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整体调节从中医抗疫看中国系统

中医从普遍联系的角度看待病和证的关系,认为同一种病可对应多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也可显现同一种证,因此,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鲜明体现了系统思维的特点。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理解及治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超越敌我式二元对立的思维,视病毒为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要不影响人体健康,也可以与之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中医诊疗模型及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道法自然的防治手段,既符合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趋势,也契合“亲近传统,回归自然”的时代潮流。在未来医疗救助、健康生活的模式中,中医必然会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每当面临重大疫情,人们最关心有无特效药。我们可转变观念,从局限于特效药转向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注重通过提升人体免疫机能,激发内在的防御和自愈能力,使人能够有效应对病毒,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使得中医在面对病因不明、缺乏特效药的疫病时,由于运用系统思维来辨证论治,能够迅速找到具有实效的治疗之策,因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世界性难题时,中医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智慧

不管应对今天的新冠病毒,还是将来的未知病毒,中医只需辨识证候、把握病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对证下药,疗愈疾病。这是因为中医讲求针对生命的整体来治疗,同时也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使人在身心内外整体和谐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只会“头疼医头”,在中医里被视为水平欠佳、不会应用系统思维看待疾病。

中医自觉运用系统观看待人体,根据六经(三阴三阳)、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来论(施)治。《伤寒论》经方之所以适用古今,是因为辨证论治的原则高度契合恒常运变的自然规律。比如,这次疫情以湿证为主,相应之方,古已有之。各类复杂证候都有相应的克治方法,辨证、配伍法则之精微条理,使中医可执简驭繁。故而无论何种新型疾病,善于辨证的中医皆能老方新用,适当加减,对准证型用药,便可药到病除。正如《伤寒论》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辨识现有脉象和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虽然病证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治法随证遂变。这在中国系统思维中,是处理标本、分合关系的体现,人体深层的问题可以通过外象、局部反应加以判断。由此来看,辨证论治实际上是用外在表象与内里病机、系统与要素的同步性、映射性、全息性来进行整体诊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审证求因,辨明病机,分清主次,以认识和疗愈疾病的系统性过程。“证”是对病机的具体概括,反映出病程中的病位、病因、性质、正邪消长、传变趋势,可见“证”比症状更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疾病本质。“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苔)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测评后,判断证的性质,归入某种类型。“论治”是基于辨证的结果,讨论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辨证与论治,是相互贯通的一体两面,是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实践应用。

辨证论治也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即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矛盾双方相反相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外在表现一样,本质不一定相同,而同样的本质,表现形式也有差异。以系统科学观之,人们对疾病往往仅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因而清晰认知同象异质和同质异象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掌握疾病与人体关系的复杂性。这就需要透过表面现象洞见本质,从而进行合理诊治。中医从普遍联系的角度看待病和证的关系,认为同一种病可对应多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也可显现同一种证,因此,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鲜明体现了系统思维的特点。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不一样。例如,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皆治喘咳,俱用麻黄、杏仁、甘草。但前方所治,证候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脉象浮数,属于表里同病,而以肺热为主。故治以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用麻黄配石膏,清热宣肺为主,兼以解表祛邪,使肺热清、表邪去,而喘咳自止。后方所治,证候系寒邪束表、肺失宣肃、脉象浮紧,属于风寒表实证。故治当辛温发汗为主,兼以宣肺平喘,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使风寒解、肺气宣,而喘咳自平。二方虽仅一药之差,然功用及主证病机,却泾渭分明。其差异是药材在方中所起“君臣佐使”作用之不同,即不同的药材配伍,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从而在整体功能上形成了不一样的药效合力。由此治疗表面症状相同或相似、而深层病机有异的患者,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具有相同的证候,就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此时不同的病症是同一证候的不同的表象。这也是麻杏石甘汤可以治疗新冠肺炎等多种疾病的原理所在。中医治病关键在证的异同,而不是病的异同。相同的证可用相同治法,不同的证就需要不同治法,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中医治病向来主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以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恢复人体的动态平衡,以达到《黄帝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果(《素问·生气通天论》)。若能精准地辨证论治,中医可以“覆杯而愈”,甚至能做到副作用为零。然此医道“至精至微”(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精通辨证论治的中医人才难得,因此亟须大力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

鉴于中医必须辨证论治,故上述方药虽能治疗很多疾病,但不宜作为预防之方,也不可私自盲目服用,以免产生“药证不符”的副作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把关下使用。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方,症状消失即应停药。否则,人体服用不需要的药物,反而会妨碍健康。

标本兼治、整体调节的系统思维

对于疫病,中医治疗方案是“扶正祛邪,整体调节”,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它往往不直接消杀病毒、病菌,而是通过各种汤剂或干预方法,扶阳固本,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患者的排毒、免疫能力。如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就能迅速将“六淫”病毒诸邪驱逐出体外。这也可以利用促进新陈代谢“通利二便”的方式将病毒诸邪排出去,还可以通过“吐”的办法排毒驱邪,使人体脏腑气血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中和状态。像中药熏香等疗法,堪称防疫的“中医版消毒剂”。其原理不是这些药能强力杀死病毒,而是通过芳香辛窜化湿浊,破坏病毒赖以滋生的条件。同时,对人而言,辛香开清窍,升清阳,旺正气,即使病毒侵入人体也难以生存。或者在无法消灭病毒的情况下,调节人体功能与之共存,以达到提升生存质量之目的。

中医灵活运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等民族智慧,通过中药调整、改变适宜病毒生存的人体环境,使其待不住,自行离开。所以中医治病,只要当下病机在表就用解表法,病机在里就用通里法,病机为虚就用扶正法。又如,辨证为太阳表邪就用解表法,阳明里邪用清里法,太阳阳明合病用表里双解法。总之,中医着眼于系统全面地辨证论治,而非仅仅盯着杀灭病毒。中华文化的精深智慧,于此可窥一斑。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理解及治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核思维的不同。中西医对疫病的理解不同,因而治疗理路相左。如果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xt/10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