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价格战下,哪些新技术和材料能异

界面新闻记者

王勇

界面新闻编辑年,新能源汽车迎来降价潮。随着销售端竞争加剧及国家补贴的退出,电动汽车不得不将成本压力逐渐向上游传导。

锂电池主要由四大材料构成,分别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此外,还有铜箔、铝箔和铝塑膜等辅材。

目前,多种材料价格也已出现下滑。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三元正极材料NCM每吨均价为31万元,较年初降21.5%;磷酸铁锂均价为13.9万元/吨,较年初下降约24%。

负极材料方面,3月10日,人造石墨负极均价4.5万元/吨,较年初下降约一成。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磷酸铁锂电解液、三元常规型电解液均价分别为4万元/吨、6.2万元/吨,分别较年初下跌了约20%和15%。

降本增效、材料和技术创新,成为上游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不得不做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锂电材料端会有哪些新技术或创新产品有望今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又有哪些企业率先布局从而抢占先机?

从正极材料新方向看,考虑到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多个因素,M3P相关材料或成为年的热门赛道。

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可分为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是当前锂电池的两大主流。M3P体系则是在磷酸铁锂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的磷酸盐系三元材料。

该体系以磷酸铁锂橄榄石结构作为基础晶格结构,通过掺杂镁、锌、铝等金属元素中的两种,在部分铁元素点位上形成替代,从而生成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材料。

在去年7月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SZ)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宁德时代M3P电池已经量产,年将推向市场运用。

宁德时代将其称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成本显著低于高镍三元,与原本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且拥有更好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公开表示,M3P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了20%。

根据头部电池企业产能规划看,仅有宁德时代布局了M3P电池。但多家企业布局了基于磷酸铁锂结构的磷酸锰铁锂电池,例如比亚迪(.SZ)、国轩高科(.SZ)、欣旺达(.SZ)、亿纬锂能(.SZ)等。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包括德方纳米(.SZ)、当升科技(.SZ)、容百科技(.SH)等上游公司,已布局磷酸盐体系的正极材料。

去年8月,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进入试生产;当升科技和中伟股份(.SZ)共同在贵州地区,拟建设30万吨磷酸盐系正极产能。

年,负极材料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gz/11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