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控制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1227/4750275.html
??这位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滇金丝猴,它是中国特有的猴子,也是世界级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小编想知道口红色号)的粉唇非常引人注目……头顶一丛炫酷的呆毛黑色冠毛,十分可爱。
云龙天池保护区的滇金丝猴
摄影/护林员阿宝(张志云)
01.
金丝猴为啥是黑白的?
铁杉上吃松萝的小滇猴
摄影/樊简
滇金丝猴不够“猴如其名”——浑身上下并无金色。不过,生物真身和名字的错配并不少见,这是因为中国生物中有不少是西方博物学家首先发现和命名的。
在西方学者启发下,清人也学习绘制博物学图谱
这是聂璜《海错图》里的《雉入大水为蜃》图
19世纪70年代,法国科学家比埃特从猎人那里购得了这种黑白相间的猴子。来自遥远东方的神秘物种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他将猴子制成标本,带回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后来,该馆的动物学家将其正式命名为Rhinopithecusbieti。
戴维神父(ArmandDavid,中文名谭卫道)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有点儿头晕。物种都是以拉丁文命名,Rhinopithecus这个词分为两部分:Rhino是鼻子,pithecus是猴子,bieti则是“黑白”的意思。
在滇金丝猴被命名之前,爱好博物学的法国传教士戴维已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命名。川金丝猴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仰鼻猴”——没有鼻骨,鼻孔向上的猴。
唐家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
中文“金丝猴”其实应该叫“仰鼻猴”,但后者在民间的知名度太低,人们早已习惯将这类鼻孔向上的猴子统称为“金丝猴”。川金丝猴长着一身金毛,但不是所有“金丝猴”都如此。滇猴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毛,却因为比川金丝猴发现得晚了一点,便也成了“金丝猴”……
滇猴知识卡片一仰鼻猴怕下雨吗?
在仰鼻猴生活的地方,降雨有时会连续一周以上,但它们依然活得好好的。它们有什么绝招,让朝天的鼻孔免于积水的困扰?也许是靠头上毛毛阻挡雨水。另外,仰鼻猴的前额较为突出,上面毛也不少。当然,它们可以在下大雨时躲到浓密的树冠之下,够聪明吧!
02.
滇金丝猴的辛酸
从19世纪西方人的发现,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才开始研究滇金丝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滇猴曾经消失过吗?并没有。不过,滇猴活动的区域仅在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中,海拔极高,它们奔走速度快、活动范围广,原本就不易看见。人类的猎杀和对森林的滥伐更是让它们数量急剧减少……
滇猴知识卡片二“消失”“重新发现”
当科学家苦苦追寻野生滇金丝猴却难觅踪迹,它们倒是在市场上流通着。它们的肉能吃,皮能拿来做小孩子的襁褓,骨头作为药材被合法收购。据药材公司不完全统计,~年共收购到架滇金丝猴猴骨。20世纪80年代初,还没有科研人员见过活的滇金丝猴。
年,科学家在云南德钦药材仓库里看到十几架猴骨,证实了这种猴子的存在,并开始从事滇金丝猴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为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提供依据。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多支科研团队走遍滇西北所有村庄,终于掌握了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基本地理分布。
滇猴小伙伴之斑头鸺鹠
野生动物的保护不止研究和分析这么简单(??戳1戳就知道为什么啦),当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和动物的生存发生冲突时,利益的平衡是最难的。
年,云南德钦县白马雪山保护区南侧一片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面临商业采伐。当时,德钦县财政困难,“工资都发不出了”,采伐一旦成功,至少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然而,多只滇金丝猴就生活在这片森林。当时,全国的滇金丝猴也只剩下0只左右。商业采伐与普通村民的伐木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只为满足生活之需,且有选择性,不会影响森林演替。大规模商业采伐一旦落地,不但会让许多珍稀动物失去家园,整个区域的小气候也将毁于一旦!
滇猴知识卡片三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意义
海拔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对降水具有低蒸散、高渗透的作用,从草甸土壤中渗透出来形成的径流水顺势流入亚高山区域的云杉针叶林,给该区域的森林土壤提供了水源补给。更重要的是,亚高山暗针叶林自身的蒸发,又能以雨雾水形式回降到高山草甸,滋润草甸植被的稳定生长。
从亚高山森林中缓缓流出的水形成的径流,可以为山下的林下经济、平原的农田灌溉、畜禽养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为人类清洁饮水和各类生产活动提供保障。山、水、林、田、湖、草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共同体。
当时在云南林业厅工作的摄影师奚志农四处奔走,希望制止这场灾难。他联合中国环保先驱和众多媒体人上书中央,奔走呼吁。后来,从北京到云南,十多位领导人为保护滇金丝猴的家做了重要批示。因为中央提供的财政拨款,度过难关的德钦县并未砍伐那片原始森林。
滇猴知识卡片四保护滇猴,就是保护人类?
滇猴的家暂时得到了保护,但这远不是故事的全部。由于中央给了德钦县财政拨款,周边的贫困县瞬间看到了“机遇”——砍伐森林,还能拿国家补贴?于是,各地纷纷效仿德钦县的做法,开始大规模砍伐。急功近利的人类并不了解,一个地方的环境破坏,最终会导致生态灾难。接连的砍伐最终酿成年的特大洪灾,巨大的损失使人们接受了惨痛的教训。洪水过后,政府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砍伐也渐渐停息。
03.
滇猴现在还好吗?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保住滇金丝猴的家,是中国环保史上的一次突破。媒体的报道也让普通人通过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影像,看到这种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原始森林里活跃的可爱生灵;大家也第一次知道,原来,调查滇金丝猴的科学工作者过着卧冰踏雪的艰苦生活……
滇猴小伙伴之隐纹花松鼠
从年到今天,二十多年过去了,保护、观察、拍摄滇金丝猴的技术和方法已有长足的进步。可如今,滇猴也才恢复到只左右。
滇金丝猴的物种恢复之所以缓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为造成其栖息森林的极端破碎化——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已被分割成一座座“孤岛”,猴群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基因交流,近亲繁殖带来种群退化。
种群规模过小,也意味着抵抗威胁的能力差,一旦遇到天灾、疾病,随时可能全军覆没。而且,滇猴的栖息地往往海拔高、土层薄,主要原生植物(以冷杉等为主的暗针叶林)生长极为缓慢。
????这里是大理云龙县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在云龙的滇金丝猴就是这样一个处境艰难的种群。它们最近的邻居——保护区北部的龙马山种群——和它们有超过40公里的距离。
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保护工作者和村民并未放弃仅有的希望,他们试图在残存的林地斑块之间,采取人工栽种本地树种等辅助方式,促进滇金丝猴种群的恢复与交流。
红外相机拍到的小滇猴
图片来自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种下树苗只是恢复滇猴家园及其“串门走廊”的第一步,推动一片区域恢复成能让滇金丝猴生活、采食的森林,需要长期持续的干预;对环境持续的科学监测,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被村民和科研工作者呵护的树苗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长成,将被破坏的区域恢复到适合滇猴栖居,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生态保护并非易事,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也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创作的
滇猴+卡通形象
一起来云龙,帮滇金丝猴互相串门鸭!
项目详情
大理云龙天池滇金丝猴生境守护
大理
时间
年07月26日-08月01日
年,云南大理云龙天池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了滇猴踪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分布最靠南、个体数量最少、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滇猴种群。为了给这个天池片区的“最南/难种群”创造更有利的生存条件,保护区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以持续、科学的投入,通过人为方式,恢复两个滇猴种群互相交流的生态廊道。
滇猴小伙伴之雨蛙
这个由多方参与,预计持续十多年的计划,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计划的实施又有多少生态和社会因素需考虑?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山水林田湖和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究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当地人发展生态友好的旅游方式,为滇金丝猴铺一条串门的路!
想了解更多云龙滇猴保护情况??请看这部短片
欢迎来云龙,与一线工作者共同守护滇猴的家!
项目日程
为什么选择ASDAN
01
02
03
一项活动,三张权威证书
(1)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UCAS)英国课程局(Ofqual)认可的志愿服务证书;
(2)最高6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官方认证;
(3)当地保护区或公益组织等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
研究性公益
(1)志愿公益项目结合研究性学习,使同学们在志愿活动中获得引导,有计划地调研当地各类社会、教育、社区、文化、环境和动物保护等相关课题,深入思考和探究,完成具有学术能力提升价值的调研报告。
(2)选定兴趣课题后,还可以继续参加EPQ研究性学习认证,以获得大学申请加分和世界名校降分录取。详见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