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之中的着色

中国青绿山水画早于水墨山水画而出现,在色彩渲染方面有着完善的技艺。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山石、树木,在着色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洛神赋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作品,但其在色彩方面的处理对后来的山水画有着较大的影响。

《洛神赋图》局部

传世的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和最早的着色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游春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勾勒为主,没有皴擦,直接着以青绿,色彩明丽。山顶小树随轮廓施以墨绿,双勾夹叶,再染以淡绿。这种勾染、填色已进入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初级阶段。

展子虔《游春图》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了“随类赋彩”,强调要按照不同的对象表现它们自己的色彩。可见在当时画家已把色彩同用笔用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经过历代画家的努力,中国山水画由最初的小青绿山水发展为大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和今天的泼彩、泼墨山水等,这些技法为我们学习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

清王时敏《万壑奔流图》

山水画的着色方法多种多样。山石有阴阳向背的不同,大自然有四季交替的变化等,这些不同的变化亦应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画重彩山水时,应以色彩为主,墨色为辅。而画水墨淡彩时,则要以水墨画稿为主,在不影响水墨韵味的前提下渲染赭石、花青等淡色。

春季山水的着色,宜先用赭石轻染山石,然后再将石绿染在赭石上。

画树时,可用赭石染枝干,用浅淡的草绿色点染枝梢以表现新绿。

明沈周《庐山高图》

夏季山水的着色,宜在用赭石渲染山后,再用石绿加淡墨或者花青加墨涂染山顶、山坡,渲染颜色要重一些。

夏季的树木看上去叶多枝少,点叶树木应用草绿加淡墨来染,夹叶树木可用石绿轻染。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获取更多国画教程请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gz/5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