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806/4441980.html
前言
二十六日,康熙承太皇太后慈谕,代礼诸寺。文称:洪惟太皇太后,至仁弘德,普育群生,以五台为梵刹名胜之地,诚意真心,前往瞻礼,等待时日。皇上大孝之心,时刻挂念,遂于春二月躬行五台佛山,请祈大福。又拨国库银两,修建寺宇,不以纤毫累民。而御书扁(匾)额,以次颁布,珠林紫府之间,光辉灿烂,以达云汉(高空银河)。
康熙与高士奇
以告成功,自此大皇太后的心愿终于实现,皇上敬顺太皇太后之诚意无所不周。慈和孝相辅又相成,神人(天人)高兴,真是史册中军见的盛事。二十七日早上七时开始返京。十月初九日午时回宫。五台之行到此胜利结東。访五台拜佛寺,一路上询问民间疾苦,爱民之心不已。康一向认为上下ー心,君臣和陸,有裨于致治之道。所以为政之余,总是与臣下或身边侍从人员谈天论地,讨究各种题。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在南巡途中,和侍讲官高土奇谈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驻跸燕了矶(今江苏南京市北京观音门外)。康熙在此读书至三鼓。高士奇说:皇上南巡以来,行殿读书写字,每至三更半夜,诚恐皇帝身体过劳,宜少自节养(休息)。皇上说: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登皇帝位,每以大学、中庸训等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每天读的书必能字字成通,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贯通,乃读尚书,于典训之中,体会古代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便体现在实践中。及读大传、易经,都在观察征兆于治乱兴衰之中,圣人扶阳抑阴,防微杜渐,处世立教的学问,朕皆反复探索,心真正弄懂,不使一点含糊。实党义理无穷,所以乐此不疲。
但是才能不够,独在易经研究上,终于未有突破性的进展。至于史记、汉书以及诸了百家、内典道书,莫不涉猎,接触的事即能记忆。(高士奇听后对康熙说:皇上天生聪明,好学不倦,不但儒臣经生无此纯一的工夫,即或是古帝王实际上也未闻有专心致志好学如同皇上这样的程度。原来皇帝心怀坦荡、光明正大,不为外界事务所蒙弊。又勤奋好学,于古今治乱的道理,看得一目了然。故凡是用人行政,都有独到见解,英明果断,完全合乎道理。
近来朝廷官员,莫不严格要求自己,欲要像皇帝那样修养自己。吏治、人心逐渐得到变化提高,唐虞三代之隆,将重新展现在目前。康熙说: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处理过。每在宫中默坐静思,即把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简任督、抚的时候,又必须详加察访,因为一方大吏,如果贤能,自能成为属下的楷模。今天贪污之风,未必尽除,澄清吏治,奖廉惩贪,正是为了使之潜移默化、逐步提高。
高士奇说:仰见圣学精微,又非是断章取火,而是融会贯通,迎刃而解。以上康熙与高士奇关于读书问题的对话录,反映皇帝作学问的谦虚谨慎和好学不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了实践,与勤政为政紧密结合,以图天下大治,四海安宁。正如高士奇所指,圣学不是徒事章句之学,而是学以致用,窥测万一呀。
廉洁爱民于成龙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大学士明珠传江宁府知府于成龙曰:廉朕在京师,就听说你知府于成龙居官廉洁。今天临幸此地咨访,和从前听到情況一个样,因此赐给你亲书的手卷(书画横幅之长卷,仅便于用手展阅,故称手都)所写的,不是你这样地位的官所应必须看到,是为人开始都表现得不错,能够坚持到底始终知一、保持晚节的不多。你一定要自始至终,保持廉洁的作风,务必学习前任总督于成龙(同名、老于成龙)那样正直、洁已爱民,这样才不率负朕的一片好心和期望。
于成龙接到圣上的谕旨后说:臣以前在乐亭知县的职位上。因为犯错误降级调用,承蒙皇恩留任。又已故的巡抚金世德提议,让我出任通州知州,因为逃人事件而降级解任,又一次受到皇帝的宽免。后来原任总督于成龙(老于成龙),将臣坐名题授江宁府知府,部议不准,又是皇帝批准允行。考虑到巨乃是庸庸碌碌之辈,始终成就栽培,都是主上的恩德。至于洁已奉职,这是我份内应该做的事。未曾有特殊的成绩报效,还得到皇帝恩赏的御书,稀世之珍,臣不胜惭愧和惊恐。自后有生之日,惟有捐躯献身,尽犬马之劳,以仰报皇上至高无上的恩。关自,类侍从官们对康熙与于成龙的对话深表赞赏。
认为是皇上澄清吏治,鼓励人材,首先在廉吏,特加奖励,破格优待,赐之宸翰(手书卷轴)。并且天语煌煌,叮咛告诫,勉励其始终如一,保持廉洁,这真是鼓动万物,陶育群生,有如风雨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小官员凡是有良心的人,谁不感激圣恩,廉洁奉公。省方为了察吏,察吏为的安民,诚兼而行之。联野,交小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曾任直隶乐亭知县,滦州知府,通州知州,江宁府知府,安徽按察使等职。他并未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老于成龙慧眼识人,推荐其人难得,终于为康熙所重视提。乘首次南巡之际亲书手卷一轴特子以廉嘉奖。
十二月初九日,返京后,专门召见小于成龙的父亲、原任参领于得水,赐以貂皮大衣、披领等物。奖励其教子有方,命令继续勉励儿子尽心尽力,始终如一。如果干得好,将继续提升任职,苟不能保持晚节,辜负国恩,定行惩治。照康熙不失前言,于ニ十三年十五十六日,朝廷会议研究治河人材问题,拟举安徽按察使于成龙。康问明珠的意见如何?明珠回答说:我们大家认为,于成龙是皇帝特殊提拔的人,如将他派去治河,一定会尽心竭力,似乎有利于河务管理。康说:修河是为了人民,此河非黄河可比。只要努力去作,对于治河来说,未有不见成效的。
命令于成作备的工作二十五年二月十二日,考虑到直隶地方旗下人民杂处,非常重要,必得贤能官员有利地方。康熙以小于成龙在江南工作出色,他省百姓也都称誉之,决定提升为直隶巡抚。新任巡抚如何工作?陛辞(走马上任辞别皇帝)时,康熙以启发的口吻问:“畿辅重地利弊应兴应革者,应当哪个在先?”于成龙答:“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依仗旗下的名义,窝藏匪类,有关方面明知而不敢深究。嗣后再有此事发生,臣当依法从事。其言切中时弊,康熙很满意。于成龙到职后采取诸多措施,打击盗贼,安定直隶,捍卫京师。
十六年四月初八日,康熙再次褒奖于成龙说:如像直隶巡抚于成龙这样真实清廉者甚少,观其人品,天性老实忠厚,并无交游,惟知爱民,即使在他本旗衙门管区之内也不行走住来,直隶地方百姓旗人无不感戴称颂。如此好官若不从优褒奖,将何以为众劝?特旨,加太子少保衔,并赐鞍马、银两等物,以示优叙。以后屡有升迁。二十九年,升任左都御史兼黄旗汉军都统。三十四年后,升至河道总督,廉洁奉公,始终一撤。三十九年病故,康赐银祭葬,谥号为襄勤。
于从以上的简略叙述中,不难看出康熙是多么地喜欢清官、培照清官、爱护清官,为什么呢?用其自己的话说:为官不清,小民受累。明捕捉虫京网,为消灭病虫害,极力主张捕打蝗虫。康熙同唐太宗样,恨透了蝗虫,因为是农作物的大害。当年唐太宗到田间地头,看见蝗虫抓起来就咬,以表示不共戴天。康熙虽然不吃,但是主张去恶务绝。为防止虫灾进行细心研究,查阅古代文献,学习古人治蝗虫办法,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特作《捕蝗说》一篇,以教世人。
文章提示三点内容:一最古人对蝗虫的认识及其治理方法;二是根据古人的治蝗经验和他的实际调查,提出自己的治蝗措施;三是主张在灭蝗中发挥人的作用,反对自消自灭的宿命论观点,确信事在人为、不在天,人定胜天。下面从两道命令可以看出康熙的捕蝗思想及其对策。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九日,上令大学士,闻山东地区蝗虫丛生,下种在田,况且今岁多雨,来春少旱,蝗虫复生。应事先防备,按时全力耕种田地,将蝗之幼虫深理土中,使其糜烂,不再更生。如果遗种未灭,来年复生,地方官员在当地组织捕打,不使滋生蔓延,是大有益的。蝗灾必须消灭,无为民患。
康熙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上令大学土,去年令各地捕蝗,诸省全力捕打,蝗不为灾,农田大获。去年雨水连绵,今年春时,如果稍,蝗种复生,就会成灾、以困我民,难以预料。凡事必须作好提前防备,才能有利。命令各地官员,深耕地亩,士埋蝗种,不使成患。如果蝗种复生,立即捕灭,不使蔓延成灾。两条谕旨一个思想,人定胜天。容与此相反,康熙反对在搏蝗时散布悲观情绪和消极等待思想。他说,或有草野愚民,往往以蝗虫不能打为口实,应该听其自然,自消自灭,这些无知的言论,必须禁止。
道理很简单,捕蝗救灾,全在人事。一不出文,文常空由正因为如此,康熙出巡各地,往往和大臣以及地方官们一起研究蝗虫动向。在河北密云县对随从官员说,各处都有蝗蝻(蝗之幼虫),恐怕地方官、老百姓,旗下的村庄,因粮食已收,于是麻痹大意。今岁如果不将蝻子捕绝,就要贻害来年,后悔无及、没等蝗虫会飞时,提前消灭。东巡盛京地方,亲自看见有一种蚂蚱,名日沔虫,一定把禾苗的穗,连根带叶吃光,然后飞去。这些都是我亲自看见的,并不是得知传闻。
河道总督张鹏翮
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十、二十一日,皇帝访问治河要地溜准套,并就开河的一系列问题,同以张鹏为首的治河官员们进行详细讨论,互问互答。当问到总河张鹏,对开挖溜准套有何看法时,他回避主题,空谈皇上爱民如子一类之套语,引起康熙不满,当场斥责其空话无益,治河讲实。但因重点在治河方案,不便完全揭露,暂时留他一面,有话后讲。康熙对手下官员的错误,从来不讲情面,总是及时的指出,惩前毖后,察吏安民。
到了第三天,即二月二十二日,康熙亲自召见扈从的大小官康员以及督、巡司道,总河、河官们到御舟龙船之前,然后当着众官员的面,语重心长地张鹏说:个一思你的总责任是河道总督,应当随时随地视察河堤,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以勉尽职守,可是你竟安居署中,两三个月也不出来一次,惟到虚文浮辞为能事,什么事情都耽误了。如果论文字,朕也经常作文章,你所作的文章,也不一定好。你的口中不离朱子,朱子之书,朕是经常披阅的,随时放在身边。你能记忆一条吗?宋儒所谈的光风霁月(指人的品格气度道德修养),你哪一点像啊?
你只能用一二个不称职的汉官,偏听其言,对治河事情,漫不经心。朕曾经说过,天地风雷有不测之变化,不可以认为河岸堤坝坚固,就疏忽大意,须发挥人的力量,周密的计划。曾经再三训谕。后来洪泽湖水泛滥,堤岸危险,河官们想开滚水坝前的土坝,以便浅出水势,屡次申报,你都置若罔闻。最后导致古沟带地方,都被冲决。你办事刻薄,对手下属员不能以礼相待,口无忌惮,出口训人,大家都非常怕你。朕虽加训,你并不改悔,而且好说谎话。
康熙四十四年朕南巡阅河,问你高家堰石工,何时可以修完?你报告说,本年七月内完工,结果迟延多年不能完工。又以溜淮套地方可以开河,请朕亲自视察,更是欺骗瞒哄。朕的话都可以向大众公开发表。今天大小官员们都齐集于此,你还有什么可说?可在大家面前直说无隐。张鹏翮免冠谢罪。皇帝又谕曰:加筑高家堰堤岸,闭塞减水湖六坝,使水尽出清口,不是你的功劳;修治挑水坝,逼黄水流向北岸,不是你的功劳;堵塞仲庄闸,改建杨家闸,令黄水不致倒灌清口,不是你的功劳;此数大工程,都和你无关,更有什么勤劳可言。
张鹏翮奏言:臣实在是愚昧无知,不能仰体皇上训旨,夙夜恐惧,担惊受怕。自寻苦呀!手地方何益?与其成天空怀恐之心何不集中画精力搞好河务工作。张鹏翮回答说:臣的罪过实在多,惟有仰恳皇上宽大为怀保全栽培我吧。皇上说:赏罚者,是国家大权,内有九卿各部院官员,外有督抚,原来是为尽忠报国,爱护人民而设,不是为了让他们摘取荣华富贵、尽情享乐而已。大吏廉洁,则小吏自然效法。如果不能勤奋尽职,致误公事,怎么能因为保全一人,而废国法呢?凡事有可以保全者,也有当用果断措施者,国家官吏甚多,姑息一人,何以服众人,康熙又对各位官员说:历年以来幸而水不怎么大。
结语
当年新辅、于成龙在任河道总督时,水势相当大,如果张鹏翮当此之时,河工必致不堪设想。张鹏翮惟有一技之长,于成龙每不遵朕指示,自立意见;张鹏翮则不然,朕前以河务一一指授,皆能遵行。所以几年来河工,逐渐取得成绩。对张鹏翮一分为二,批评缺点,表扬成绩,最后决定暂留其职,继续工作。康熙向来主张君臣之间贵在合作、开域布公,如同家人父子。他对张总河的批评,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真是仁至义尽、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