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91天中医内科学02第二章心系病症

听说长得好看的医学生都置顶了青橘校园

红色→要点,重点,需要理解掌握;

蓝色→主阳,主表,主热,主实;

绿色→主阴,主里,主寒,主虚;[删]大纲删除内容[新]大纲新增内容

第二章心系病证(下)

第七节不寐

针灸治疗→[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

一、概念

: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二、历史沿革

a.《素问》→“胃不和则卧不安”。

b.张仲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c.《景岳全书》→分有邪/无邪两类。

三、病因病机

⑴.→[.]

①情志失常:

a.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脏腑功能失调→不寐。

b.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上扰心神→不寐。

c.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寐。

d.喜笑无度→心神激动→不寐。

e.过度忧思→伤及心脾→营血亏虚→心神不安→不寐。

f.暴受惊恐→心虚胆怯→神魂不安→不寐。

②饮食不节:

a.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不寐。

b.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不寐。

③劳逸失调:劳倦太过伤脾,过逸少动→脾气虚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失眠。

④病后体虚:

a.久病血虚→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不寐。

b.年迈体虚→阴阳亏虚→不寐。

c.素体阴虚兼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心肾失交→不寐。

⑵.→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⑶.→心、肝、脾、肾。

四、治疗原则

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a.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

b.虚证→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

五、转归预后[心悸不寐]

六、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辨虚实。

2.证治分类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肝火扰心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61]

[.]

变证

附方

肝胆之火上炎之重症,彻夜不寐,头晕不寐,头痛欲裂,大便秘结。

当归龙荟丸

[.]

痰热扰心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

变证附方

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

和胃健脾

交通阴阳

半夏秫米汤

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

消导和中

保和丸

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

泻火逐痰

礞石滚痰丸

心脾两虚

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汤

[.99]

心肾不交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不安。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

六味地黄丸+交泰丸

[.]

变证

附方

心阴不足。

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

阴血不足,心火亢盛。

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

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98]

六味地黄丸:不寐[心肾不交+交泰丸];鼓胀[阴虚水停+一贯煎];癃闭[肾阴亏耗+猪苓汤];血证[齿衄—阴虚火旺+茜根散];消渴[下消—肾阴亏虚]。

七、临证备要[新]

1.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

2.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不寐虚实的不同,加用重镇安神或养血安神之品。

3.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4.心理治疗在不寐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八节心衰[新]

一、概念

: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悸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是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

二、历史沿革

a.心衰病名首见→西晋·王叔和《脉经》→提出“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b.《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心气虚衰,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凌心的征象。

c.《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汉·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的疾病概念→“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d.《医林改错》→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三、病因病机

⑴.→

①外邪侵袭:

a.久居潮湿之地,风寒湿邪内侵→痹证→内舍于心→血瘀内阻,阻遏心阳,心气鼓动乏力→心脉闭阻。

b.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内陷心包。

②饮食不节:肥甘厚味/饮食过量/饥饱无常→日久损伤脾胃,聚生痰湿→上犯于心→心脉痹阻,遏阻心阳→心衰。

③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心衰

④劳逸失度:

a.过劳耗气,损伤心气→推动无力。

b.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行瘀滞,心阳受遏→心衰。

⑵.→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发为心衰。

⑶.→病位在心,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

⑷.→本虚标实。

a.本虚→气血阴阳亏虚。

b.标实→痰浊、瘀血、水饮、气滞。

四、辨证要点

①辨标本虚实:本虚以气虚为基础,或兼阴虚,或兼阳虚,终可至阴阳两虚;标实有痰浊、血瘀、水停、气滞。

②明脏腑病位:心衰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病在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汗,气短乏力;累及肺则咳嗽咯痰,气逆喘促;累及脾则脘腹痞满,纳呆,大便异常;累及肾则尿少肢肿。

③分急性慢性。

五、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首当权衡缓急,补虚泻实。治法首当补益心气,温补心阳;养心为本,兼顾五脏。其次,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过程,常配合理气、化瘀、利水、逐饮诸法。

六、辨证论治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气虚血瘀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甚则喘咳,面白或暗红,唇甲青紫,甚则颈脉青筋暴露,胁下积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或结代。

益气

活血

化瘀

保元汤+

桃红饮

变证附方

胁痛积块。

膈下逐瘀汤

气阴两虚

心悸气短,体瘦乏力,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小便短赤,甚则潮热盗汗,尿少肢肿;或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质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

益气

养阴

活血

生脉散

变证附方

心动悸、脉结代者。

炙甘草汤

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气血两虚。

+当归补血汤

阳虚水泛

心悸,气短喘促,动则尤甚,或端坐不得卧,形寒肢冷,尿少肢肿,下肢尤甚,面色苍白或黯淡,口唇青紫。舌淡黯,苔白,脉沉弱或沉迟。

温阳

活血

利水

真武汤

变证附方

心肾阳虚严重者

参附汤+五苓散

痰饮阻肺

心悸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如泡,甚则泡沫状血痰,烦渴不欲饮,胸闷脘痞,肢肿,腹胀,甚则脐突,面唇青紫。舌质紫黯,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化痰

逐饮

活血

苓桂术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变证附方

痰郁化热,喘急痰黄难咯,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清肺化痰

止咳平喘

清金化痰汤+

千金苇茎汤

兼风寒束表。

祛风散寒

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

阴竭阳脱

心悸喘憋不得卧,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颜面发绀,唇甲青紫,尿少或无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或脉浮大无根。

益气

回阳

固脱

参附注射液+

四逆加人参汤

变证附方

四肢厥冷,脉细微而迟。

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黄芪

生脉散:喘证[虚—肺气虚耗+补肺汤];心悸[邪毒犯心+银翘散];胸痹[气阴两虚+人参养荣汤];中风[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

——内容来自《中综知要》——

持续更新中,敬请







































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jx/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