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陕西汉中,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汉台区的人们来说,祥瑞巷、太古石巷、中营坝巷、莲花池巷、石狮子坝等街巷名可能是非常熟悉,而这些名字都与明朝的瑞王府有关。如今祥瑞巷的"瑞",即取瑞王府的"瑞"字。太古石巷和莲花池巷,均以瑞王府后花园莲花池和罕见的太古石而得名。
从明瑞王府到莲花池公园汉中城当时当时的明瑞王府规模宏大,号称半个汉中城,明朝末年,汉中府也是陕西仅次于省城西安府的笫二大府,比重庆府略大一点,但人口却比重庆府多了三四万,西安、汉中、重庆知府同为四品官员。因为当时的汉中府是封藩之地,故此,城市规模和府城的知名度要比没有藩封的重庆府大一点。尽管如今的汉中被列为五线城市,或者说勉强算得上四线城市,已经无法与直辖的重庆市相比,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明朝末年的辉煌历史。
01
汉中城建史
汉中的城建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始为南郑,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载,秦历共公二十六年前(公元前),左庶长城“南郑”(治今汉台区)。而汉中第一座古城墙,也就是两千多年前秦朝左庶长修建的汉中古城垣,在今城东北二里处。
◎清朝末年,天主教神父南怀谦(意大利籍)在汉中教区传教时,拍下的汉中城池南部一段,上边这张照片被选为《世纪回眸》的封面。
以后,汉中城垣修葺史不断载。汉代,汉中城郭规模恢弘。北宋郦道元《水经注》中曾记载:“南郑大城(即郭)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即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镛漆井,皆汉所筑”。
隋代,移址重建。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隋炀帝大业(—)中,徙郡城于故城西南,临汉水”。入此城址定型。
◎年,有城垛的汉中府城墙,右侧有一座望塔。
明清两代,大规模修葺汉中府城,汉中城建达到鼎盛。据《汉南续修郡志》载,明、清时期对汉中城进行过十次整修。明太祖洪武三年(),汉中知府费震重修汉中城垣,高三丈(10米),上宽一丈五尺(5米),下宽二丈五尺(8.3米),周长九里三分(4.65公里)。建有四门及城楼,东名朝阳,南名望江,西名振武,北名拱辰。明武宗正德五年(),汉中知府东周以砖砌护城墙,同时,开凿护城河,河宽十丈(33米),深一丈八尺(6米),引山河堰水泾流。此时,汉中城池兼备,更为壮美坚固。
◎位于汉中莲花池公园内的明瑞王府花园遗址碑
而后,明朝瑞王府的建造使得汉中城达到了城建的鼎盛时期,根据记载,瑞王府在明朝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建,规模宏大,院落相连,楼台相望,亭阁错列。东连莲花池,南至现西大街,西接北教场粮库,北抵城墙基,据民国郭凤洲主编《续修南郑县志》“城池”类载:“明天启元年(),建瑞藩,展北二丈十步。”也就是说当时为了修建瑞王府,特意将北城墙向北移二十步。瑞王府的面积约占当时汉中城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02
瑞王朱常浩
入主汉中府,死于重庆府
这里说的瑞王是明朝的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史书上对其记载很少,《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中关于其记载也不足五百字。根据该文记载,朱常浩是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母周端妃,在太子未立之时,朱常浩与两个哥哥朱常洛、朱常洵并封为三王。而实际上,他既没有获得储君的先天资格,又缺乏宫廷内外势力的后天支持,只是被利用来掩盖朱常洵之母郑贵妃想要扶持自己儿子争“国本”的图谋。
◎瑞王朱常浩画像
根据仅有的资料记载,朱常浩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年)被封为瑞王。《明史·地理志》中记载:“万历二十九年(年),建瑞王府于南郑(汉中附郭首县)”。据此可知,朱常浩受封为瑞王,建藩汉中,尚未就国,就派人在汉中开始营建瑞王府,历时二十六年竣工,瑞王府竣工后,朱常浩才到汉中住下,据《明史·瑞王朱常浩传》(下称《本传》)载:“(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之藩汉中”。
天启七年(年)七月,陕西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插旗起义于白水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自王二揭起义旗之后,农民起义即成燎原之势。
崇祯元年(年),也就是朱常浩到汉中住下那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王二即率队北上与之汇合,起义军扩展到五六千人。不久王二、王嘉胤率众南进,驻军于黄龙Ⅲ。起义军所经之处,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风靡渭北。同时,陕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汉中南部,王嘉胤在甘肃庆阳,周大旺在武都也插旗举反。一二年间,农民起义遍及陕西全境及甘肃东部,并有川北一部,许多官兵也参加了起义军。
崇祯二年(年),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自起事后便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
崇祯三年(年),张献忠其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至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起义军,东攻兴安(今安康),北占凤县,西逼秦州(天水),汉中三面受敌,岌岌可危,朱常浩如坐针毡,急向明廷上书告急求援。虽然他书辞恳切,疾呼哀告:“……臣在万山绝谷中,贼四面至,覆亡无日。臣肺腑至亲,藩封最僻,而于寇盗之迫,惟陛下哀怜。”但此时的明朝廷,烽火四起,千疮百孔,内外交困,自顾不暇,哪有力量驰援汉中?各路义军,因故他往,未破汉中,朱常浩得以苟安。
崇祯十六年()七月,李自成大军由湖北、河南进攻陕西,朱常浩即派人向关陕一带的明军将领求援,派兵防守汉中,以期“安全”,但各将领自保不暇,无人理睬。十月初九,李自成大败明督师孙传庭于潼关,十一日占领西安。朱常浩闻讯,仓皇失措,被总兵官赵光远劫持奔蜀避难,关南道陈勋(字白羽)护送,十一月十九日,到达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县),受到四川巡抚陈士奇的保护。
崇祯十七年(年)农历四月中旬,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汉中城的前夕,瑞王朱常浩撇下王妃刘紫莲,只带了八个太监,由大明汉中府总兵赵光远带了兵丁,亲自将朱常浩送往重庆府躲避兵祸。宁强到四川的金牛道上,一路上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在第二十八天上,终于到了他认为安全的重庆府。六月二十一日,重庆府被张献忠的大西军攻破,瑞王朱常浩被大西军的巡逻官兵抓获。六月二十三日,被大西王张献忠斩杀于重庆菜市口。享年四十五岁。(清·费密《荒书》载:“次年(崇祯十七年,年)正月,赵光远还汉中。四川巡抚(陈士奇)奉瑞王驻重庆府。……五月,贼(张献忠)上攻重庆。……六月二十三日,以火攻轰破重庆通远门转角楼,遂陷。收瑞王(朱常浩)、关南道陈勋、巡抚陈士奇、知府王行俭、巴县知县王锡,皆磔之。”)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历史记载,朱常浩几乎没有政治野心,却一味积蓄金钱。其《本传》称:“常浩年已二十有五,尚未选婚,群臣交章言,(帝)率不报,而(常浩)日索部帑为婚费,赢八十万,藏宫中,且言冠服不能备”。这段文字是说他在北京皇宫时,就假预备结婚的名义,经常向国库要钱,存了白银八十万两,还假装哭穷,说自己连衣服都穿不起。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中记载其好佛不近女色。所以朱常浩到汉中后,便开始营建了佛、道庙宇。据清光绪时孙万春编《南郑县志·古迹》“寺观”载:“洞宾庵:《摭遗录》,在北城。明瑞王封藩汉中,于府后建此庵以羽士。岁久就圯,本朝乾隆五十七年,住持林阳栋重修。西有睡佛寺;又西南有五云宫,皆明瑞王藩建修。”由此可见,朱常浩对于佛寺喜爱有加。
朱常浩在汉中除大建佛寺外,还通过自降衣食标准、修建寺观、礼佛祈福等方式,赢得了一些好声誉。同时,他还做了些笼络人心的事情以争取汉中士民的拥护,根据《汉中府志》中记载,瑞王常于年节、岁首在府邸大张筵席,宴请汉中年高德硕的父老赴宴,每人发布一方,包吃不完的食物,人们便称这种布包为“宴瑞包”,带回家去,表示光荣。从此,形成汉中民间赴宴夹肉包的风气。后来人们把布帕换作荷叶或纸,此风相沿,至今犹存。这一点,在清人刘景伯的《蜀龟鉴》有记载:瑞王在汉中时,自己降低衣食标准,并为地方捐济钱粮,为人“不迩声色,洁己爱人”,“有贤王称”。
但是又根据地方府志记载,瑞王在汉中的这几十年却给汉中带来了无尽的苛捐杂税,瑞王府除了每年例享的宗禄外,敛财的手还伸向了盐税,西安、凤翔,汉中三府都需要给王府交赡盐、火食银。而他给汉中乡里摊牌排的“赡盐银”每年两,而朝廷赐给瑞王朱常洛的食邑私田更是三万顷(百亩一倾),如此,不止汉中本城,府辖远至城固,洋县,南郑的肥沃土地皆为其地。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明季北略》也记录下了这位瑞王爷在汉中曾经的贪婪盘剥,和最后的狼狈不堪。
王积帑金八十万,一时俱尽。宫中眷属,不知存亡。瑞王仅与一妃逃出,王无车辇,将桌作轿,两人肩之。
从记录可知,从年到瑞王逃亡的年,在汉中的这十几年间,瑞王逃亡前最后的榨取积累居然有八十万两。
02
瑞王府
经历战火的瑞王府
不管是非功与过,终成云烟,朱常浩花了26年修建的瑞王府在其逃走后即被李自成的大顺军烧毁,在王耀华《最后的王爷》中说道,(瑞王府)毁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即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汉中城的第二三天,是被大顺军用火烧毁的。现汉中市石狮大酒店是原明瑞王府的地址,它损毁于大顺军的红夷小炮,是用炮轰塌的,大顺军抢了值钱的东西,当地民众洗劫了剩余的所有东西。王府花园当年也是亭、台、楼、阁、假山、百花园、汉白玉拱桥、树林、竹林、汉白玉石质的九曲履仙桥,所有的一切,都毁损于汉中府城被攻陷的第二三天。应该说,瑞王宫、瑞王府和王府花园仅存在了整整17个年头,就被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瑞王府经历了明末的战乱,已成为了一大片瓦砾堆,常有动物在此前的后花园,也就是如今的莲花池公园安家休憩。清康熙十四年(年),王士祯奉使入蜀,过汉中,在其《蜀道驿程记》中载:“(闰七月)初九日,过次公(郑日奎,时任兴元书院山长)邸,故明瑞王宫也。王,明神宗子,天启中,与福惠二王同就国。李自成入秦,王走重庆,张献忠陷重庆,遇害。今瓦砾满目,惟存后一区,改‘兴元书院’,前守钟琇所置也。朱门潭潭,尚极宏丽,殿前后丛桂、老梅、樱桃数十株。又观所谓西园者,有亭榭四、五,桂花渐落,紫荆数株方作花,凄艳动人;有羝羊伏草中,惊人而起。因忆盛时鹤洲凫渚之乐,而今台榭已倾,曲池就平,不待雍门之琴,乃泣下矣!”
清《李柏槲叶查》载:“余入汉中,过瑞王遗宫,一望瓦砾弥漫,自甲申(明崇祯十七年,)至今(清康熙三十三年,)五十年,府城内外,百万人家,其墙壁、阶砌、道路、坑堑、园圃、樊垄、佛刹、道观、官衙、吏舍,皆瑞府材木、瓦砖,他可知矣!”
根据年华商网采访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赵永翔的新闻报道中,赵永翔说,历经战乱,人们都来瑞王府取木材、瓦砖修建自己的房舍等等,渐渐瑞王府也就被搬空,遗宫就所剩无几。到民国后期,瑞王府几乎就已消亡了。
瑞王府现状
汉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资料显示,瑞王府在明末农民起义后损毁严重,仅存了后花园遗址。目前,瑞王府仅存的公园照片也是建国后的80年代拍摄的,再早的就没有记录了,公园内仅存的明朝遗物,就只剩下湖中的两座太古石,莲花池也是在之前王府的旧貌上经过修葺的。
瑞王府仅存的遗址之一为石狮子坝,因瑞王府规模浩大,石狮林立,因民间俗称此地为“石狮子坝”,原来为瑞王府大门。门前原有石狮两蹲,为瑞王府镇府石狮,在战乱后便消失,年汉中市在天汉大道拓宽时在出土。如今,该处建为石狮大酒店,门口与瑞王府正门同址而建。
◎原瑞王府门前石狮
石狮大酒店处,有琉璃照壁一处,原来在瑞王府前面,年修路时,该琉璃照壁被拆除。现存琉璃照壁为瑞王在原府城基重新修葺而成,高6.45米,长13.6米,宽1.23米,位于伞铺街东端。
◎现存的琉璃照壁
瑞王府门前遗物有大石条一方,即王府前拜阶石;铜钟一口,现置古汉台的洗心亭内。
太古石巷(莲湖路修建工程中废弃)原有一蹲太古石,为瑞王府花园装饰品,现置于汉中市图书馆;
如今天汉大道,也就是邮政大酒店对面的祥瑞巷曾经是瑞王府前第一巷。
◎位于天汉大道旁的祥瑞巷
明瑞王府后花园遗址在后来改建为莲花池公园,是汉中中心城区唯一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小桥、流水”公园,在扩大莲花池公园用地的基础上,设立标志,记载原瑞王府布局位置、建筑等,尽量恢复瑞王府园林景观,让城市中心有一块名副其实的“小江南”。
◎未改造之前的莲花池公园
年7月,经汉中市委市政府研究,为了适应城乡人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决定成立“汉中市汉湖公园筹建处”,在原明朝瑞王府后花园遗址基础上进行莲花池公园改建,经过近7年的改建,公园初具规模,于年由原汉湖公园筹建处更名为汉中市莲花池公园管理处。年,莲花池公园被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纪念地。年,莲花池公园被汉台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园林单位。年元月,莲花池公园正式对外免票开放,于同年9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园林单位。
◎莲花池公园内的飞机,据说是引进的空军退役战斗机,如今不知是否还在
莲花池公园内有一架战斗机,这架喷气式米格15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第一代战机,随着莲花池公园的闭园改造,如今成为这般模样。
年6月8日,汉中市政府公告称,根据规划,汉中莲花池公园周围进行棚户区改造,又将迎来一高楼大厦居住住宅区的建设,莲花池公园停上一切经营活动,并且停止对游人开放,到如今,莲花池公园依旧未能还给市民。
◎莲花池公园现状
个人认为,目前景区暂时闲置,起码比开发商觊觎地块好,因为毕竟有不可移动文物,一旦开发商商业开发,明代瑞王府花园遗址就彻底消失了,如今的汉中古虎头桥遗址就是鲜活的例子,汉中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汉中城内的各种遗址,各种不可移动文物都是这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如果把这些古遗址提炼出来,远比建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要好的多,希望莲花池公园能早日改建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