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泥有色金属矿,指的是含有大量的易浮易泥化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长石、碳等)的有色金属矿,此类有色金属矿往往含泥量高、金属矿物嵌布粒度细、金属矿物可浮性差、矿石性质复杂且波动大。虽然近些年各个科研院所、矿山企业开展了大量的攻关工作,取得了许多实验室成果,但真正投入大工业生产的成功案例较少。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矿山遇到泥质脉石影响目的矿物高效浮选的问题,泥质脉石对浮选影响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泥质脉石以罩盖或异相凝聚方式影响有色金属矿物浮选,导致精矿回收率低;
2
泥质脉石大量夹带与精矿产品中,导致精矿品位不达标;
3
由于泥质在中矿累积,浮选生产流程不稳定,甚至紊乱,工人操作困难,选矿指标难以持续;
4
泥质脉石大量消耗浮选药剂,导致捕收剂、起泡剂等用量很大,成本大幅增加。
要实现此类矿物的高效浮选,要解决泥的问题,一是要研发适合的工艺流程,二是要研发针对性的高效抑制剂。
长沙矿山研究院选矿研究所近几年在高泥有色金属矿选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攻克了多项行业内几十年未攻克的高泥选矿难题,从科研、工业调试、选厂设备配置及参数、药剂添加、浮选操作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矿山院选矿研究所典型工业成功案例如下:
01
河北小寺沟蛇纹石(滑石)型铜矿选矿
小寺沟低品位蛇纹石(滑石)型复杂难选铜矿,矿方曾委托多家科研机构解决选矿问题,在原矿铜品位为0.5%的条件下,仅获得铜精矿品位12%左右,回收率52%的生产指标。
技术难点
原矿泥化现象严重,含有大量的蛇纹石、滑石、绢云母等,易泥化且可浮性好,实现铜矿物与脉石分离难度大;原矿品位低Cu0.4%-0.5%,矿石性质波动大。
研究结果及工业指标
设计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结合高效泥质脉石CD系列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获得铜精矿品位18%以上,回收率67%的优良指标,铜精矿品位达标,回收率提高15%。
02
洛钼上房沟高滑石型钼矿选矿
洛钼上房沟高滑石型钼矿选矿选矿界多年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滑石与辉钼矿晶体结构、可浮性十分相似,辉钼矿的高效回收十分困难,以往工业指标为钼精矿品位20%左右、回收率50%~55%。
技术难点
钼矿嵌布粒度细,细粒级钼可浮性较差,易受脉石干扰;滑石含量高、滑石与辉钼矿共生关系紧密;
原矿滑石含量波动大。
研究结果及工业指标
矿山院选矿所通过自主研发CD系列滑石抑制剂以及合适的选矿工艺,实现了钼高效回收,工业生产获得了钼精矿钼品位45%,回收率75%的良好选矿指标。另外,滑石的综合回收在实验室阶段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可获得橡胶级、防水级、陶瓷级的滑石精矿产品。
03
会理锌矿高效浮选
技术难点
方解石、白云石等易浮易泥化脉石含量高;
现场铅浮选加入大量石灰,高碱环境导致后续作业需要碳酸氢铵调节pH值而造成氨气含量高,工作环境恶劣;
高碱环境导致氧化锌浮选泡沫丰富且黏度大,回水pH值高回用困难;
受泥影响,氧化锌浮选回收率低。
研究结果及工业指标
釆用低碱、不脱泥工艺,在铅浮选作业筛选应用了选择性较好的组合捕收剂,提高了铅浮选效率;
氧化锌浮选使用对脉石矿物抑制效果显著的组合抑制剂,同时开发一种混溶捕收剂,氧化锌矿物的浮选回收率明显提高;
工业指标,原矿含锌7%、铅0.7%时,获得硫化锌精矿含锌54%、含铅1.2%、锌回收率70%,氧化锌精矿含锌35%、含铅4.3%、锌回收率14%的指标,综合锌精矿指标为锌品位51%、回收率84%,回收率较之前提高5%,实现难选铅锌矿的高效综合回收;
选矿药剂成本降低4.19元/吨原矿。
04
新疆高岭土型金矿选矿
技术难点
金矿物嵌布粒度细,现场磨矿细度需达到90%才能实现高效回收;高岭土、黄泥巴含量高,浮选流程不稳定、泡沫很黏,工人操作困难。
研究结果及工业指标
矿山院选矿所进行捕收剂制度优化,结合CD系列高效抑制剂的应用,工业生产获得了金浮选精矿品位40g/t以上,回收率85%的优良指标,较之前回收率提高1.5%,药剂成本降低0.28元/吨原矿。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