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安金石,除了有ldquo状元r

北京皮炎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解元陈雄思生平及家世略考

古楼乡,旧属海阳县隆津都,今为潮安区金石镇所辖。古楼陈厝,素有“一脉七登科,五科双夺解”之说,人文鼎盛。“双夺解”,是指乡人陈雄思与陈昌期先后高中乡试解元。乡中有解元第两座,相隔甚近,故又有“百步双解元”之美谈。数代之间,科甲连绵,人知其必有家学也。

(▲陈雄思解元第,金石古楼。图源:赖德生先生)

(▲陈昌期解元第,金石古楼。图源:赖德生先生)

陈雄思生平,光绪《海阳县志》未详,仅载:“陈雄思,五十一年丙午科解元,教谕。”近来笔者翻检史料,稍有所得。今连缀成篇,以略见显雄思生平,兼及其家世渊源。

(▲解元匾额,枫溪云步陈氏公厅)

一、生平

初,雄思其父“来榕设教,遂家焉”①,以故,雄思与揭邑渊源颇深。邑令刘业勤重修《揭阳县志》,雄思以“海阳廪生”参与校勘;邑士重修魁星亭,雄思为之撰《记》;西淇婆祠之“坤芳鼎峙”匾,亦雄思所撰。

(▲乾隆《揭阳县志》)

(▲“坤芳鼎峙”匾额,登岗西淇。图源:谢若秋先生)

雄思少业儒,于乾隆丙午科成乡进士。《国朝贡举考略四卷》有载:“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乡试:广东:[试官]侍读恭泰(伯震),满洲厢黄人,戊戌。宗主鲍之钟(礼凫),江南丹徒人,己丑。[试题]行己有耻(君命)。溥博如天(二句)。夫物之不(千万),“橘柚生南国”得“呈”字。[解元]陈雄思(凤山),海阳。”

(▲《清述秘闻》,所载与《国朝贡举考略四卷》略同)

丙午夺魁,雄思自然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在此之前,雄思虽少有文名,却屡试不第,至花甲之年方举于乡。时人郑昌时纪其事最详:

“吾邑陈凤山雄思先生,丙午发解,年已六十加二矣。先生自少声庠序,尝考一等第一不得补廪,后以二等增生获补,遇已奇矣。初,基田康公分巡惠潮时,观风试,曾取先生《韩江楼》七言古作为第一,命镌诸石。每以大魁相期许,而棘围屡踬。至是获隽,公且望之。后授学博,老不北上。”(《韩江闻见录》)

雄思以六十二岁领乡荐,壮心不已。后数上礼闱,皆不得志,尝自云“四上春官,三备而不荐,一荐而不售”②。其科举道路之坎坷,可见一斑。

著有《龙津草堂诗草》(钞本),藏揭阳博物馆。是集分上下两卷,卷前皆有揭阳黄静父《序》。上卷有《羊城旅旋集咏》(得船字三十首)、《感春集咏》(十二首)、《南汉宫词》(二十首)等诗,多羁旅怀古,离怨寄赠之作。下卷则皆为咏史人物诗。

二、家世

乾隆二十六年,雄思之母王德徽逝世,雄思兄弟欲将母附葬于父墓,并请卢文弨为其父陈毅斋撰墓志铭。卢氏《待赠文林郎增广生毅斋陈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于雄思家世所言较详,今参照方志,略考雄思家世。

1、祖

《墓志铭》载:“(府君)考天纯,文昌县学训导。”据此,可知毅斋之父,即雄思之祖为陈天纯。查乾隆《潮州府志·儒林》,有其传:“陈天纯,字慧千,海阳人。性孝友,重然诺。弱冠补弟子员,屡试冠军。逆镇刘进忠未叛时,闻其名,征之不就。康熙壬子、癸丑兵燹后,经学久废,天纯独以六经为本,故为文根柢深厚,力追先正,游其门者多成进士。虽屡困场屋,未尝纤毫介意。康熙戊子,与许日炽同以五经应乡试,通闱五经仅十数人。许投卷先岀,受卷官将以微疵摈斥,天纯为力争,得改正。日炽遂以是科获隽,天纯仍落第,其豁然大公,视人犹已如此。龙津书院饶膏火,兼有科举费。戚里邀之入社,天纯婉辞,谓不可以利故,贻人口实。生平砥行励名,动作必准礼法,虽仓猝无敢苟。甲午膺岁贡,司铎文昌,多善教云。”

(▲陈天纯传,乾隆《潮州府志》)

2、父

陈雄思之父,《海阳县志》无载。《潮州人物辞典》(孙淑彦,王云昌编,年)则称雄思父为陈毅斋,“原籍海阳,后设帐揭阳,遂居。”检历代《揭阳县志》,未见载“陈毅斋”。

而卢文弨所撰之《墓志铭》,则对墓主名讳及生平有所交代:

“府君讳万盛,字君冕,海阳县学增广生员,世居县之龙津都古楼里。考天纯,文昌县学训导。有五子,府君行第三。幼严整若成人,逮事王父,曲尽其驩,不妄交游,所与友终身不渝。教督子孙,一言动皆有规矩……府君卒于乾隆十六年某月某日,年六十有七。”

可知“毅斋”即“陈万盛”之号。乾隆《揭阳县正续志·懿行》,有传:

“陈万盛,字君冕,增广生。原籍海阳人,来榕设教,因家焉。性孝谨,侍母疾衣不解带累月。尤敦手足谊,仲兄元琠早逝,嫂孀姪幼,贫不能自存。万盛乃请于父天纯,愿于分产中揭以益仲而躬庀其家。后父终文昌学任,间关扶榇,哀毁骨立,悲泣无已。时尝客羊城,有友人谢某忽发癫疾,狂不可制,同舟皆散去。万盛慨然曰:无事则相依,有事则相弃,于义何居?独留调护,旬日获痊,咸以气谊高之。卒年六十六。子三人,嵩齿食饩,先卒。雄略举人,雄思廪生。”

(▲陈万盛传,乾隆《揭阳县正续志》)

《墓志铭》及《揭阳县正续志》均记陈万盛为“增广生”,不同于民国《潮州志》所作“廪生”。

所著有《鉴略》,民国《潮州志·艺文志》著录:

“清揭阳陈毅斋撰,据陈雄思题《彤规素言》诗注。毅斋,海阳籍,乾隆廪贡生。”

3、母

雄思之母为王德徽。据《墓志铭》:“王氏……通诗书,善视前子。举生及雄思,望其为善士,不姑息。事所生孝,父官南澳守备,既老,迎养于家,生死咸尽礼。生平从不佞佛,其持家,一切具有法度……王孺人以乾隆二十六年某月某日卒,后府君十年,年六十有八。”《墓志铭》所称王氏之“通诗书”,民国《潮州志·丛谈志》亦有提及:“王德徽,南澳人,乾隆廪生陈毅斋妻也。幼随外祖读书,湛深经史,工诗词。其《读史感言》及《西施台》二诗,尤博时誉……”

(▲王德徽,民国《潮州志·丛谈志》

王氏咏《西施台》,因雄略雄思昆仲于西施所见不同,互为笔讼,故作诗示二儿。此事清代《然脂余韵》(是书将王氏误作“平舆人”)有载:“幼时兄弟争咏西施台诗,雄略以西施为倾国之媒,雄思则谓西施之心,但知有范蠡耳,其效忠一也。德徽见之,为之平亭,谓蠡于西子非有夫妇之义,与谋及妇人之计,特假以蛊惑吴王,西施在其局中,而不自知耳。必谓西施意中亦有亡吴霸越之深谋,则不愁粉镜匆匆去,更语官家杀一围,又将谁恩而谁怨耶?”王氏《读史感言》及《西施台》二诗,《古今揭阳吟》有转录,谨抄于此:西施台(一)自解芳心自解娱,妖娆不识霸王图。十年颦态非愁越,几次捧心岂计吴?犹忆浣沙逢夙媾,谁知响屐竟全躯。扁舟偕隐存疑案,何处烟波问五湖?(二)往事何劳吊玉台,漫从眉史寄低徊。麋台芳草迷陈迹,鹤市春风付劫灰。堕阁绿珠空有恨,画图延寿当良媒。自从一觉巫山梦,蹴碎胭脂绽绿苔。读史感言蒯通相淮阴,相面亦相背;相面亦可言,相背难置啄。教之叛流良非忠,计不相全智安在?奈何骑虎势不下,决机存亡在进退。不然不如勿下齐城七十二,犹或君臣相保无相废。诸葛人东吴,相信惟鲁肃。周郎亦可人,相知犹反复。由来汉贼不分明,疑忌英雄在心腹。中原不图图荆州,坐使中原势局促。白衣摇橹渡江来,吴下阿蒙何碌碌。著有《彤规素言》,《潮州志·艺文志》著录:“清南澳王德徽撰,存。民国戊午印本。德徽,乾隆时揭阳陈毅斋妻,工诗词。书凡诗三十七首,民国其裔孙文焕刊行,周易为点校,《序》称其诗可作家庭轨范,多为有关世道之文。”

4、兄

雄思有兄二。长为嵩齿,毅斋元配李氏所出。《潮州志·丛谈志》称其与雄略雄思,“均有声于潮”,《墓志铭》则载其“以文学与府君同受知于学使者,在诸生高等食廪饩,蚤世。”其余事迹,无可陈述。

次即雄略,号待庵③,与雄思同为王氏所出。乾隆三十年举人,娶通海教谕普宁黄应泰女④。《潮州志·丛谈志》称“雄思雄略,人称二龙”,而《墓志铭》则对其生平略有钩稽,其云:

“海阳有陈生雄略者,乾隆三十年,余奉命主广东试所贡士也。其文闳以肆,甚爱之。既乃延之湖南学政署中,所往必与俱。衡校文艺,极精敏。尝从永顺放舟而下,滩流湍悍,舟回转顚簸于洪涛巨浪间,几不测。又从辰赴沅,适大兵之往滇者,亦将至。昏夜疾驰,雨甚,山路荦确,涧水奔注,砰訇若雷,担夫皆股栗,生自若。试岳州日,骄阳酷炽,通夕汗沾濡,蟁蝱噆人肌肤,交扇挥之不去,生于此时,秉烛披阅达旦,不言劳。噫!余何以得此于生哉。”《墓志铭》撰者卢文弨为校勘大家,以校雠名于世。《清史稿》称其“好校书,所校……诸善本,镂板惠学者”。对于门生雄略,卢氏不吝赞美之辞,称“其文闳以肆,甚爱之”、“衡校文艺,极精敏”,评价之高,洵属难得。而雄略不避艰险,不言劳苦等事,更使卢氏发出“余何以得此于生哉”之感慨。

5、子(侄)、孙辈

雄思之子(侄)、孙辈,《墓志铭》有记,略云:“(陈毅斋)孙五人:本文、章程、本衮、章洛、本高,章程为诸生。曾孙二人。”其中,章洛、启璜(雄思长孙)早世,雄思有诗哭之。有玄孙缉熙,为《龙津草堂诗草》校字。另,世传解元陈昌期亦为雄思之侄,今疑为族侄。此处略作补充,以见解元风采。陈昌期,别字启愚,海阳古楼人。生于乾隆三十四年,少好学,游邢孝廉叙畴之门,嘉庆五年广东解元。乡试信息,《国朝贡举考略四卷》有载:“嘉庆五年庚申科乡试:广东:[试官]修撰姚文田(秋农),浙江归安人,己未。内阁中书汤谦(四益),江苏荆溪人,乙卯。[试题]居则曰不(一节)。得一善则(之矣)。故苟得其(四句)。“珠藏泽自媚”得“珠”字。                   [解元]陈昌期,海阳人”   昌期友人郑昌时尝作《百怀人》诗,昌期列其中,诗云:陈解元启愚昌期,本邑人同门(邢门)同案又同庚(己丑),雅淡交游古性情。梅岭抡魁一枝早(庚申解元),云端雪外寸心明。(元文高简,一如其心)

三、结语

海阳古楼陈氏一族,诗礼传家,代不乏人。陈学可以“循吏”著于世,其美、天纯、万盛以“德行”列邑乘,雄略、雄思、昌期则以“文学”名于时。家学渊源,芳名久传。以上仅就所知,略考解元陈雄思生平及其家世。不足之处,尚祈指正。

注:

①乾隆《揭阳县志·陈万盛传》

②、③《龙津草堂诗草》

④《黄母方孺人墓志铭》

参考资料:

1、乾隆《潮州府志》

2、乾隆《揭阳县正续志》

3、光绪《海阳县志》

4、民国《潮州志》

5、卢文弨《抱经堂文集》

鸣谢

陈积庵、许书瀚先生提供史料

陈楚群先生提供田野调查资料

余可贾先生审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jx/9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