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ldquo我的家风故事

以家风促社风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五年级四班刘珊羽

众所周知,家是心灵的港湾,而家风则是一个经久流传的智慧基因,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文化密码,更是一个社会欣欣向荣的精神血脉。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尽相同。我的家风是:勤俭节约、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变得富裕起来,这种美德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是,有些人并没有忘记这一传统,依旧勤俭节约,我的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员。

"怎么回事?家里才两个人,灯全开了!看看,洗手又忘关紧水龙头;洗菜水不要倒掉;洗衣服水要接出来啊!"奶奶又生气地嘟囔,“全国14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一样,要浪费多少水和电啊!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闹干旱,有些人连喝一口水都困难,你们还浪费!”我们都惭愧的低下头。奶奶平时十分节俭,一分钱都要掰成两瓣花,总是看不惯我们大手大脚的行为。虽然她有时总令我们哭笑不得,但有时也令人敬佩。

我和家人在奶奶的带领下节约用水用电,尽量绿色出行等。我也知道了节约纸笔,用过的本子可以当演草纸,笔用尽之后再扔掉,我也做到了不浪费粮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从奶奶的一言一行中告诉我: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俭的真正实现是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妈妈从小就让我背诵一段话:我想为你撑把伞,让你知道这世界如此美好;也因为替你撑过伞,我才知道这世界可以如此美好。你付出几分爱,爱就因你而圆满了几分。照亮别人,亦是成全自己。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内涵,但慢慢的我理解了。因为在爸爸妈妈的行动中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阐述着与人为善,以友为邻的家风,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力所能及的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同事还是邻居以及陌生人。爸爸妈妈也经常带我去敬老院看望老爷爷奶奶们,节假日会跟随服务中心看望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等等。

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鼓励我,我学到与人为善、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的家风。

小小家风共筑当下社风,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共筑勤俭节约、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家风。铸就和谐、奋斗、有爱的社风,携手奔赴积极、阳光、向上的美好未来。

我的家风故事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一年级三班赵宇晨

家风就像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它不是挂在嘴边的唠叨,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形成的一种风气。

一个人可以没有显赫的背景,也可以没有祖上的万贯家财,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溯其源,一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他,熏陶着他。作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无形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学,意思就是要好学,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不断地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你,依赖你呢;最后是善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一颗狭隘的心,怎么为别人着想?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时去帮助他呢?幼儿园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到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宝!你已经7岁了,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有好的家风,能创造好的品质。”我的家风就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我的家规是:勤俭节约;家训则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上学以后,我感觉自从有了家风、家规、家训,无时无刻不在谨记着,约束自己。家风教会了我诚信做人,友善待人并要为社会做贡献。它奠定了我迈向社会的基础,扎实了我人生的道路。是呀,有好品质,就有好家风,有了好社会,才能壮大国家!

我的家风故事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二年级五班石柏杨

我是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行知中队二年级五班的石柏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我的家风好故事。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敬老尊贤、勤奋好学”是我家的家风,每个成员都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中成长。

贫家靠俭勤,兄弟多和睦。我的姥爷兄弟四个,个个都勤俭持家,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供养儿女完成学业。兄弟妯娌间也多是和和睦睦,团结向上的。从来只见互相谦让,多替对方考虑。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带着我回到姥爷家看望他们,有时候我们家会不定期的举行家庭聚会,大家一起合作准备丰盛的饭菜,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着大家分享最近的趣事,其乐融融。当然,作为家里最小的小朋友,长辈们会格外的关心我的学习和兴趣,给我买各种的课外读物、益智玩具。在这样和睦的家庭气氛下,我也学会了要谦让有礼,敬老尊贤。

一门三博士,读书惟勤奋。勤劳的父辈,熏陶着后辈。我二姥爷家的舅舅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我的小姨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四姥爷家的小姨是就读于香港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培养出了三个博士。这与勤奋好学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之下,从小爸爸妈妈就重视对我学习兴趣的培养。小的时候,我很喜欢动物,总是让妈妈给我讲动物的故事,于是妈妈开始给我买了各种动物的绘本,又给我买了很多科普书籍,爸爸妈妈会读给我听,慢慢的我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感受到书籍的魅力,爸爸妈妈开始教我自己去试着认字读书,告诉我书中有丰富的世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还记得爸爸妈妈第一次带我去图书馆的场景,当走进诺大的图书馆,我的眼前呈现出一个多彩的世界。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会翻翻这本,一会看看那本。我选了一本最感兴趣的书,在座位上看了起来,当图书馆的小喇叭响起闭馆的音乐时,我还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不愿离开。爸爸妈妈告诉我,书籍里面不仅有我各种喜欢的动物,还有我需要的知识。他们告诉我勤奋好学的重要性,不仅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学会汲取课外的知识,我想舅舅和小姨们就是我前进路上最好的领路人。

这便是我的家风好故事。“敬老尊贤、勤奋好学”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传承好家风,我爱我的家。

我的家风故事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五年级二班袁文畅

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璀璨的明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而家风,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

读书明理

父母经常对我说:“要用心读书,悟出人生道理,学到为人处事的慧。”每天做完作业或是在周末的闲暇时间,父母都会捧起自己那厚厚的大部头书看起来,我也拿起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妹妹也像模像样地看起了绘本故事来。

《弟子规》开篇即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父亲教导我要尊重长辈,爱护弟妹,还要尊重别人,诚信待人,善待身边的人和物。母亲带我读《论语》,我知道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人都要意志坚定,志向高远,具有社会责任感。我和父母一起读《西游记》,我决心像唐僧师徒一行,不惧困难险阻,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前行。

学会珍惜

父亲总是告诫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听到父亲的教诲,我决心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先从吃饭和穿着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过分追求衣饰的华丽。有一次,我打碎了一个碗,碗里的米饭撒了一地,父亲一改平日的和煦,严肃地说:“你打碎了这个碗,它就不属于你了,也不能为你所用了,你如果珍惜它,它就会一直为你服务,下次拿时一定要小心,还有这些米饭,多么可惜呀!”我顿时羞愧不已,暗暗告诉自己:以后可要爱惜这些物品,轻拿轻放,吃饭的时候也要努力吃到光盘,不浪费粮食。

读书以明理,用心以珍惜。父母的谆谆教诲就如同那苍茫大海中的指明灯,它坚定明亮,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如同那山间那潺潺流淌的溪流,它澄澈清明,滋润我幼小的心灵。传承家风,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的家风故事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五年级三班王力可

家风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我从小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中长大的。良好的家风是正能量的传递,更需要几代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实践感悟。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婆一生与人为善,通情达理,勤俭节约,在她与病魔抗争的十余年里,我更是看到了她刚强不屈,达观向上的精神。在她被病痛折磨的吃不下任何东西时,她用酱油和醋兑水喝来补充能量。外婆对我说只有这样咬牙坚持,才能看着我陪伴我一天天长大!我现在依然记得外婆第一天送我去幼儿园紧张地攥着我的双手,叮嘱我要乖乖听话等她来接;清晰记得夏天的夜晚,我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个大包,外婆赶忙摘下自己种的薄荷叶给我止痒消肿。一直以来,外婆对我的爱像溪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用她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拥着我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的父母也以身作则,身正示范,要求我做到的,她们首先要做好。父母首先希望我成为正直、善良的人,慎独自持、谦卑自牧,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无愧。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心怀善念,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感恩所有。对身边的人与事皆敬畏,俱包容。妈妈告诉我行走在人生的正路上,心中的坦然永远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有一次我看到邻居提着重物上楼梯,赶忙接过来帮忙,邻居微笑着说谢谢,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想我也正在积极地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爸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要求我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今天的小提琴曲今天练习熟练,今天的声乐今天倾情演绎,今天的绘画作品今天完美收官,因为“昨天"只能用来储存,“明天"只能寄托向往,只有“今天"才能承载行动、梦想和希望。现在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拖延,不等待,今日事今日毕。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勤奋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或许我们不够聪明,但要有持久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相信钝学累功;或许我们还不够优秀,但要惜时如金,深自砥砺,相信志坚行苦终能后来居上。

我们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构成这种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是我们自定的那些不成文的“家风家训”,虽然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知识有限,但是他们教给我做人的原则和生活的态度,相信在这种健康的、和谐的生活准则下,我会健康、自信地茁壮成长,期待自己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有志青年,加油!

家风伴我成长

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五年级三班肖浚熙

家,就像个大花园,让我这朵花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成长;而家风就是不可少的阳光和水,为我增添营养,伴我茁壮成长。良好的家风就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良好的家风是一条笔直的路,伴我走向光明,良好的家风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时刻警惕自己的缺点。大家好,我是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五年级三班的肖浚熙。“诚”是做人的根本,我家的家风正是这个“诚”字。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个家庭,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家风。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不仅承载了祖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从小爱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我而言,就是股道德的力量。

小时候,爸爸总会在闲暇之时,摸着我的头,告诉我:“现在的小孩子没有几个能吃苦的,你要从小就学会吃苦耐劳,以后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外公也时常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得了苦,经历一次次蜕变,才能变成真正的人才。正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长大一点,大约四五岁时,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字。当时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写字,我写的第一个字不是最简单的“一”,也不是最综合的“永”,而是将伴随我一生的家风:“诚”。可能在那时,“诚”就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上小学了,记得有一次我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当时家里人不在家,我眼睛骨碌一转,想到了一条“锦囊妙计”。我把碎了的花瓶一块一块地踢到了一个小角落里,再拿手帕一盖,真是天衣无缝。可谁知妈妈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破碎了的花瓶,她顾不上清理,连忙把我从英语补习班上拽了回来。回来后,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还这么小就会撒谎了?你说出来又没人骂你打你,免得败坏了家风!”我含着泪光点了点头。

一晃我上了五年级,家风却一直陪伴着我。它在我做错事时,让我勇敢地走出来承认;它在我嫉妒别人东西时,让我收回了那双贪婪的手....家风,无处不在,它如影随形地跟着我,时刻提醒着我。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给我的人生留下来丰厚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我都会铭记:“言必信,行必果”。

“我的家风故事”线上分享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投稿!有关要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xt/9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