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临摹23级书法一班结课作业展

隶书,又称为“史书”“佐书”“八分”,是继篆书而兴起的一种书体。它源于战国,孕育于秦代,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隶书被认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上启先秦,下启魏晋,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秦汉隶书资料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墨迹系统,以竹木简、帛书为主;二是石刻系统,包括东汉碑刻余种和少量西汉刻石等。上世纪以来,出土的大量秦汉简帛书,它们是研究秦汉文字、书体发展演变,及时代、地域书风的最直接资料。在东汉桓、灵时期,隶书进入黄金时代,这时期的作品笔法严谨,艺术水平登峰造极,劲健如《乙瑛》、方峻如《礼器》、端庄如《史晨》、秀润如《曹全》、古穆如《张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傅山曾经说过:“不做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予以隶须宗汉,篆须味周、秦以上鸟兽草木之形,始臻上乘。”

授课教师

教师简介

蔡副全,甘肃文县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系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陇南市书协副主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教学成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书法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发表CSSCI期刊论文15篇。

教师作品

“课堂”实况

教学计划

课程进行中

上下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xt/12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