,白术10-15,防风15-30,怀山药15-30,胡颓子叶15-30,牡荆子10-15,鬼箭羽10-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6个月。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缓解后,中老年体虚反复易感者尤宜。

四、支气管扩张

西医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是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不可复性扩张,半管壁纤维性增厚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由于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大量粘液,加重管腔堵塞、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极易化腐成脓,从而引发支气管扩张的黏膜表面出现慢性溃疡,这就是出现长期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症状的病理基础。属于中医“肺痈”范畴。急性发作期按咳嗽、哮喘治疗。

消痈祛腐生肌汤

洪广祥经验方P

即补中益气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皮汤、排脓汤去芒硝加白及合欢皮。

组成:生黄芪30,西党参30,漂白术15,炙甘草10,当归10,升麻10,北柴胡10,陈皮10,薏苡仁30,熟附子10,败酱草15,生大黄10,丹皮10,桃仁10(冬瓜子30),桔梗30,白及30,合欢皮30。

功效:补益肺脾,消痈排脓(痰),祛腐生肌。

主治:肺痈虚热痰瘀证。病情稳定,里热不甚,无出血倾向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温肺化纤汤

洪广祥经验方P

即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加减。

组成:熟地15-20,鹿角霜15,炮姜炭10,肉桂4,生麻黄10,白芥子10,生甘草10,桃仁10,红花10,川芎10,地龙10,土鳖虫10。阳和汤加味。

功效:温阳通脉,散寒化痰。

主治:肺痈虚寒痰瘀证。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痰热证候不明显者。痰热证候明显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本方。气虚明显者合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

特别鸣谢:医院肺病科薛汉荣、刘良徛院长对笔者的教导!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qg/1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