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与原作没关系4点看宁浩对

宁浩导演的新片《疯狂的外星人》目前票房已经突破18亿,排在《流浪地球》之后,居年春节档票房亚军之位。其实,《疯狂的外星人》在今年的春节档影片中,原本是最被看好的一部,预售票房、排片最初都压其它影片一头。但《流浪地球》以“王炸”之姿后来居上,在上映的第四天反超《疯狂的外星人》,之后一路领先,目前票房已经突破35亿。因此,今年春节档最大的赢家,便从沈腾变成了刘慈欣——《流浪地球》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疯狂的外星人》则脱胎自他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是刘慈欣年8月利用工作“闲余”时间,“摸鱼”创作的作品,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原小说不长,总共两万余字。整个故事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爱与知识拯救地球”。小说可以粗略分为两部分,一半是一位罹患绝症的山村教师,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回顾半身经历遭遇,倾尽所有生命余晖,向四个孩子传授知识,并要他们一定要记牢、背熟。在孩子们流泪背诵“牛顿三定律”的声音中,这位教师走完了生命最后一段路程。另外半部分则相关于宇宙,发生在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两万年。战况惨烈,无数个行星被卷入其中,惨遭池鱼之灾。碳基联邦决定制造一条“隔离带”,清除五百光年范围内的恒星,让硅基联邦的战舰无法借助恒星进行跃迁。这项巨大的工程中,他们需要对清理范围内的星体进行生命、文明甄别保护。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叮嘱记牢的“牛顿三定律”,在关键时刻成为文明的象征,避免了地球被摧毁。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便是从《乡村教师》中获得灵感,加入黑色喜剧元素,成为一部借荒诞情节,讽刺社会现实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观众表示不满,指《疯狂的外星人》跟《乡村教师》没有一毛钱关系,真的是如此吗?对于文字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我们常用“还原”、“忠于”原作来对其进行评定。那怎么样才是“还原”、“忠于”?其一是情节还原。其二则是精髓还原。《疯狂的外星人》便是后者。宁浩的作品多是以小人物为主角,用他们身上的喜怒、抗争,辅之以荒诞的喜剧元素,对现实进行嘲弄、讽刺,并最终传递一种不屈不挠的倔强与昂扬向上的积极。像巨石缝中探出的崖松翠柏,也像砂砾之地破土而出的生命之芽。下面,我们就从这4点来说电影跟原小说的关联。第一:古井村与世界公园。小说中李宝库所在的古井村,是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偏僻小村。每到夜间,村子便一片寂静,仿佛没有人生活居住。但这里真正缺乏的,是村民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只长荆条和毛蒿的石头上,连续多年的干旱,让村民的思想与土地一样贫瘠。争气点的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除了老弱妇孺,便是懒惰、愚昧,不肯去改变也不愿接受改变的赌徒、酒鬼。宁愿拆了校舍去修庙,也不肯给孩子们留一间不透风的教室。为面子可以花两万元铺排场结婚,却不肯医院生孩子;有企业扶贫送来的拖拉机,转头就被村民拆解了卖废铁,给村里每家吃了两顿好的;污染企业来村里建厂,村民喝了被污染的水浑身起疹,却毫不在意只庆幸地卖了个好价钱……就如小说中邪的“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影片中的世界公园呢?看似凝聚浓缩了世界文化精华,却失去了真正的本土文化,没有自我、没有特色。而公园的负责人,则一心只想着挣钱,讽刺耿浩的“猴戏”挣得还没有水池子多。这跟小说中那个贫瘠的只看眼前利益的偏僻山村有何区别?第二:李宝库的课与耿浩的“猴戏”。小说中的李宝库是个父母早亡的孩子,幸亏遇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他的少年时光,几乎都在学校度过。那位老师,待他如亲子。一个雪夜,他跟着老师回家时半途遇到了狼。老师拦着狼让他先跑,等他从村里喊了人来,老师早已经躺在血泊之中。李宝库记住了老师临终前的目光,读懂了老师的牵挂。当他初中毕业后,便放弃了留在镇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古井村做了一个民办教师,像那位曾照顾他的老师一样,去照顾着村里的孩子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影片中的耿浩虽然屡屡被讥讽为“你就是一个耍猴的”,但他始终未曾放弃传承这项传统文化的念头。一如书中的李宝库顶着他人的不解,在那个荒僻、贫穷的山村一待就是20余年,将时间、工资、爱护,都给予了孩子们。所以,虽然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耍猴的”,但他们身上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人生的选择、规划,以及梦想、责任的坚持。第三:打败外星人的“猴戏”和救了地球的知识。耍猴,是中国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表演形式,唐朝时期便已存在,据说发源于河南省。最初的猴戏有着祭祀元素在其中,人们养猴子是为了“留马”。在特定时节的祭祀环节中,让猴子进行表演。随着时间推移,猴戏逐渐褪去祭祀色彩,成为一种主要以娱乐性质为主的民间表演。与书中李宝库教给孩子们的物理知识相比,影片中的“猴戏”显得太“古”也太“土”,连其是否应当被传承都存在着极强的争议性。宁浩将黄渤扮演的耿浩设定为“猴戏”表演艺人,明显有着特定的含义与性质。影片中,从耿浩的“金刚归来”到他一边调侃《邪不压正》,一边编排设定的猴戏内容,代表的都是“融合”——不该轻易摒弃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文化结合,以新的模式与面貌继续传递。“融合”这一点,在影片中其它情节中也可看到,比如外星人的基因球,比如外星人和欢欢的“合体”,比如最后的美国特工用中国的铜锣去鉴定外星人……等等。第四:对“精英群体”的讽刺影片中的精英除了外星人,便是汤姆.派福瑞扮演的美国特工。这两者身上都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傲慢,并都在之后屡遭打击。将地球人看作“垃圾”、“低等生命”的外星人,飞船事故后落到世界公园,被耿浩和大飞当做“非洲骚骚猴”训练,屈服在鞭子之下,骑车踩高跷倒酒金枪锁喉,失去了头上的高科技装备,跟普通的猴子也没什么区别。汤姆.派福瑞扮演的精英特工约翰出场便拽得很,不懂尊重、自负自傲,却先是被遛得满世界乱窜,又在后面吃了耿浩的“屎球”,结局“大战”时还要靠他看不上眼的两个小人物救命。原作中碳基、硅基两大文明为了争夺资源发动的生存战争,导致一个又一个的星球被毁灭。球体被海洋覆盖,生活着美丽、温和绿洋星人的绿洋星,被硅基舰队的激光煮成沸汤,直至变成地狱般的灰色行星。碳基舰队为了制造“隔离带”炸毁一颗又一颗行星,也只感叹一句“又一个生命世界毁灭了,象烈日下的露珠。”当这些拥有着高科技的“精英”高高在上,用文明级别做标准左右决定其它生命时,几个孩子却凭借对老师的感情,利用记住的物理知识,改变了地球的命运。没有记忆遗传、只能靠声波交流,却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地球成为了5B级文明星球。所以,纵然科技引导发展,但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却依旧是人。人的信念、人的爱、人对梦想的追逐与坚持……就像《疯狂的外星人》中的耿浩、沈腾飞,他们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却都在为着心中的梦想踏步前行。耿浩凭着信念与坚持,让构想中的情节成了真;沈腾飞靠着自己的坚持,成为了“宇宙”代理。虽然这其中遍布奚落、自嘲、讽刺,当这也恰恰是宁浩一贯的方式——拧也好、刺也好,疼了就行。所以,《疯狂的外星人》虽然在情节上已经跟原小说大相径庭,但是它的核心、精髓却依旧与原作对等。影片中既保留了刘慈欣对愚民、精英群体的讽刺,也有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思考。看懂了,笑不出来;看不懂,自然也笑不出来。它虽然披着喜剧的外衣,但内核却并不是搞笑。悲剧也好、正剧也罢,绝对不无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jx/10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