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307/6086175.html期盼已久的云霄县首届“三月三”坡兜畲族乡村振兴现场会终于要来了这里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畲歌、畲舞、畲服展示云游畲族村,先来感受下吧~
云霄坡兜畲族村
坡兜畲族村位于云霄县西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东邻下洞村十字牌岭隘与外龙村接壤,西邻车圩村,南通内龙村,北至下洞村。辖有坡兜、安前、安后、圳头等4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约为3.4平方公里,人口人,户,7个村民小组,是云霄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
走进畲族村,映入眼帘,这里矗立着一座高9米、宽7.8米,古朴而极具畲族风情、一门二柱挑担式结构的门牌坊寨门,显得十分宏伟气派。门额横梁上有“坡兜畲村”四个金色鎏光大字,为福建省著名书法家陈奋武先生所书。大门正面两边楹联为:“坡前坡后歌盛世,兜里兜外展新姿”,背面镌刻着福建省书法家施武弄所书的楹联:“坡荣水圳安百世,兜满山肥富千家”。一双精雕细刻的金凤凰匐伏于灰色檐顶之上,其羽毛似金、橘光万里,似有意得志满、跃跃欲飞之态。凤凰是畲族的图腾,凤凰在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是祥瑞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是组成部分之一。穿过寨门,我们来到,它是由三栋黄墙红瓦颇具畲寨文化特色崭新的建筑组成的。村部左前方的外墙拐角处矗立一块形如瓶子的大理石,有出入“瓶”安之寓意。石头正面镌刻着一个红色篆体大字“凤”,前下方从左到右排列写有“盘”、“蓝”、“雷”、“钟”四姓石碑刻。村部中间一个巨大的“畲”字,畲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是从南宋末年开始。“畲”字本意即开荒垦地、刀耕火种。“长刀短笠去烧畲”、“烧畲晓映远山色”,畲族自诞生起,就与农耕相关,就与劳作相关。相传尧帝之前的上古,黄帝有嫡孙叫高辛帝。《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畲族始祖盘瓠平番有功,咬断敌酋首级进献高辛帝,受封“忠勇王”并得三公主辛女为妻。后盘瓠携妻进山搭棚而栖,定居于潮州凤凰山,生下3子1女。子赐姓盘、蓝、雷;女嫁钟氏,其裔孙姓钟。这一富有史诗般的传说,畲族传盘、蓝、雷、钟4大姓,以及潮州凤凰山仍保留始祖盘瓠的祖坟,成为畲族起源的神话。后来民族大迁徙,畲人“搬到各县去”也是事实,有史诗《高皇歌》为证。图/方堉
畲族原属闽越山地民族,古称蛮獠、峒蛮、山越、山夷,自称山哈。“哈”乃客人之意,即为外来之人,山客之属。畲字的象形意义有火种之意,表明早期畲族在农耕方面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畲民们巢居崖处,以“山洞为房、结绳为裳”,过着流动农业的生活方式。由于生产水平落后,他们以射猎耕山为业,择山林焚烧播种,以刀耕火种的流动农业生活为主流,兼有采集与渔猎。图/方堉
“畲民”作为族称称谓,最早见于南宋莆田诗人刘克庄《漳州谕畲》:“二畲皆刀耕火种,崖栖谷汲,如猱升鼠伏,有国者以不治治之。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他还指出漳州畲民与蛮、瑶、黎、蛋等民族的差异,“凡溪洞种类不一:曰蛮、曰徭、曰黎、曰疍,在漳者曰畲。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也;南畲隶漳浦。其他西通潮、梅,北通汀、赣。”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也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畲民群聚”等。史上闽南、粤东境域相连,同属一个文化区,畲民聚居于此,与因战乱陆续南徙的中原河洛人杂处,即为《隋书·南蛮传》所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闽南云霄火田村这一地名,明末史学家何乔远解读为:“火田,畲也。凡畲,惟种黍稷,皆火耨。此县西向尽山,因开畲焉。陈政建宅于火田村,此地也。”这种生存和生活状态,系昔时漳浦南畲从事原始游动农业的写照。宋元时,畲族大量出现在闽浙山区,并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祖先的发祥地。畲民生性骠勇强悍,忠信勇敢,通用汉语,曾于南宋末年于云霄红竹尖山掀起汉畲抗元风暴。
沿着村道继续前行,两旁是整齐的竹篱笆墙,种植的是我们下河乡的地标产品杨桃。两边的屋舍墙上绘有四季图,
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真实地体现了坡兜畲族人民生活的全貌。这边的石刻上的红色大“顺”预示着坡兜村畲民们的耕种风调雨顺,出入平平安安。
村内的是云霄县西北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它是古云霄经坡兜过石梯岭通往平和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也是民间货运往来的主要渠道。可以说,坡兜村是伴随着茶叶、金枣、陶瓷、竹器等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茶马古村,坡兜钟氏因此由农而商,由商而儒逐步走向繁荣。茶马古道,不仅是汉、畲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也是海丝文化兴与衰最有力的见证之一。如今,它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人前来观光旅游。走过茶马古道,我们来到,坐东南向西北,为夯土木结构围楼,由54间围成,约建于明朝中叶,楼形如古式太师椅,俗称“交椅楼”。交椅楼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或二层楼、或三层楼,左右对称布置着房屋,楼中有四个平台面,纵深有大小,从而构成带扶手的高背椅式。顺着钟灵门往东,依次有、(后面为四房祠堂)、还有主祀,中祠则设在交椅楼上部的中间房屋,这些是供奉、祭祀祖先和观音菩萨的公共活动场所,交椅楼内地面均用河卵石铺就。通道出口有坚固的门楼,即便在那动荡的年代,只要关闭门楼,犹如进入城堡,赋予堡里人一定的安全感,这正是钟氏先人富有勤劳的智慧体现。楼中辟东、西两个楼门,楼门均用花岗岩条石做门框,显得古朴大气。西门为,门楼对联为:“钟地畲乡凝福祉,灵山智水聚英才”,门道旁安置福德正神。门口左边放置一对正在石臼上捣糍粑、叫坡哥兜妹的人偶,右边放置一块镌刻“一鉴钟情”四个大字大石;
东门叫,门楼对联为:“毓生天宝祥云绕,秀色物华福运开”,为林宗躍所书。门前左卧着一块形状像水牛的大奇石,交椅楼选址于“卧牛之地”,道随相生,于此处摆放此“牛”,交椅楼沿村道的围墙,由河卵石所砌,墙上写满汉畲两种文字,表达了汉畲两族的共同美好愿望!
根据查阅有关史料和历代族人口耳相传求证:
钟姓出自太始祖汤王朝微子后裔伯州犁,因其居于“钟離邑”之地(今安徽凤阳东北),后代以地为姓,立钟念为第一世祖。东晋元熙二年()迁居至今河南省开封市颍川郡宋昌县安邑乡一带。南宋嘉泰元年(),因避战乱,求安定,分枝开叶向南方一带迁徙。据《钟氏族谱》记载,其中钟月朗一脉于明朝中叶迁居到今漳州市诏安县、平和县相邻称为“坡头”的地方(今属漳州市诏安县管辖),再分居于今下河乡坡兜畲族村,至今多年。后代立钟月朗为入闽开基一世祖,已传24世。后裔子孙建“钟氏祖祠”祭祀。该祠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毁坏。年至年11月,在本村钟氏子孙捐资和资助下,按原址原貌重建。每年的五月初三,庆祝钟馗公寿诞。始建于明代中叶,具体时间不详。当年的宗祠,青砖碧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两边檐角以“宇翼横空,光射斗牛”建筑理念作造型,气势磅礴,巧夺天工。因年代久远,民国三十三年(年)有过修建,年重建。祠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门扇为木质结构,宽大厚重;门额上“钟氏祖祠”以楷书写就,飞鸿舞鹤,清逸隽秀;大门两侧墙面有二十四孝图案,人物造型精彩粉呈,栩栩如生;大门楹联为:“祠宇增新万古光世泽;龛容乃旧千秋兆文明。
宗祠内布局考究,设计精巧,石木雕刻精细,文化氛围浓郁,彰显宗族风范。祠堂内梁栋间画有关于贤、勤、恭、孝等内容的典故,启示着后代子孙。天井用小河卵石铺就,由万字组成两幅图案,如梦如幻、带给人们无尽的猜想空间。主厅由四根大圆形石柱支撑承重,石柱的垫基石均为整块青石用料,横梁上悬挂有“颍川世泽”堂号的木质匾额。正中是金碧辉煌的神龛,供奉着三座钟氏先祖神牌;自从这座钟氏地标性建筑问世以来,纳四方紫气,沾万物灵毓,呈龙翔凤翥之势,得天地人和之利,人丁日益兴旺,事业蓬勃发展。
,与钟氏祖祠相邻,为坡兜钟氏六房祠堂。初建时间不详,在民国三十二年(年)有过重修,年重建,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占地面积90多平方米。祠堂门联为:“金生丽水千年秀;重如泰山万古存。”厅内木垛之上雕花刻凤并有古代贤士画像。,位于交椅楼东侧,与相邻,内供奉着钟姓子孙的保护神“钟馗公”。钟馗,字正南,亦称钟进士、钟天师。据古籍记载为唐初长安终南人,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钟馗是中国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求福得福,求财得财,有求必应,深得老百姓尊敬和信赖。他又被尊为“赐福镇宅圣君”,春节时是门神,端午节时是斩五毒的天师。崇耀府始建于年,年重建,单间土木结构,总面积约13平方米,府中有对联令人顿生敬畏之情:“耀崇显祖赐刀嫁妹;崇正黜邪驱鬼移居。”因而坡兜村钟姓女儿出嫁,有拉青背剑就是赐刀嫁妹之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为钟馗寿诞日,坡兜钟氏都会在崇耀府门前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屹立于钟氏祠堂前的广场正中间,石像总高度为3.5米(其中钟馗身高为2.8米、底座为0.7米),“钟馗赐福”左右两侧立《一鉴钟情》《钟馗传说》石书简各一方。广场前方两侧分别放置两对畲族青年男女人偶,男青年叫坡哥、女青年叫兜妹,他们正对着歌,跳着竹竿舞,享受着农忙之余的幸福生活。出古楼,我们看到这一棵茂盛的、多分支的古老榕树(从岩石缝中盘生错节而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自古以来,树公树嬷是坡兜村民保护神之一,人们在树下许愿、祈求平安、添福寿。是坡兜民族文化广场,与交椅楼的钟灵门遥遥相对。凤仪,意指凤凰的仪态、英俊的姿容。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麟止凤仪,所患在少;狐鸣枭呼,世忌甚多。”《文选·潘岳》:“基黄钟以举韵,望凤仪以擢形。”李善注引《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宋叶适《送刘德修》诗:“俄欣凤仪雅,缓彼枭搏磔。”明李东阳《曲江韶石题广东黄瑛卷》诗:“凤仪方炳焕,龙化惊惚恍。”凤仪台对联:“凤吟霄汉传宋韵,仪表畲乡舞唐风”,为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所撰。凤仪台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畲民族文化特色,它是坡兜村民请戏班演戏娱神及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的场所。每年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歌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图/张向东
坡兜的古建就是一座鲜活的历史博物馆,蕴含着不朽的沧桑之美,更见证了坡兜悠久历史的潮起潮落。如今,透过坡兜村的交椅楼残垣断壁,仍可以依稀遥想当年高堂广厦的盛况,这让坡兜历经年后,今天依然成为让游客怀古思幽的绝佳胜地。以坡兜畲村交椅楼、钟氏祖祠、崇耀府、宗耀堂和茶马古道为核心的一鉴钟情园,畲族风情浓郁,是融古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祠古道于一体,显示出畲族传统文化的古貌和耕读世家的风尚,又是一处以结合党建文化为主题和具有钟馗文化特色的畲族文化园。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坡兜村将会建设成为誉满全县以至全国的名村和游览胜地。
三月初三,坡兜畲族村
自晨至暮,对歌盘歌,
一起跳畲舞
品畲族美食
感受特色山哈节
咱们不见不散
云霄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出品
图:李金文/张文森
文字资料:民宗局、汤毓贤、漳江风情
文/编辑:蔡锦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