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教会我们如何在疫情中

奇怪小姐queer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刀笔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编辑:小开

图源:网络侵删

最近总有些抱怨的声音: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别人的大学时光到各处走,我的大学时光不是封就是疯。”

之前我没太注意这些描述,那这确实是事实,总得允许大家埋怨一下嘛。

直到民法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才发现这件事的另一个角度:

“每个人都要经历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学会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找平衡找浪漫找自己。”

给民法老师点了赞,就存下了这个选题。

但是没找到何处下笔,直到周三的看电影学法律,重温《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讲述的是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涉嫌谋杀妻子及她的情人蒙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

安迪知识渊博、聪明有才华,凭着智慧和毅力在监狱各种关系里周旋,最终冲破牢狱,重获自由,完成自我救赎。

第一次看《肖申克》是两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没能完全理解它在讲什么,觉得他排在豆瓣top的第一部是有点虚高了。

现在只觉得,年少确实不要太早看自己看不懂的文化,很容易错过真正的文化。

细节很多,暂时放下不表。

这次就先让安迪的人生态度和现下我们的处境连接起来。

落在泥潭,也是绅士

牢狱题材,高高的围墙里面,新人报道是常年缺少娱乐的人们为数不多的兴奋时刻。

聚在一起赌哪个新人会先受不了而崩溃,瑞德第一眼觉得安迪瘦瘦弱弱,似乎风一吹就会倒下。

结果当天晚上输掉了两包烟。

安迪慢悠悠地走在自由活动的场地上,挑挑拣拣地上可以用来打磨做成小雕塑的石子。

瑞德那时候形容他:

“他漫步着,像在公园散步,像身上穿了一件隐形的衣服。”

最初的几年是最难捱的,被姊妹花三人盯上,长期强暴,每一次都会反抗,脸上总是带着伤,瑞德觉得那样的日子过久了他的精神会崩盘。

而他敏锐地在观察,抓住了每一丝机会和可能性。

沉默一个月才向老布开口买锤子,

他沉默的时段当然不仅仅是消沉地接受现实,他在探索渠道,寻求可靠的人。

在偶然听到狱警对话之后,他越过身份的界限提出可以帮他逃过缴税,把到手的钱一分不差地留住。

他是为了片刻的自由,但他也为一步步走得更稳而准备着。

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但又所求不大,姜太公钓鱼,这其实是人情社会的一条后路,就像“谁都有用着谁的时候”。

只是在这里的人都把自己视为犯人,把狱警视为看管者,没人把这里看成社会,但安迪仿佛没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同。

随着安迪的才能发挥作用,狱警们纷纷找他询问各种税务、财务问题,他借助狱警解决了姊妹花,摆脱了受欺辱的局面。

我是说,可不要觉得端坐在高台之上,身边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就算是绅士。

待到哪一日他坠落神坛,还能坦然自若地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毫不在乎身上的血迹,一丝不苟地扣好领口的扣子,平视前方,板板正正地走下去的时候,就去爱这个人吧。

也记得要做这个人哦,不论男生还是女生。

生活的井盖盖上,他不仅仅叹息

韩寒曾说过一句话:

“当生活的井盖为别人盖上的时候,我们叹息了一声,但也仅仅是叹息而已。”

这个社会上当然有无私奉献、怀揣博大胸怀、舍己为人的雷锋人物,我们也总是歌颂他们,但是大多数人是利己的。

影视剧中总是塑造过度宣扬奉献的老好人,显得不够真诚,并且老好人身边还都是恶的代表,过度对比让世界似乎非黑即白。

要是世界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在安迪入狱的第一晚,监狱里的犯人群起逗弄着新人,胖子被吓得喊着“要回家,要见妈妈,我不属于这里。”

狱警进来以后,原本讲荤话逗弄胖子的海伍德低声着急念着:“shutup,men,shutup.”(闭嘴,兄弟,闭嘴。)

原本起哄的犯人们静默不语,在狱警动手打人的时候偶尔有一两声:“放过他吧。”

夜晚医务室早就没人了,狱警打爆了他的头,他在地上躺到天亮,没能熬过去。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海伍德脸上的表情有一瞬间凝固。

安迪问了一句:“他叫什么名字?”“你说什么?”“我只是想问有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后来在安迪第一次和瑞德搭话时也问了相似的问题:

“你的名字是?”“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人文关怀是一个很大的词汇,但是我能从安迪身上感受到它的具体形态,那种东西叫做尊重,对于人的尊重。

后面还有两个最为人称道的片段。

一个是安迪以一己之力用逃税方案和狱警谈判,给修屋顶的大家每人换取了两瓶啤酒,而他靠在天台墙壁笑着看;

另一个是在终于拿到州政府拨款寄来的书里面看到旧唱片《费加罗的婚礼》,于是沉闷的监狱广播里传出了女高音二重唱。

他戒酒了,但是他享受大家一起吹风喝啤酒的自由;他享受片刻音乐的救赎,也不忘记打开广播。

啤酒谈判不仅仅使得那群被关在围墙内数十年的人坐在屋顶惬意地享受自由,连一向面目可憎的狱警也“装作大度地走来走去,对他们玩笑似的说:快喝吧,女士们。”

唱片广播惹怒典狱长,安迪被关了两周的小黑屋,这两周里大家在工作时偷偷帮他收集石块,供他被释放以后消磨时间。

这是安迪身上独有的魅力,情怀与尊重的凝聚力。

他的尊重突破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包容了一个原本派系林立、冲突不断的群体;

他的情怀是泥潭之中的浪漫与救赎,给所有人都能带去自由和慰藉。

我很佩服编剧和导演,他们塑造安迪不惧典狱长和狱警的压迫也要为朋友要求啤酒、要求音乐、要求图书馆……

但并不是把他塑造成为了普罗大众牺牲自己的英雄,而是他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由的追求执着推着他走到了这一步,仅此而已。

整部影片是以瑞德的视角来叙述的,我们从中也能更好地了解瑞德;中途老布出狱后的一段是老布的主视角。

这个叙述方式恰恰说明了编剧对于这些人物同等的爱和尊重,他并没有刻意以主角视角讲故事,没有给他赋予主角光环,并且让观众去了解和感受每一个人物。

因为编剧有此人文关怀,所以安迪才有此人格魅力。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这是典狱长对安迪说的一句话,说救赎之道在《圣经》之中。

而电影传达出来,是指安迪对自由的信念。

《圣经》是安迪逃跑工具——锤子的藏身之处,藏锤子的那一页是“EXDOUS”——出埃及记。

故事讲述了“约瑟是雅各的儿子,被卖到埃及为奴,一生无罪,但成为以色列民族的救星。以色列全族在饥荒时逃难到了埃及,却在埃及为奴年,直到摩西靠耶和华神,降下十灾,带领埃及人出埃及,过红海,出黑暗、入光明。”

有人解说《肖申克》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源创造的,

一生无罪,但带来光明。

在安迪播放唱片关禁闭两周释放后,餐桌上他对大家说: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你们难道没有感受到吗?谁都不能夺走这种力量。”

“音乐在监狱这种地方没有意义。”

“这里才是音乐最有意义的地方。它的意义在内心,不能到达,不能触摸,是属于你的。”

“那是什么?”

“是希望。”

安迪得知自己被冤枉的真相却无法翻案,汤米甚至因此丧命,他颓然坐在围墙边,对瑞德说:

“人生不过两件事,要么汲汲于生,要么碌碌于死。”

他交代瑞德出狱之后,一定要去石墙下找他埋下的东西。

第一次看《肖申克》我以为那时候他失去了希望,差点觉得那是在交代后事;

但这次我觉得,他是在把希望送给瑞德。

如果没有遇到安迪,瑞德被释放后或许就再次上演老布自杀的悲剧。

二十年牢狱之灾,在观众眼中不过是两小时的影片。

当我们带入角色的时候就会发现,给州政府写信申请建图书馆的资金,一周一封信,六年如此,收到了第一批书。

兴奋地念了一句“只用了六年”,然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两周一封信,终于换得了一件图书室。

他有长久谋划的目光,同时兼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影片里瑞德评价安迪: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翼太光辉了。”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做一个绅士,有人文关怀,心怀信念,敢闯敢做。

回到开头的话题,疫情里的我们还不必面对那么多的磨难与折辱,不公与委屈。

同样地,我们也不必成为安迪那样的人,他自己反省过,妻子出轨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

一个二十年独自谋划越狱的人其实很可怕的,我经常一点小事就忍不住和人絮絮叨叨,而安迪这个人太能忍太克制太理性了。

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我不清楚,但我并不愿意大家成为这样“冷酷”的人。

所以,我们只要学习他,

在疫情的略微枯燥的生活里找平衡找浪漫找自

,就好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gz/10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