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工笔茶花写生图绘制步骤文字解析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www.bdfyy999.com/m/
来源工笔画

第一步:

碗,用粗笔淡墨勾勒。切记,颜色一定要淡,用笔要粗。笔法接近铁线描,靠近花头被遮掩的地方,用笔可以更粗一些。

花头,用中墨细铁线描勾勒,勾线时,必须要注意局部的顿挫以及线条的转折变化。茶花的花头较为厚重,所以,转折的时候要合理的加入方折的笔法。

叶片,正叶用重墨铁线描勾勒,但是主筋的根部用笔要稍粗。切记,颜色一定要浓。反叶和萼片,也用铁线描勾勒,但是墨色要以中墨为主。中远景部分,用色也要略淡。

第二步:

背景:先将纸张用清水整体湿润后,趁湿用2寸左右的底纹笔在画面的右下以及中上部分烘染出淡苍绿色(草绿加朱磦加墨)底色,然后,继续趁湿用餐巾纸将白色的碗体及花头部分的浊色吸除干净。接着,在底色整体约六成干的时候,用弹水法制作出斑驳的肌理效果,随后用电吹风将画面迅速吹干,让水滴的花纹能尽快的固定。

花头:平涂中等偏淡的粉红色(曙红加白粉)底色。正叶,平涂青绿色(草绿加少许配青蓝)底色。碗,平涂薄白粉底色。萼片和花柄,平涂淡三绿底色。

第三步:

碗的右下方,用淡苍绿色(草绿加朱磦加墨)大面积烘染投影,塑造出简单的光影效果。碗体被茶花遮掩的部分,也需要少许烘染。

正叶,用花青由根部往尖端统染,底层的叶片要多染几次。越是表层的叶片,叶尖的留白面积要越大。

花头,用淡玫瑰红统染两三次。主要是根部深边缘浅。花房四周的正瓣根部,多染几次。反瓣的统染一两遍就可以了,根部的边缘留一毫米左右的水线。花苞,染法和大花头相反,主要是由边缘往根部统染。其中,越靠经花苞的尖端,颜色统染的面积要越大。萼片的尖端,少许的统染很淡的胭脂。

第四步:

花头:用玫瑰红加曙红调和成类似牡丹红的色彩,将花头多次统染,本步骤,红色一定要染足,花瓣的根部一定要染到非常的红为止。反瓣,鼓起来的部分,要采用染高法。花苞的色彩也用这种冷红色分染,但是,用色要淡上一些,靠近花苞的下方和萼片相交界的那两片花瓣,因为是属于半花瓣半萼片的形状,所以,要留出色彩分明的白斑。

叶片:用中等偏淡的花青,多次分染叶片的暗部,叶筋左右的高低起伏要刻画清楚。分染结束后,如果觉得明暗显得有些琐碎,可以再用淡花青再统染一下。花柄的中间勒染一下淡墨绿色(草绿加少许墨)。

碗体的右下方的投影,也用淡苍绿色(草绿加朱磦加墨)继续若有若无的烘染一下。碗体本身,用很淡的苍绿色,由两边往中间淡淡的统染。上方的碗体压住下方圆柱体的部分,也需要稍稍统染。碗体的内层,被茶花遮掩的地方,一样需要将明暗烘染出来。

第五步:

背景:将纸张用清水整体刷湿后,用底纹笔将画面的浮色进行初步的洗刷,用笔不要过重,淡淡的洗去画作表层的色渣即可。花头部分因为用浓曙红多次分染,所以,可以加重洗刷的力度。

茶花:花瓣的根部用中等浓度的墨红色(曙红加稍许墨)小面积提染,随后,用中等浓度的白粉,从花瓣的边缘往根部细心的倒染两三次,反瓣要提染的更亮一些。花苞的尖端,也用淡墨红色提染。萼片及花茎,用四绿色(三绿加白色)提染。正叶的根部,用较浓的墨青色(花青加墨)提染。正叶的尖端,罩染淡赭石。

碗:用中等偏淡的白粉提染亮部,暗部用很淡的灰绿色(三绿加少许墨)从四周向中间继续统染,碗体和底座的压盖关系,要略加表现。

最后,所有的色彩干透后,再用清水将画面整体湿润并洗刷浮色,花头的远处那半边连带叶子的中远景部分都可以稍重的削弱处理。

第六步:

背景:将画面继续刷一层清水,趁湿的时候,再刷上一层淡墨褐色(赭石加墨),要连带物体一起刷上。然后,继续趁着纸张还比较湿润的时候,用餐巾纸将花头以及碗上的浊色吸除。

茶花:花头,最暗部用浓墨红色(曙红加稍许墨)继续小面积提染,干后,花头整体的罩染一层非常薄的曙红色。处于近景的花瓣,如果墨线模糊,可以考虑用中墨细心的局部复勾。正叶,用中等偏淡的淡苍绿色(草绿加朱磦加墨)整体罩染,叶尖继续罩染赭石色,随后,用墨青色小面积醒染叶片的最暗处。浓墨复勾模糊的墨线,并勾勒主筋,淡墨勾勒细叶脉,浓曙红复勒主筋。萼片及花茎,复勒淡胭脂。外层的反瓣根部,分染四绿色(三绿加白色)。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jx/9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