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溶液 http://m.39.net/pf/a_5231253.html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在浩瀚的“中药家族”中绝大多数药物都来源于植物,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仅“金石部”就收载了金石类药物多种。
您知道吗?这些金石类药物更是临床治病疗疾的良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些可以入药的石头。
温肾安神
白石英
“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
——《名医别录》
白石英,中药材名。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
功能主治为: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
凉血止血
代赭石
“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时。”
——《名医别录》
代赭石,中药名。为氧化类刚玉族矿物赤铁矿矿石。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归肝、胃、心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虚寒证及孕妇慎服。
平肝镇惊
金礞石
“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
——《神农本草经疏》
“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
——《神农本草经疏》
金礞石,中药名。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金礞石味甘、咸,性平;归肺、心、肝经;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常用于顽痰胶结,咳逆喘急,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
温肾壮阳
阳起石
“阳起石,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块者,亦内白。”
——《本草衍义》
阳起石,中药名,为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透闪石及其异种透闪石石棉。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
阳起石,味咸,性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之功效。常用于肾阳虚衰,腰膝冷痹,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崩漏,症瘕。
活血化瘀
麦饭石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
——《本草纲目》
麦饭石,中药名。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
具有解毒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痤疮,湿疹,脚气,痱子,手指皲裂,黄褐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高血压,老年性血管硬化,肿瘤,尿路结石。
止痒敛疮
炉甘石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本草纲目》
炉甘石,中药名。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炉甘石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
本文转自国医无双AT北中医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