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81次读书会知而不为

《列子黄帝篇》续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大火还没有平息,好像很多人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不管什么样的时光,美好的事物都承载着爱与温暖。美好——在平凡,简单中往往孕育着神奇。下面是一个古代的神奇故事。原文: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窃,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赵襄子是赵简子的小儿子,和狄国女人所生。赵简子是《赵氏孤儿》中赵武的孙子,赵武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赵盾的爸爸赵衰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孤偃、贾佗、先轸、魏隼)之一,赵氏属于造父之后。史记上有一个赵襄子杀姐夫取代国的故事。这里讲的是赵襄子率十万部队去中山打猎,古代有一个词叫“春搜冬狩”。冬天才去打猎,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不准打猎,这是老祖宗的文化。“藉ji芿réng燔fán林。”藉(ji)意思是垫在下面的东西,这里延伸为践踏的意思。芿(reng):乱草。燔(fan):焚烧,践踏着乱草,放火烧草来驱逐野兽。“扇赫百里。”火烧起来很大,方圆百里都成为火海,把野生动物都赶出来了。“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忽然有一个人从悬崖的石壁中钻出来,随着烟火灰烬,跳上跳下。“众谓鬼物。”很多人看到了,以为是鬼怪。“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大火烧过以后,这个人并没有烧死,慢慢走出来,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一样,好像没有被火烧过。一切安然无恙。“襄子怪而留之。”赵襄子觉得很奇怪把这个人留了下来。“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慢慢地观察,看他的相貌、颜色、皮肤、七窍,完全是一个人。“气息音声,人也。”有呼吸,讲话也有声音,是人。“问奚道而处石?”问他凭什么道术能居住在石壁里面。“奚道而入火。”又有凭什么功夫,在火里烧不死?好像赵襄子在问,你咋这么厉害,穿山入石,大火无伤?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那人却说,什么东西叫石头?什么东西叫火啊?这种人只有中国的神话小说里有,被火烧不知道火,住在石头里不知石头。襄子曰:“而嚮xiang之所出者,石也;而嚮之所涉者,火也。”嚮,刚刚。襄子说,你刚刚出来的地方,那个硬的东西,是岩石。刚才你从那热的红光里走出来的,绕在你周围的就是火。你不知道吗?其人曰:“不知也。”这个人说,我不知道。到底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我也不知道。不过,上节课,我们说,人在空气中,忘了空气;鱼在水中,忘了水。他在火里,不知道火,看来,这个世界有一种能力。叫“忘”。忘记痛苦,忘记烦恼,忘记水火,慢慢的可以忘身,忘我,忘物,忘形,忘掉一切物质世界,都忘了,甚至忘了天下无敌,忘了独孤求败。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魏文侯那里。魏文侯是魏国的先祖,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他问老师“这个人是谁?”赵襄子碰到的那个人是人还是妖怪。子夏曰:“以商所闻。”子夏名字叫卜商,我听说,我听我老师说。“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孔子说:“和者”做到和的人,身心外物融合,心物就不分了,中庸里讲“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的运行,万物的生长发育都在和里面。“物无得伤阂he者。”伤阂he:伤害,心和物合一,一切外境就没有办法伤害你了。“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在金石里走动,在水火里跳跃,在钢筋水泥里游泳都可以。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是对子夏的尊称。老师能表演一下吗?您修养到这个境界了吗?子夏曰:“刳ku心去智。”刳ku:剖开。刳心,抛开一切杂念,把心念空掉。去智,摈弃智巧,把学问,智慧都空掉,像我知道这么多,是做不到的。其中的道理实践需要大家各自去领悟。“商未之能。”我做不到。子夏说他也做不到。这是大实话。“虽然,试语之有暇矣。”虽然做不到,但是谈谈道理还是可以的。“有暇矣”知道这个道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会说不会做。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魏文侯说。那么夫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孔夫子自己有没有做到呢?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孔夫子能这样做,但是他更能不去这样做。如果仅仅这样翻译,这么一大段几乎白学了。子夏作为学生说自己的老师,孔子他能。据说修行到一定境界会有神通,但真的到了最高境界,反而很平凡,不再标新立异。孔子能,可贵不在为,不张扬自己的能,不骄傲,不自满,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孔子能,孔子能不为,有能力难,有“空”的能力更难。中庸里有一句:“极高明而道中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孔子什么都能,但却表现出的是一无所能。“文侯大悦。”魏文侯听罢,非常高兴,所以道在哪里,在最平凡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有道的存在。冯友兰有一副对联:阐旧邦从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个世界上,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很多,对一切都保持怀疑的人也很多,很多事情我们希望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如果得不到验证,便觉得是假的。人有时会得意忘形,也有时候会失意忘形,如果得失都不计较,就容易“忘意”,子夏和魏文侯的对话,尽管很短,却有四个层次:不思,不知,不做,不能。当我们还总想证明能做的时候,他们已经连“思考”都不用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xt/10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