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本文导读——
如果有人问起芍兰兜这个地名,现在的杭州人基本是茫然的,但如果说到珠儿潭,多数人又会恍然大悟,而其实在二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派田园风光,闹中取静之地,而余杭塘河也未挖通至此。
城市的沧桑和人世的沧桑其实是一样的,改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像忠天庙,尽管它曾经是湖墅一景,尽管它曾经承载着很多人的念想,尽管它有过中外酬唱的佳话,但在时间的磨盘里,它早已湮没无迹,而风吹过,在文字里它却是留下了痕迹和传说。
忠天庙的历史其实很长,可以一直追溯到隋末唐初;忠天庙的外延很大,记载着异国文人对中国文化的倾慕:“所仰而终身者,中国之圣人也。是以愿一致身中国,友中国之人,而论中国之事”。
而我们,因为知晓这段历史,可以在走过这片土地时,听听鸟的鸣啭,听听风的倾述,它们述说着已经过去了的时间和大地上消失的人。(李郁葱)
张闻涛摄影:小河-运河-余杭塘河三水交汇
正文从这里开始——
忠天庙画壁: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任轩/文
杭州北新关附近,康家桥西,今余杭塘河北岸勤丰桥东,旧曾有一座忠天庙。庙内明末时曾有佛像壁画。清代乾嘉道时期,这座庙不仅引出了祀主后代与画家后代,以及和他们同城文人的唱和,还引来当时朝鲜文人的寄题,成为知识分子之间文化交流的注脚,如此雅事,如此佳话,实在难得。此间种种美谈,则又展现出运河南端文人和谐相处、互为师友的优秀传统。
两国文人在京城笔谈定交
乾隆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北京琉璃厂附近甘井胡同天升客栈。某客房内,几位中国人与两位朝鲜人或坐或站着,虽然口语无法相通,好在朝鲜当时用的也是汉字,所以他们还能够在纸上笔谈。其中两位中国人是严诚、潘庭筠,两位朝鲜人则为洪大容和金养虚。
洪金二氏刚被迎进门,潘庭筠便在纸上写下数行字,大意是说:“昨晚陆解元已到京,我和铁桥兄二人就把咱们四人订交唱和之事,详细说给他听,并将咱们的唱和诗札拿给他看。他听后,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陆解元为人高雅绝世,现已在京城,可以相会,如何?”
“三大人”即指此番朝鲜出使中国的三位使臣,分别为正使顺义君李烜、副使参判金善行、书状官执义洪檍。该使行团一行于乾隆三十年()十月出使清朝,十二月抵京。“二兄”即指洪大容和金养虚。洪大容是洪檍的侄子,金养虚是金善行的堂弟,他们二人以军官通德郎的身份随同出使。
乾隆三十年()浙江乡试(省试),严诚、潘庭筠、陆飞均榜上有名,获得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此番三人赴京,便是为了参加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的头名叫解元,会试的榜魁叫会元,殿试拔得头筹便是状元。三试皆夺得头名者,即称“连中三元”。陆飞夺得该科乡试头名,因而当时的人又称其为陆解元。
洪大容内心一阵狂喜,落笔急书:“是写《莲花》诗的那位陆先生吗?”
洪大容居然读过陆飞的诗,这让潘庭筠甚为心喜,脱口而出“是的”,纸上一个“然”字一挥而就。
严诚跟着在纸上写下对陆飞的介绍:“此公吾辈所仰重者,其人品学术,足为吾辈事法。”陆飞生于年,比严诚大13岁,比洪大容大12岁,比潘庭筠年长23岁。因而严诚以晚辈谦居,用“吾辈”一词。随后,严诚将前一夜陆飞写的信出示给洪大容和金养虚,在信上陆飞表达了请教之意和求稿之愿,他说:“拙稿五册并呈分诸公。此飞临行时猝刻也,不特字迹潦草,且多错误,未及校正。其一切未妥处,祈进而教之。稿中有题《自画荷风竹露草堂图》,是飞敝庐,不拘诗文能各赐一篇,拜贶良多。《有忠天庙画壁歌》,能各赐一篇,则跪拜受之,感且不朽。”
金养虚读信毕,激动万分,立刻建议:“我们应现在就去拜访他!”一行四人还未走到门口,门帘就已被人掀开,掀开门帘的人正是大步走进的陆飞。洪大容后来在他的文章中记录了这一刻见到陆飞的印象:“躯干短少而肥面白皙,风仪伟然。”身材不高,风采仪容卓异超群,这是洪大容对陆飞久久难忘的第一印象。
相见恨晚,书信往来维系了16年之久
三十年前的冬天,即明崇祯九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此后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几乎断绝。洪大容一行此番到北京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重启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
他在《干净同笔谈》中写道:“所大愿则欲得一佳秀才会心人,与之剧谈,沿路访问甚勤。”
可惜一路走来,“北京以东,文风不振,或有邂逅,皆碌碌不足称。”直到遇见严潘陆三氏,才终于有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洪大容一行在北京期间,双方进行了七次笔谈(陆飞在场两次)。
据洪大容所言:“会必竟日而罢,其谈也各操纸笔疾书,彼此殆无停手,一日之间,不啻万言。”从严诚笔下的文字,可知此言不虚:“每谈竟日,白全帖子尽七八纸,或十余纸。”数人之间,情投意合,相互学习,笔谈内容所涉范围十分广泛,如经义、性理、诗文、书画、历史、风俗、科学等无所不谈。洪大容回国后,继续通过书信与中国友人联系,直到去世,维系了16年之久。
洪大容,字德保,号湛轩,是朝鲜著名哲学家,北学派的先驱,实学派代表人物。此番北京之行,是他一生中有着转折点意义的经历。回国后,他立即着手整理在北京之所得。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整理出四帖《古杭文献》。严潘陆三氏被称为“古杭三才”,或源于此。之后的一个月里,洪大容又把在京时的笔谈记录整理成《干净同会友录》,共三册。干净同,乃甘井(胡)同的音译。以此为名,可见他十分珍视与杭州文人的这份情谊。这些记录对朴趾源、李德懋等同时代及比之稍晚的朝鲜知识分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异邦文人为杭州运河胜迹专门作记的情况并不常见
朝鲜文坛对洪氏与“古杭三才”的交流记录较多,朴李二氏均曾撰文记录了他们的事迹。李德懋有诗题为《论诗绝句有怀陆筱饮、潘兰坨、严铁桥》,并曾于乾隆四十三年()与潘庭筠在北京会面,亦笔谈如飞,相交甚密。回国之际,孙有义受严诚之兄严果之托,请李德懋将严诚遗著《铁桥全集》带给洪大容。
以洪大容的北京之行为契机,很多朝鲜知识分子也先后走访中国,将各种中国书籍和正在清朝流行的新学术带入朝鲜。因此,洪大容、金养虚和陆飞、严诚、潘庭筠的交往,也被后世视为清乾嘉时期东亚文化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文人佳话。
乾隆四十五年(),朴趾源随朝鲜使团赴北京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遇到知识分子,也以笔代舌。当他遇见杭州籍官员汪新(字又新),不禁问起:“吴西林颖芳无恙否?”汪答:“吴西林先生年八十,尚康强,不废著书。”朴又问:“陆筱饮飞无恙否?”汪吃了一惊:“不识尊兄何以识吴、陆耶?”朴答:“筱饮乾隆丙戌春赴试,在京吾邦之士有遇之于旅邸者,其诗文书画脍炙东韩。”
道光十四年()二月十二日,朝鲜人金永爵在寄给中国人帅方蔚(字子文,道光丙戌科榜眼)的信中写道:“洪三斯王父湛轩公,乾隆丙戌入燕,与杭州严铁桥、陆筱饮、潘秋庫邂逅旅邸,道义相勉,数十年音墨常通,至今传为美谭。”严铁桥,即严诚;潘秋庫,即潘庭筠。
实际上,他们之间惺惺相惜,重情重义的交往,岂止是“东韩美谈”,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和运河南端的美谈。异邦文人为杭州运河胜迹专门作记的情况并不常见,洪大容却专门写了一篇颇有史料价值的《忠天庙画壁记》,其珍贵显而易见。这篇文章可分为三段来理解。
第一段,回忆他们之间的交往,并着重讲述了陆飞重情重义、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洪大容为之感动不已:“呜呼,先生之义则高矣,先生之志则勤矣,顾余何足以当此哉!”未见面时,洪大容已有以弟子之礼结交陆飞的念头,然而见面的时候,各自落座后,陆飞坚持以兄弟之礼相待,称洪大容为“弟”,使其感觉“欣然如旧识”。
第二段,写的是陆飞请洪大容为忠天庙画壁写一篇记的事。
洪大容初识严诚与潘庭筠之际,在写给他们的信中,曾明确表示:“所仰而终身者,中国之圣人也。是以愿一致身中国,友中国之人,而论中国之事”。这种情怀,也体现在《忠天庙画壁记》第三段里,其云:
天下有道,贤者见焉,不肖者隐焉。天下无道,不肖者见焉,贤者隐焉。若少微公之贤,吾不敢知其详。乃若其世,则当明之末叶乎,当东林与阉竖之乱乎?在《易》之大象曰:“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若少微公者,其贤乎哉。其酒也,其画也,将以俭吾德也,将以成吾隐也,岂其安且乐也,为止于斯而已乎。脱身远引,逍遥于象外。轩冕不相及,缯缴不能施。至病且死,而峨冠博带,卒为乱世之完人。岂非贤欤,亦岂非幸欤!吾闻有德而不食者,于其孙必有报。今先生之贤且才,能继其祖,发解南省,声望蔚然,岂其积德百年,当其将兴之机与。虽然,先生亦既尝豪于饮酒而工于绘事矣。此少微公之所以隐也。今先生乃持此而求见焉,何也?岂以其时世之不相侔而用之,亦异耶!呜呼,吾将以先生之隐见而卜天下之事焉。
陆飞在杭州的人文生活史上留下了浪漫精致的样本
陆飞,字起潜、号筱饮。忠天庙在陆飞的人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忠天庙的壁画,是其曾祖父陆瀚所作。
陆瀚,字少微,因避丧乱来到杭州,住在忠天庙附近,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嗜酒、耽画。一个月的时间,他用半个月喝酒,半个月还“画债”。
陆飞出身诗书画世家,自小就痴迷画画,有小唐寅之称。据《湖墅小志》卷二载,其笔法深得曾祖父陆少微的精髓,“凡山水人物,无不入妙。论者谓出自家传,别有秘诀也。”清代书法家、常熟人严寅(字同甫,号介堂)有一回路过陆飞故居旧址,遂忆起同人给陆飞的赠句:“画二文三诗第一,解元才技小唐寅。”
陆飞也是一个喜欢逍遥的有趣之人,生平不仅以擅长画山水和生活方式之特别而著称,更在杭州的人文生活史上留下了浪漫精致的样本。徐珂《清稗类钞》“舟车类”记载:“陆筱饮解元尝于杭州之西湖造小舟,曰自度航,笔床茶灶,以水为家,不复知有软红尘土。”船舱两侧,他自题楹联:得鱼沽酒,卖画买山。后来因为生活拮据,实在缺钱,只好将船卖掉,写一首《卖自度航诗》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与陆少微所居何处不详有别的是,陆飞在忠天庙附近的住址有迹可循。陆飞将其住处取名为“荷风竹露草堂”,地点就在余杭塘河南面不远处的珠儿潭。近代名人徐行恭(号曙岑)于此地营建的延伫园,便是荷风竹露草堂的故址。延伫园占地面积约2亩,建筑面积约平方米。主楼两层四开间、青砖黑瓦、红漆门窗,前有花园,后有天井,是当时湖墅为数不多的西式花园别墅之一。后来,此地统称珠儿潭巷10号。具体则是现珠儿潭边上的那幢红楼。
忠天庙旧址在小河直街南面,康家桥西面,今余杭塘河北岸,和新南苑小区里。年创立的塘河乡国民学校(年更名为小河小学)便以该庙为校舍。旧时杭州有两座庙祭祀唐代越国公汪华,其一就是这座忠天庙,另一座则是吴山上的汪王庙。清代汪师韩《湖墅忠天庙画壁歌》里说,每逢正月十八日,汪王生辰,汪氏族众便都汇集到吴山会饮。
依稀可见当时忠天庙周边是一派田园风光
陆飞邀请文人为忠天庙写文章,并不止有和洪大容、金养虚的这一回。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显示,他还曾邀请过杭州的汪沆、丁敬等人写过。
汪沆,字西灏,汪华的后裔,清代杭州名士。他应陆飞之邀而作的诗共28句,题为《忠天庙画壁歌陆筱饮孝廉索题》,诗云:
我生未谒忠天庙,陆子示我画壁诗。画笔峥嵘出乃祖,清芬述德播诵之。前有作歌钝丁老,和者长篇墨沉随。穷形极态恣刻画,读诗如见画壁奇……急当买棹北郭去,撷蘩采藻陈清醨。惟闻榜额半漫漶,陈丹暗粉壁亦欹。画壁有孙善表襮,庙貌如故畴匡持。揭虔妥灵后嗣责,卷还诗卷歌忸怩。
公元年,汪华(字国辅、英发)出生于今安徽绩溪。隋末天下战乱、群雄割据之时,汪华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州、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后率土归唐,封越国公。所以汪沆说“钱俶效顺嫌犹迟”。贞观二年(),汪华入长安为官。贞观十年(),他成为负责李世民寝夜安全的官员。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其忠武大将军,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时,委命他留守九宫。逝后,李世民赐谥“忠烈”。汪华以忠烈之风垂范于后世,成为忠诚的榜样。从唐代到清代,许多皇帝都追封过汪华。从唐玄宗追封其为徽州“百神主”,到宋真宗追封其为“灵惠公”,宋徽宗追封其为“英济王”,明洪武年间(—)封“广济灵惠王”,再到清咸丰七年()被追封为“圣主洞渊大帝”。汪华的神爵经历了由“公”至“王”再至“帝”的升迁,达到神界的最高爵位。
汪沆的这首诗主要回溯祖上的功绩,而金善行《题筱饮曾祖少微先生忠天庙画壁诗》则表扬了陆飞祖孙的事迹,诗云:
高人留绝艺,古壁尚余光。
仙佛精神活,尘煤气色香。
揄扬先辈笔,悲喜后孙肠。
远客聆遗躅,沧桑感慨长。
忠天庙不知始建于何时,但从汪沆的诗中可知,此庙明末已经存在。
汪沆诗中的丁老,即是丁敬。
丁敬与陆飞交往甚密,丁敬曾写有《题陆筱饮何东甫雪饮图》《陆筱饮秀才馈匋头菱,戏效杨诚斋律体报之》《陆筱饮秀才自武昌拓李篆怡亭铭见赠》《重九后一日同赵天庚魏星槎陆筱饮登紫阳山游丁仙阁瑞石洞诸胜》。汪沆诗中的“丁老作歌”,即指丁敬的《正月十八日同王容大过忠天庙觐陆少微画壁作歌》,后来,丁敬再次路过忠天庙,又写了一首《冬日重过忠天庙》,诗云:
村庙寒生翠,门前树几株。
重来如乍到,小坐忽长吁。
供茗僧成懒,看碑客转孤。
何须悲俯仰,陈迹久荒芜。
丁敬的两首忠天庙诗,皆显示出忠天庙年久失修的模样,陆瀚的壁画,也破损不堪,只是仍依稀可识别其中内容:“进探佛屋阑槛冷,画壁模糊半倾倒。三长六法粗可辩,陆翰丹青艺林宝。毗沙威神剩塔劫,毘首威仪失幢纛。余墨萧瑟讵容识,但见戈鋋杂箭笴。森然端丽五天女,三目双瞳犹炯好。水衣风带虽剥落,想见云裳与霞。再观罗汉淡如梦,仿佛两躯疑草稿。”
后来,陆飞作了《和丁丈敬身观忠天庙画壁歌》。
陆飞出示给洪大容、金养虚看的忠天庙诗究竟是不是《和丁丈敬身观忠天庙画壁歌》,已不可知。但至今我们还能读到这首诗,其中有句云:“君不见,庙前流水抱桑田,十围栎树犹蓊蔚。”依稀可见当时忠天庙周边是一派田园风光,乃闹中幽胜之地。当时,余杭塘河还未挖通至此,此地只有兜状的水域与运河连通,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芍兰兜。仿佛芍药花之形,却更似兰花之状,因此又叫若兰兜。
编辑李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