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八景”源头及“安阳八景”名称的演变与继承
——写在《安阳八景诗例话》发布收官后
王汝海
关于“安阳八景”的话题,不少人谈过,但都没有找到它的根源,因而也就说不清它何以会有那么长的演变过程。
民国《续安阳县志》柏门珠沼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柏门珠沼
一、“安阳八景”的名称是“潇湘八景”名称出现后各地“追风”的产物。
据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一书记载:“自宋员外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一时观者留题,目为潇湘八景。”“员外”,是官职,宋迪是北宋著名画家,官度支员外郎。哪八景?宋代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已有具体的说明:“宋迪工画,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云、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据此可知,“潇湘八景”的名称原是画家作品的题名。人们熟知的“西湖十景”,也是因宋代画家的著名风景画而得以声名远扬。影响所及,元明两代又有“燕京八景”,后增为十景。
鲁迅说,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志书,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由此可见,华夏各地大多有择优选景并用四字结构的“成语式”命名的做法。
民国《续安阳县志》鲸背观澜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鲸背观澜
二、“安阳八景”的源头与演变。
作为元明时期的鸿儒们,绝对不甘心比燕京落后,于是便在明成化年间成书的《河南总志》中有了各地八景的名目。府有八景,所辖各县也有八景,安阳县的八景是:昼锦祠堂、梅花古碑、断梁古寺、柏树无霜、见龙回石、猛虎彪涧、汉王射井、泉涌如珠。在这八景中,至今无人能说出“见龙回石”“汉王射井”在哪里。
民国《续安阳县志》鹿苑春辉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鹿苑春辉
有人说,后人对于《河南总志》认同的“安阳八景”的名称不满意,遂有明代赵王府的王爷朱厚煜写了八首诗,即《鲁山晴岚》《拔剑灵泉》《万金惠渠》《漳河晚月》《古庙夕阳》《西陵疑冢》《三台遗址》《龙潭瑞雪》,试图以自己的诗题作为“安阳八景”的雅称。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第一,“三台遗址”不在安阳县境,那位王爷会将它作为安阳的景观吗?第二,除了《漳河晚月》属于写景诗,其他都是咏史诗,又多用典,并没有所谓的“诗情画意”,其影响与《潇湘八景》相比,就像夏日阳光下点燃的闪烁不定的蜡烛。因此,清代的鸿儒们还是做了筛选,只取珍珠泉、漳河古渡口、韩陵山等几处景观,另补新景,分别命名为:鹿苑春辉、鲸背观澜、柏门珠沼、漫水长虹、韩陵秋霁、漳河晚渡、善应松涛、龙山积雪。
民国《续安阳县志》——漳河晚渡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漳河晚渡
及至清代乾隆五十二年的《彰德府志》,汲取“潇湘八景”“西湖十景”的经验,便请画师配了图,并有“图说”;“爰命图之”,明确表明是奉命作画。和“潇湘八景”得到“一时观者留题”的情况不同,不仅这些图没有文人的留题,而且以八景画题为题的诗词作品也未见诸任何地方史志的记载。在现在还能见到的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刊印的《安阳县志》中,也没有“安阳八景”之说,及至民国二十二年的《续安阳县志》中,才在大生寺、固现桥等个别条目下出现“安阳八景”的字样。至于“韩陵秋霁”,已被文人传播的“韩陵片石”所代替。查阅清代诗人有关韩陵山的歌吟,虽有以《韩陵片石》为题者,但都不是写景诗,而是围绕对东魏丞相高欢功过及温子升碑文的评价进行的争论。这就说明所谓“安阳八景”之说,其流行是在清末与民国年间。
民国《续安阳县志》——龙山积雪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龙山积雪
从“安阳八景”的选择及其名称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决不像“潇湘八景”那样一开始就得到了文人与广大民众的认同。“西湖十景”也一样:乾隆皇帝曾御题将其中个别名称稍加改易,但当地百姓不认可,依旧只认同以宋代画院画家的画题为景观的雅称。连皇帝都不能改变约定俗成的景观名称,安阳却有人提出为韩陵山景区的雅号“正名”,呼吁改回“韩陵秋霁”的叫法。一时间,撰文拥护者有之,作画题《韩陵秋霁》者有之。倘说府志的说法不能改,那么为何不以《河南总志》所载八景名称为准呢?
然而,不管“安阳八景”有着怎样一波三折的演变史,时过境迁,都已成为老辈安阳人记忆中的几个模糊的符号。
民国《续安阳县志》——善应松涛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善应松涛
三、“八景”命名方式的继承。
前面所引鲁迅关于“十景”“八景”的议论,我们不能理解为鲁迅不喜欢中国各地的风景与名胜,他的用意是在以“十景病”“八景病”比喻因循守旧而不思革故鼎新的病态心理。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要不要传承“八景文化”传统的问题需要思考与探讨。
民国《续安阳县志》韩陵片石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韩陵秋霁
首先应认识,除了成语式的四字结构便于记忆,更在于它的典雅优美能熏陶游客的审美情趣,领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魅力。例如我市某些园林景观的命名:洹水公园就有“临川汲古”“荷塘听香”“圭塘书屋”“高阁宿云”“幽谷烟竹”“野水垂钓”“星岛鱼乐”“平台隐秀”等八个景点,三角湖公园的“挹波探月”,人民公园的“云枫桥亭”“香溢寒暑”,也是不错的命名。可惜的是有些名称连公园的管理人员也不知它的含义。例如人民公园的“云枫桥亭”,明明镌刻在桥的两侧,为什么带有一个“亭”字呢?究其实,那就是个景观的名称:桥名云枫桥,西侧不远处有一片枫林,立于桥头可眺望北面与南面的五六个不同形制的亭子。此外,云枫桥北还有玉带桥、曲桥与鹿桥,影印清波,也是悦目怡心的景致。这是人民公园的主体,即水体与建筑物和谐配搭的景观群落。其东则是园中园“香溢寒暑”。与之相对应,那个园中园本该叫做“溢香园”,却偏偏起了一个与“香溢寒暑”不能呼应的名字。
民国《续安阳县志》漫水长虹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漫水长虹
其次,如何弘扬“八景文化”的传统?我想,不能只是围绕老八景转圈圈,要紧的是要有创造与发展。当今画家应像宋代的宋迪等画家那样,既要发现美,更要创造美,引领人们走进一个个可以身临其境的美的境界,激发文人墨客争相题咏的兴趣与激情,庶几方可造就新的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名景。理由:中国传统的景观文化,向来都是设计家、工匠、文人的共同创造。
再次,所选典型景观不一定要为凑齐“八景”而降格以求,但也不应让某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景区只有一般称呼而没有雅号。就以三角湖公园的榴园来说吧:那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景区,主体当然是夏季开满榴花的山景。石榴,原本称为“安石榴”,据古籍《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由此演绎出一则美丽的传说,大意是:张骞住在客栈里,用水浇活了一株将要枯死的石榴树。归国前,他正伏案看地图,一位着红衣绿裙的女子走来,请求带她东去中原。张骞怀疑她是离家私奔,婉言拒绝。临行,张骞谢绝了安石国君主的厚礼,只求送他那棵石榴树作为纪念。不料归途遇匈奴人拦截,丢了石榴树。风尘仆仆回到长安后,正在城下接受百官欢迎,一位披头散发气喘吁吁的女子赶来,口呼:“天朝使臣,叫俺赶得好苦!”随即自称路途被劫,好不容易逃出虎口,一路追来,只为报昔日活命之恩。言毕跪地,不见踪影。后来在女子跪地处长出一棵石榴树,消息传开,被移入宫中御花园,从此我国内地有了安石榴这一树种。榴园的榴花山前是水景:一方小塘靠东岸水中,塑一浴发女郎,基座上镌“情韵”二字。据此,我们何不将浴发女郎视为榴花仙子,赐榴园一个雅号:“榴园情韵”!……
值此“彰德府”发布《安阳八景诗例话》系列收官之际,说了上面一些话,算是一个简单的小结。
年12月7日于洹上邀月庵
文化支持:安阳古都学会
文字:王汝海摄影:宁广生
图片:《彰德府志》《续安阳县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王汝海,年生,河南安阳人。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中文系。历任中学、中师、成人高校教师,副教授职称。退休后注名于安阳师院离退休干部之列。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随笔、语文专业类论文。晚年写作较杂,被戏称为“杂家”。
文章来自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