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十九二十四本纪第十九二十四

宋史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王,出就傅。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章惇又曰:"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皇太后曰:"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惇厉声对曰:"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知枢密院曾布曰:"章惇未尝与臣等商议,如皇太后圣谕极当。"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相继曰:"合依圣旨。"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惇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进秩一等,赏诸军。遣宋渊告哀于辽。辛巳,尊先帝后为元符皇后。癸未,追尊母贵仪陈氏为皇太妃。甲申,命章惇为山陵使。乙酉,出先帝遗留物赐近臣。丙戌,以申王佖为太傅,进封陈王,赐赞拜不名。丁亥,进仁宗淑妃周氏、神宗淑妃邢氏并为贵妃,贤妃宋氏为德妃。戊子,以章惇为特进,封申国公。己丑,进封莘王俣为卫王,守太保;简王似为蔡王,睦王偲为定王,并守司徒。罢增八厢逻卒。   二月己亥,始听政。尊先帝妃朱氏为圣瑞皇太妃。壬寅,以南平王李乾德为检校太师。丁未,立顺国夫人王氏为皇后。庚戌,向宗回、宗良迁节度使,太后弟侄未仕者俱授以官。癸示,初御紫宸殿。庚申,以吏部尚书韩忠彦为门下侍郎,资政殿大学士黄履为尚书右丞。辛酉,名懿亲宅潜邸曰龙德宫。甲子,毁承极殿。丙寅,遣吴安宪、朱孝孙以遗留物遗辽国主。三月戊辰朔,诏宰臣、执政、侍从官各举可任台谏者。庚午,遣韩治、曹谱告即位于辽。辛未,诏追封祖宗诸子光济等三十三人为王,女四十八人为公主。甲申,以西蕃王陇拶为河西军节度使,寻赐姓名曰赵怀德,邈川首领瞎征为怀远军节度使。己丑,以日当食,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庚寅,录赵普后。辛卯,诏求直言。癸巳,以宁远军节度观察留后世雄为崇信军节度使,封安定郡王。乙未,却永兴民王怀所进玉器。   夏四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己亥,令监司分部决狱。甲辰,以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礼部尚书李清臣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乙巳,录曹佾后。丁未,以帝生日为天宁节。己酉,长子亶生。辛亥,大赦天下,应元符二年已前系官逋负悉蠲之。癸丑,鹿敏求等以应诏上书迁秩。乙卯,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丁巳,诏范纯仁等复官、宫观,苏轼等徙内郡居住。癸亥,罢编类臣僚章疏局。乙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五百十八人。   五月丁卯朔,罢理官失出之罚。丙子,诏复废后孟氏为元祐皇后。乙酉,蔡卞罢。己丑,诏追复文彦博、王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三十三人官。辛卯,还司马光等致仕遗表恩。癸巳,河北、河东、陕西饥,诏帅臣计度振恤。   六月丙申朔,辽主遣萧进忠、萧安世等来吊祭。   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诏,罢同听政。丁卯,告哲宗钦文睿武昭孝皇帝谥于天地、宗庙、社稷。戊辰,上宝册于福宁殿。癸酉,以皇太后还政,减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癸未,遣陆佃、李嗣徽报谢于辽。罢管勾陕西、京、川路坑冶及江西、广东、湖北、夔、梓、成都路管勾措置盐事官。辛卯,封子亶为韩国公。   八月戊戌,诏诸路遇民有疾,委官监医往视疾给药。庚子,作景灵西宫,奉安神宗神御,建哲宗神御殿于其西。辛丑,出内库金帛二百万籴陕西军储。壬寅,葬哲宗皇帝于永泰陵。丙午,遣董敦逸贺辽主生辰,吕仲甫贺正旦。戊申,高丽王王熙遣使奉表来慰。庚戌,诏以仁宗、神宗庙永世不祧。戊午,以蔡王似为太保。癸亥,祔哲宗神主于太庙,庙乐曰《大成之舞》。   九月甲子,诏修《哲宗实录》。丙寅,辽遣萧穆来贺即位。丁卯,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己巳,幸龙德宫。辛未,章惇罢。丙子,以陈王佖为太尉。丁丑,诏修《神宗史》。己丑,复均给职田。   十月乙未,夏国入贡。丙申,蔡京出知永兴军,贬章惇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丁酉,以韩忠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壬寅,以曾布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乙卯,升端州为兴庆军。己未,诏禁曲学偏见、妄意改作以害国事者。辛酉,罢平准务。   十一月丁卯,诏修《六朝宝训》。降德音于端州: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庚午,诏改明年元。戊寅,以观文殿学士安焘知枢密院事。庚辰,黄履罢。己丑,置《春秋》博士。辛卯,令陕西兼行铜、铁钱。以礼部尚书范纯礼为尚书右丞。

十二月甲午,以皇太后不豫,祷于宫观、祠庙、岳渎。戊戌,出廪粟减价以济民。辛丑,虑囚。甲辰,诏修《国朝会要》。戊申,降德音于诸路: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戊午,辽人来贺正旦。是岁,出宫女六十九人。   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赤气起东北,亘西南,中函白气。将散,复有黑昆在旁。癸亥,有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烛地。癸酉,范纯仁薨。甲戌,皇太后崩,遗诏追尊皇太妃陈氏为皇太后。丁丑,易大行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命曾布为山陵使。己卯,令河、陕募人入粟,免试注官。   二月丙申,雨雹。己亥,汰秦凤路土兵。甲辰,始听政。乙巳,出内库及诸路常平钱各百万,备河北边储。丁巳,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   三月甲子,始御紫宸殿。乙丑,辽使萧恭来告其主洪基殂,遣谢瓘、上官均等往吊祭,黄寔贺其孙延禧立。丁丑,诏以河西军节度使赵怀德知湟州。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夏四月辛卯朔,日食不见。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谥曰钦圣宪肃。乙未,上追尊皇太后谥曰钦慈。丁酉,御殿复膳。壬寅,诏诸路疑狱当奏而不奏者科罪,不当奏而辄奏者勿坐,著为令。   五月辛酉朔,大雨雹。诏三省减吏员、节冗费。丙寅,葬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于永裕陵。庚辰,苏颂薨。丙戌,祔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神主于太庙。戊子,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   六月庚寅朔,以韩国公亶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京兆郡王。戊申,封向宗回为永阳郡王,向宗良为永嘉郡王。甲寅,封吴王颢子孝骞为广陵郡王,頵子孝参为信都郡王。戊午,范纯礼罢。己未,诏班《斗杀情理轻重格》。   秋七月辛巳,内郡置添差宗室阙。丙戌,安焘罢。丁亥,以蒋之奇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陆佃为尚书右丞,端明殿学士章楶同知枢密院事。   九月己巳,诏诸路转运、提举司及诸州军,有遗利可以讲求及冗员浮费当裁损者,详议以闻。丙戌,子檉薨。冬十月乙未,李清臣罢。丁酉,天宁节,群臣及辽使初上寿于垂拱殿。   十一月庚申,以陆佃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温益为尚书右丞。壬戌,以西蕃赊罗撒为西平军节度使、邈川首领。辛未,出御制南郊亲祀乐章。戊寅,朝献景灵宫。己卯,飨太庙。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改彰信军为兴仁军,昭德军为隆德军。改明年元。十二月壬辰,赐陈王佖诏书不名。癸卯,进神宗昭仪武氏为贤妃。丙午,奉安神宗神御于景灵西宫大明殿。丁未,诣宫行礼。己酉,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是岁,辽人来献遗留物。河东地震,京畿蝗,江、淮、两浙、湖南、福建旱。   崇宁元年春正月丁丑,太原等十一郡地震,诏死者家赐钱有差。   二月丙戌朔,以圣瑞皇太妃疾,虑囚。甲午,子亶改名烜。以蔡确配飨哲宗庙庭。戊戌,诏:"士有怀抱道德、久沈下僚及学行兼备、可厉风俗者,待制以上各举所知二人。"奉议郎赵谂谋反,伏诛。庚子,封子焕为魏国公。辛丑,圣瑞皇太妃薨,追尊为皇太后。庚戌,追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伋为沂水侯。   三月丁巳,奉安哲宗神御于景灵西宫宝庆殿。戊午,诣宫行礼。壬戌,以定王偲为太保。壬申,幸定王第。   夏四月己亥,上皇太后谥曰钦成。   五月丁巳,荧惑入斗。庚申,韩忠彦罢。己巳,瞎征卒。庚午,降复太子太保司马光为正议大夫,太师文彦博为太子太保,余各以差夺官。辛未,诏待制以上举能吏各二人。乙亥,黜后苑内侍请以箔金饰宫殿者。丙子,诏元祐诸臣各已削秩,自今无所复问,言者亦勿辄言。戊寅,葬钦成皇后于永裕陵。己卯,陆佃罢。庚辰,以许将为门下侍郎,温益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赵挺之为尚书右丞。   六月己丑,祔钦成皇后神主于太庙。壬辰,减西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癸卯,诏六曹尚书有事奏陈,许独员上殿。己酉,太白昼见。壬子,改渝州为恭州。癸丑,诏仿《唐六典》修神宗所定官制。封伯夷为清惠侯,叔齐为仁惠侯。   闰月甲寅朔,更名哲宗神御殿曰重光。辛酉,虑囚。壬戌,曾布罢。甲子,诏诸路州县官有治绩最著者,许监司、帅臣各举一人。壬午,追贬李清臣为武安军节度副使。癸未,诏监司、帅臣于本路小使臣以上及亲民官内,有智谋勇果可备将帅者,各举一人。   秋七月甲申朔,建长生宫以祠荧惑。丙戌,诏省、台、寺、监及监司、郡守,并以三年成任。戊子,以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己丑,焚元祐法。甲午,诏于都省置讲议司。诏杭州、明州置市舶司。庚子,章楶罢。甲辰,以雨水坏民庐舍,诏开封府振恤压溺者。辛亥,罢《春秋》博士。   八月乙卯,子烜改名桓,焕改名楷。乙丑,罢权侍郎官。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甲戌,诏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于国南。丙子,诏司马光等二十一人子弟毋得官京师。己卯,以赵挺之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张商英为尚书右丞。   九月戊子,京师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仍以户绝财产给养。乙未,诏中书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丁酉,治臣僚议复元祐皇后及谋废元符皇后者罪,降韩忠彦、曾布官,追贬李清臣为雷州司户参军,黄履为祁州团练副使,窜曾肇以下十七人。己亥,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内臣张士良等、武臣王献可等凡百有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庚子,以元符末上书人钟世美以下四十一人为正等,悉加旌擢;范柔中以下五百余人为邪等,降责有差。时世美已卒,诏赠官,仍官其子一人。壬寅,贬曾布为武泰军节度副使。甲辰,诏:"元符三年、建中靖国元年责降臣僚已经牵复者,其元责告命并缴纳尚书省。"冬十月癸亥,蒋之奇罢。戊辰,诏责降宫观人不得同一州居住。甲戌,以御史钱遹、石豫、左肤及辅臣蔡京、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等言,罢元祐皇后之号,复居瑶华宫。丙子,刘奉世等二十七人坐元符末党与变法,并罢祠禄。戊寅,以资政殿学士蔡卞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乙酉,邵州言知溪洞徽州杨光衔内附。戊子,以婉仪郑氏为贤妃。辛卯,置河北安济坊。癸巳,置西、南两京宗正司及敦宗院。戊戌,置显谟阁学士、待制官。戊申,子楷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高密郡王。己酉,立卿、监、郎官三岁黜陟法。十二月癸丑,论弃湟州罪,贬韩忠彦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曾布为贺州别驾,安焘为宁国军节度副使,范纯礼分司南京。庚申,铸当五钱。辛酉,赠哲宗子邓王茂为皇太子,谥献愍。丁丑,诏:"诸邪说诐行非先圣贤之书,及元祐学术政事,并勿施用。"是岁,京畿、京东、河北、淮南蝗。江、浙、熙河、漳、泉、潭、衡、郴州、兴化军旱。辰、沅州徭入寇。出宫女七十六人。   二年春正月辛巳朔。乙酉,窜任伯雨、陈瓘、龚居、邹浩于岭南,马涓等九人分贬诸州。知荆南舒亶平辰、沅州徭贼,复诚、徽州,改诚州为靖州,徽州为莳竹县。壬辰,温益卒。乙巳,以复荆湖疆土,曲赦两路。丙午,以沍寒,令监司分部决狱。丁未,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二月辛亥,安化蛮入寇,广西经略使程节败之。壬子,遣官相度湖南、北徭地,取其材植入供在京营造。甲寅,进元符皇后为太后,宫名崇恩。辛酉,置殿中监。癸亥,奉安哲宗御容于西京会圣宫及应天院。丙子,置诸路茶场。   三月壬午,进仁宗充仪张氏为贤妃。乙酉,减西京囚罪一等。诏党人子弟毋得擅到阙下,其应缘趋附党人、罢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亦如之。丁亥,御集英殿策进士。癸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五百三十八人,其尝上书在正等者升甲,邪等者黜之。   夏四月甲寅,诏侍从官各举所知二人。乙卯,于阗入贡。丁卯,诏毁吕公著、司马光、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范百禄、梁焘、王岩叟景灵西宫绘像。己巳,以初谒景灵宫,赦天下。乙亥,诏毁刊行《唐鉴》并三苏、秦、黄等文集。戊寅,以赵挺之为中书侍郎,张商英为尚书左丞,户部尚书吴居厚为尚书右丞,兵部尚书安惇同知枢密院事。夺王珪赠谥,追毁程颐出身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   五月辛巳,以贤妃郑氏为淑妃。癸未,以陈王佖为太师。丙戌,贬曾布为廉州司户参军。己亥,封子楫为楚国公。丙午,册元符皇后刘氏为太后。六月壬子,册王氏为皇后。庚申,诏:"元符末上书进士,类多诋讪,令州郡遣入新学,依大学自讼斋法,候及一年,能革心自新者许将来应举,其不变者当屏之远方。"壬戌,虑囚。是月,中太一宫火。复湟州。   秋七月己卯,学士院火。辛巳,以复湟州,进蔡京官三等,蔡卞以下二等。壬午,白虹贯日。甲申,降德音于熙河兰会路: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庚寅,曾肇责授濮州团练副使。辛卯,诏上书进士见充三舍生者罢归。丁酉,诏自今戚里宗属勿复为执政官,著为令。乙巳,诏责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八月丁未朔,再论弃湟州罪,贬韩忠彦为磁州团练副使,安焘为祁州团练副使,范纯礼为静江军节度副使,削蒋之奇秩三等。戊申,张商英罢。辛酉,诏张商英入元祐党籍。   九月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庚寅,封子枢为吴国公。诏:"上书邪等人,知县以上资序并与外祠,选人不得改官及为县令。"壬辰,置医学。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宁寺。辛丑,改吏部选人自承直郎至将仕郎七阶。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甲辰,诏郡县谨祀社稷。冬十一月庚辰,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举察,必罚无赦。   十二月癸亥,祧宣祖皇帝、昭宪皇后。丙寅,诏六曹长贰岁考郎官治状,分三等以闻。是岁,诸路蝗。纂府蛮杨晟铜、融州杨晟天、邵州黄聪内附。   三年春正月己卯,安化蛮降。辛巳,诏上书邪等人毋得至京师。戊子,铸当十大钱。壬辰,增县学弟子员。甲午,赐蔡京子攸进士出身。癸卯,太白昼见。甲辰,铸九鼎。   二月丙午,以淑妃郑氏为贵妃。以刊定元丰役法不当,黜钱遹以下九人。丁未,置漏泽园。己酉,诏王珪、章惇别为一籍,如元祐党。诏自今御后殿,许起居郎、舍人侍立。壬子,以楚国公楫为开府仪同三司,封南阳郡王。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银复尽输内藏。辛未,雨雹。   三月辛巳,置文绣院。丁亥,作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甲午,跻钦成皇后神主于钦慈皇后之上。辛丑,大内灾。   夏四月乙巳,以火灾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流以下原之。乙卯,复鄯州,建为陇右都护府。辛酉,徙封楫为乐安郡王。复廓州。乙丑,罢讲议司。己巳,曲赦陕西。壬申,楫薨。   五月戊寅,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改定六曹,以吏、户、仪、兵、刑、工为序,增其员数,仿《唐六典》易胥吏之称。己卯,以复鄯、廓,蔡京为守司空,封嘉国公。庚辰,许将、赵挺之、吴居厚、安惇、蔡卞各转三官。甲申,改鄯州为西宁州,仍为陇右节度。辛丑,诏黜守臣进金助修宫庭者。   六月壬寅朔,图熙宁、元丰功臣于显谟阁。癸酉,以王安石配飨孔子庙。丙午,增诸州学未立者。壬子,置书、画、算学。占城入贡。戊午,诏重定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通三百九人,刻石朝堂,余并出籍,自今毋得复弹奏。辛酉,复置太医局。癸亥,虑囚。乙丑,诏内外官毋得越职论事,侥幸奔竞,违者御史台弹奏。   秋七月癸酉,以婉仪王氏为德妃。庚辰,诏自今大礼不受尊号,群臣毋上表。辛卯,行方田法。   八月庚子,诏诸路知州、通判增入"主管学事"四字。壬寅,大雨,坏民庐舍,令收瘗死者。甲辰,蔡京上《神宗史》。丙午,许将罢。   九月乙亥,以赵挺之为门下侍郎,吴居厚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康国为尚书左丞,刑部尚书邓洵武为尚书右丞。壬辰,诏诸路州学别置斋舍,以养材武之士。   冬十月辛居朔,大雨雹。丁未,贤妃张氏薨。丙辰,命官编类六朝勋臣。戊午,夏人入泾原,围平夏城,寇镇戎军。庚申,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王厚言,河西军节度使赵怀德等出降。己巳,立九庙,复翼祖、宣祖。庚午,贵妃邢氏薨。   十一月甲戌,幸太学,官论定之士十六人,遂幸辟雍,赐国子司业吴絪、蒋静四品服,学官推恩有差。丙戌,封子杞为冀国公。丁亥,诏取士并繇学校,罢发解及省试法,科场如故事。癸巳,更上神宗谥曰体元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加上哲宗谥曰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甲午,朝献景灵宫。乙未,飨太庙。丙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升兴仁、隆德军为府,还彰信、昭德旧节。十二月乙巳,升通远军为巩州。戊午,赐陈王佖入朝不趋。是岁,诸路蝗。出宫女六十二人。广西黎洞杨晟免等内附。

宋史卷二十

 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湟路。丙戌,筑溪哥城。壬辰,诏察诸路监司贪虐者论其罪。丙申,诏京畿路改置转运使、提点刑狱官。蔡卞罢。立武学法。丁酉,秦凤蕃落献邦、潘、叠三州。以内侍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   二月乙巳,筑御谋城。己酉,置亲卫、勋卫、翊卫郎、中郎等官,以勋戚近臣之兄弟子孙有官者试充。甲寅,以张康国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刘逵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何执中为尚书左丞。乙卯,班方田法。庚申,诏西边用兵能招纳羌人者,与斩级同赏。壬戌,升赵州为庆源军。甲子,雨雹。乙丑,改三卫郎为侍郎。   闰月壬申,复元丰铨试断按法。令州县仿尚书六曹分六案。甲申,置陕西、河东、河北、京西监,铸当二夹锡铁钱。己丑,御端门,受赵怀德降,授感德军节度使,封安化郡王。壬辰,曲赦熙河兰湟路。   三月壬寅,置青海马监。甲辰,以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丙午,诏建王口砦为怀远军。庚戌,令吕惠卿致仕。戊午,复银州。乙丑,诏州县属乡聚徒教授者,非经书、子、史毋习。丁卯,牂牁、夜郎首领以地降。是月,夏人攻塞门砦。   夏四月辛未,辽遣萧良来,为夏人求还侵地及退兵。戊寅,夏人攻临宗砦。辛巳,诏诸路走马承受毋得预军政及边事。己丑,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复攻湟州北蕃市城,知州辛叔献等击却之。   五月戊申,除党人父兄子弟之禁。壬子,遣林摅报聘于辽。赐张继先号虚静先生。癸丑,罢转运司检察钩考法。辛酉,命官分部决狱。   六月丙子,复解池盐。占城入贡。丁丑,虑囚。辛巳,罢陕西、河东力役。甲申,曲赦熙河、陕西、河东、京西路。戊子,赵挺之罢。   秋七月丙申朔,罢三京国子监官,各置司业一员。辛丑,置荧惑坛。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辅,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甲寅,诏夺元祐辅臣坟寺。丁巳,还上书流人。户部尚书曾孝广坐钱帛皆阙,出知杭州。   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为淑妃。庚午,以王、江、古州归顺,置提举溪洞官二员,改怀远军为平州。丙子,以东辅为拱州。甲申,奠九鼎于九成宫。乙酉,诣宫酌献。辛卯,赐新乐名《大晟》,置府建官。壬辰,遣刘正夫使辽。   九月己亥,赦天下。乙巳,诏元祐人贬谪者以次徙近地,惟不得至畿辅。诏京畿、三路保甲并于农隙时教阅。乙卯,赐上舍生三十五人及第。丙辰,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进。   冬十月,自七月雨,至是月不止。甲申,以左、右司所编绍圣、元符以来申明断例班天下,刑名例班刑部、大理司。丁亥,升武冈县为军。戊子,诏上书进士未获者,限百日自陈免罪。壬辰,日中有黑子。   十一月戊戌,安定郡王世雍薨。丙辰,置诸路提举学事官。己未,章惇卒。

十二月癸酉,升拱州为保庆军。甲申,分平州置允州、格州。是岁,苏、湖、秀三州水,赐乏食者粟。泰州禾生穞。   五年春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其长竟天。庚子,复置江、湖、淮、浙常平都仓。甲辰,以吴居厚为门下侍郎,刘逵为中书侍郎。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诏求直言阙失。毁《元祐党人碑》。复谪者仕籍,自今言者勿复弹纠。丁未,太白昼见,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权罢方田。戊申,诏侍从官奏封事。己酉,罢诸州岁贡供奉物。庚戌,诏崇宁以来左降者,各以存殁稍复其官,尽还诸徙者。辛亥,御殿复膳。壬子,罢圜土法。丁巳,罢书、画、算、医四学。壬戌,复书、画、算学。   二月甲子朔,诏监司条奏民间疾苦。丙寅,蔡京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以观文殿大学士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庚午,诏翰林学士、两省官及馆阁自今并除进士出身人。壬申,省内外冗官,罢医官兼宫观者。蒲甘国入贡。丁丑,以前后所降御笔手诏模印成册,班之中外。州县不遵奉者,监司按劾,监司推行不尽者,诸司互察之。   三月丙申,诏星变已消,罢求直言。辛丑,改威德军为石堡砦。封眉州防御使世福为安定郡王。癸卯,御集英殿策进士。丁未,罢诸州武学。乙卯,废银州为银川城。丙辰,蔡王似薨。己未,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七十一人。   夏四月丁丑,停免两浙水灾州郡夏税。   五月丁未,班《纪元历》。辛亥,封子栩为鲁国公。乙卯,罢辟举,尽复元丰选法。   六月癸亥,立诸路监司互察法,庇匿不举者罪之,仍令御史台纠劾。改格州为从州。甲子,诏求隐逸之士,令监司审核保奏,其缘私者,御史察之。丁卯,诏辅臣条具东南守备策。壬申,虑囚。   秋七月庚寅朔,日当食不亏。壬寅,诏改明年元。   九月辛丑,河南府嘉禾与芝草同本生。   冬十月己卯,升澶州为开德府。庚辰,降德音于开德府: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十一月辛卯,陈王佖薨。乙巳,诏立武士贡法。辛亥,并京畿提刑入转运司。十二月戊午朔,日当食不亏,群臣称贺。己未,刘逵罢。壬戌,诏臣僚休日请对,特御便殿。己巳,诏监司按事,有怀奸挟情不尽实者,流窜不叙。是岁,广西黎洞韦晏闹等内附。   大观元年春正月戊子朔,赦天下。甲午,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戊戌,幸兴德禅院。复废官。庚子,复置议礼局于尚书省。甘露降于帝鼎内,群臣称贺。壬寅,吴居厚罢。戊申,进封卫王俣为魏王,定王偲为邓王。壬子,以何执中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梁子美为尚书右丞。乙卯,封仲损为南康郡王,仲御为汝南郡王。   二月壬戌,以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徙封安康郡王。甲子,以黎洞纳土,曲赦广西。乙亥,复医学。己卯,复行方田。丙戌,以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   三月丁酉,赵挺之罢。以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洵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朱谔为右丞。甲辰,立八行取士科。癸丑,赵挺之卒。   夏四月乙丑,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五月己丑,封子棫为杨国公。朝散郎吴储、承议郎吴侔坐与妖人张怀素谋反,伏诛。贬吕惠卿为祁州团练副使。庚寅,邓洵武罢。甲午,诏班新乐于天下。癸卯,诏自今凡总一路及监司之任,勿以元祐学术及异意人充选。以安化蛮犯边,益兵赴广西讨之。乙巳,子构生。   六月己未,以梁子美为中书侍郎。壬戌,诏景灵宫建僖祖殿室。甲子,以黎人地为庭、孚二州。癸酉,赐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乙亥,朱谔卒。丁丑,虑囚。甲申,以才人韦氏为婕妤。   秋七月乙酉朔,伊、洛溢。戊子,诏括天下漏丁。壬寅,班祭服于州郡。乙巳,贤妃武氏薨。   八月乙卯,曾布卒。丁巳,封子构为蜀国公。庚申,以户部尚书徐处仁为尚书右丞,吏部尚书林摅同知枢密院事。己巳,降德音于淮、海、吴、楚二十六州: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九月庚寅,建显烈观于陈桥。己酉,加上僖祖谥曰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朝献景灵宫。庚戌,飨太庙。辛亥,大飨明堂,赦天下。升永兴军为大都督府。章綖坐冒法,窜海岛。李景直等四人以上书观望罪,并编管岭南。   冬十月己未,诏士有才武绝伦者,岁贡准文士上舍上等法。辛酉,苏州地震。乙丑,贬张商英为安化军节度副使。己巳,大雨雹。   闰月丙戌,以林摅为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郑居中同知枢密院事。乙未,诏守令以户口为殿最。升桂州为大都督府,镇州为靖海军节度。壬寅,禁用翡翠。乙巳,升太原府、郓州并为大都督府。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蔡京等以不及所当食分,率群臣称贺。乙丑,置符宝郎。己巳,升瀛州为河间府、瀛海军节度。戊寅,南丹州刺史莫公佞降。徐处仁以母忧去位。十二月庚寅,以蔡京为太尉,进何执中以下官二等。癸巳,以江宁、荆南、扬、杭、越、洪、福、潭、广、桂并为帅府。置黔南路。丁酉,置开封府府学。己亥,以婉容乔氏为贤妃。开潩河。是岁,秦凤旱。京东水,河溢,遣官振济,贷被水户租。庐州雨豆。汀、怀二州庆云见。乾宁军、同州黄河清。于阗、夏国入贡。涪州夷骆世叶、骆文贵内附。   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受八宝于大庆殿,赦天下,文武进位一等。蔡京表贺符瑞。乙卯,以婉仪刘氏为德妃。己未,蔡京进太师;加童贯节度使,仍宣抚。庚申,进封魏王俣为燕王,邓王偲为越王,并为太尉;京兆郡王桓为定王,高密郡王楷为嘉王,并为司空;吴国公枢为建安郡王,冀国公杞为文安郡王,楚国公栩为安康郡王,杨国公棫为济阳郡王,蜀国公构为广平郡王,并为开府仪同三司。甲子,以神宗德妃宋氏、刘氏为淑妃,贤妃乔氏为德妃。庚午,徙封仲损为齐安郡王,仲御为华阳郡王,孝骞为晋康郡王,孝参为豫章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封仲增为信安郡王,仲忽为普安郡王,仲癸为咸安郡王,仲仆为同安郡王,仲糜为淮安郡王。戊寅,徙封向宗回为汉东郡王,向宗良为开府仪同三司。仲损薨。河东、北盗起。   二月甲申,置诸州曹掾官。甲午,诏建徽猷阁,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官。己亥,以安德军节度使钱景臻为开府仪同三司。庚戌,以婕妤韦氏为修容。   三月庚申,班《金箓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甲子,封子材为魏国公。乙亥,封子模为镇国公。戊寅,赐上舍生十三人及第。升乾宁军为清州。诏监司岁举所部郡守二人、县令四人赴三省审察。夏四月甲辰,复洮州。   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亥,虑囚。以复洮州功,赐蔡京玉带,加童贯检校司空,仍宣抚。甲寅,复诸路岁贡供奉物。壬戌,溪哥王子臧征扑哥降,复积石军。戊辰,诏官蔡京子孙一人,进执政官一等。   六月乙酉,以涪夷地为珍州。甲午,以平夏城为怀德军。乙未,以殿中六尚、算学、太官局、翰林仪鸾司皆隶六察。   秋七月庚戌,罢建僖祖殿室。乙卯,以婉容王氏为贤妃。   八月辛巳,邢州河水溢,坏民庐舍,复被水者家。丙申,中书侍郎梁子美罢知郓州。己亥,置保州敦宗院。   九月辛亥,以林摅为中书侍郎,吏部尚书余深为尚书左丞。壬戌,贬向宗回为太子少保致仕。壬申,封子植为吴国公。癸酉,皇后王氏崩。削向宗回官爵。丙子,曲赦熙河兰湟、秦凤、永兴军路。冬十一月丁未朔,太白昼见。乙丑,上大行皇后谥曰靖和。   十二月壬寅,陪葬靖和皇后于永裕陵。是岁,同州黄河清。出宫女七十有七人。于阗、夏国入贡。涪夷任应举、杨文贵,湖南徭杨再光内附。   三年春正月乙卯,祔靖和皇后神主于别庙。己未,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园陵役者蠲其赋。丁卯,以涪夷地为承州。甲戌,升湟州为向德军节度。   二月丙子朔,播州杨文贵纳土,以其地置遵义军。丁丑,韩忠彦致仕。   三月丙午,立海商越界法。庚戌,御集英殿策进士。辛酉,诏四川郡守并选内地人任之。壬戌,并黔南入广西路。乙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八十五人。壬申,张康国卒。   夏四月戊寅,林摅罢。戊子,以淑妃刘氏为贵妃。癸巳,以郑居中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管师仁同知枢密院事。癸卯,以余深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薛昂为尚书左丞,工部尚书刘正夫为尚书右丞。   五月乙巳朔,孟翊献所画卦象,谓宋将中微,宜更年号、改官名、变庶事以厌之。帝不乐,诏窜远方。丙辰,令辟雍宴用雅乐。丁巳,虑囚。戊辰,大雨雹。辛未,以德妃乔氏为贵妃。   六月甲戌朔,诏修《乐书》。管师仁罢。丁丑,蔡京罢。辛巳,以何执中为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泸夷地为纯、滋二州。庚寅,冀州河水溢。   秋七月丁未,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余并录用。丙辰,诏罢都提举茶事司,在京令户部、在外令转运司主之。   八月乙酉,封子朴为雍国公。己丑,嗣濮王宗汉薨。甲午,以仲增为开府仪同三司,封嗣濮王。丙申,升融州为清远军节度。己亥,韩忠彦薨。   九月癸丑,封子棣为徐国公。己未,赐天下州学藏书阁名"稽古"。   冬十月癸巳,减六尚局供奉物。   十一月丁未,诏算学以黄帝为先师,风后等八人配飨,巫咸等七十人从祀。己巳,蔡京进封楚国公致仕,仍提举《哲宗实录》,朝朔望。   十二月己亥,罢东南铸夹锡钱。   是岁,江、淮、荆、浙、福建旱,秦、凤、阶、成饥,发粟振之,蠲其赋。陕州、同州黄河清。阇婆、占城、夏国入贡。泸州夷王募弱内附。   四年春正月癸卯,罢改铸当十钱。辛酉,诏士庶拜僧者,论以大不恭。丁卯,夏国入贡。二月庚午朔,禁然顶、炼臂、刺血、断指。庚辰,罢京西钱监。甲申,诏自今以赏进秩者毋过中奉大夫。己丑,以余深为门下侍郎。资政殿学士张商英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侯蒙同知枢密院事。壬辰,罢河东、河北、京东铸夹锡铁钱。   三月庚子,募饥民补禁卒。诏医学生并入太医局,算入太史局,书入翰林书艺局,画入翰林画图局,学官等并罢。甲寅,敕所在振恤流民。癸亥,诏:罪废人稍加甄叙,能安分守者,不俟满岁,各与叙进,以责来效。丙寅,赐上舍生十五人及第。戊辰,诏上书邪下等人可依无过人例,今后改官升任并免检举。   夏四月己卯,班乐尺于天下。癸未,蔡京上《哲宗实录》。丙申,立感生帝坛。丁酉,诏修《哲宗史》。   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丁未,彗出奎、娄。甲寅,立词学兼茂科。丙辰,诏以彗见,避殿减膳,令侍从官直言指陈阙失。戊午,赦天下。壬戌,改广西黔南路为广南西路。癸亥,治广西妄言拓地罪,追贬帅臣王祖道为昭信军节度副使。甲子,贬蔡京为太子少保。丙寅,余深罢。   六月庚午,御殿复膳。乙亥,以张商英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壬辰,复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汉东郡王。乙未,虑囚。丙申,薛昂罢。   秋七月辛丑,复罢方田。戊申,封子?为冀国公。   八月乙亥,以刘正夫为中书侍郎,侯蒙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邓洵仁为尚书右丞。戊寅,省内外冗官。庚辰,以资政殿学士吴居厚为门下侍郎。丁亥,行内外学官选试法。   闰月辛丑,诏诸路事有不便于民者,监司条奏之。癸卯,改陵井监为仙井监。辛酉,诏戒朋党。以张阁知杭州,兼领花石纲。   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郑居中罢。戊戌,太白昼见。以吴居厚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乙丑朔,朝景灵宫。丙寅,飨太庙。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丙戌,罢拱州为襄邑县。十二月庚戌,改谥靖和皇后为惠恭。是岁,夔州江水溢。海水清。出宫女四百八十六人。南丹州首领莫公晟内附。   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壬申,毁京师淫祠一千三十八区。戊寅,封子栱为定国公。丙戌,废白、龚二州。壬辰,诏百官厉名节。   二月壬寅,册皇后。乙巳,诏陕西、河东复铸夹锡钱。丙午,以太子少师郑绅为开府仪同三司。   三月己巳,诏监司督州县长吏劝民增植桑柘,课其多寡为赏罚。癸酉,以吏部尚书王襄同知枢密院事。   夏四月乙卯,罢陕西、河东铸夹锡钱。丙辰,虑囚。立守令劝农黜陟法。丁巳,以淮南旱,降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五月癸亥,诏四川羡余钱物归左藏库。戊辰,改当十钱为当三。己卯,东南有星昼陨。丁亥,解池生红盐。   六月甲寅,复蔡京为太子少师。   秋七月壬申,以疾愈,赦天下。癸未,废平、从二州为砦。   八月乙未,复蔡京为太子太师。丁巳,张商英罢。戊午,诏:"监司部内官吏,一岁中有犯罪至三人以上,虽不及三人而或有曾荐举者,罪及监司。"九月戊寅,王襄罢。丁亥,封子栻为黄国公。是月,郑允中、童贯使辽,以李良嗣来,良嗣献取燕之策,诏赐姓赵。   冬十月辛卯,以用事之臣多险躁朋比,下诏申儆。庚戌,封昭化军节度使宗粹为信安郡王。辛亥,贬张商英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十一月任戌,以上书邪等及曾经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丙子,封子榛为福国公。十二月己酉,诏台谏以直道核是非,毋惮大吏,毋比近习。辛亥,废镇州,升琼州为靖海军。是岁,虔州芝草生。蔡州瑞麦连野。河南府嘉禾生,野蚕成茧。出宫女八十人。交趾、夏国入贡。

宋史卷二十一

 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十三人。   夏四月己丑,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内,躬行阡陌,程督勤惰。辛卯,复行方田。日中有黑子。甲午,宴蔡京等于太清楼。乙巳,以定国军节度使仲忽为开府仪同三司。庚戌,以何执中为司空。壬子,赐张商英自便。   五月癸亥,虑囚。丁卯,封子椿为庆国公。己巳,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议事。   六月己丑,以资政殿学士余深为门下侍郎。乙卯,白虹贯日。   秋七月壬申,访天下遗书。丙子,置礼制局。   九月壬午,改太尉以冠武阶。癸未,正三公、三孤官。改侍中为左辅,中书令为右弼,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罢尚书令。   冬十月乙巳,得玉圭于民间。   十一月己未,置知客省、引进、四方馆、东西上阁门事。戊寅,日南至,受元圭于大庆殿,赦天下。辛巳,蔡京进封鲁国公。以何执中为少傅、太宰兼门下侍郎,执政皆进秩。

十二月甲申,行给地牧马法。乙酉,以郑居中为特进。丙戌,以武信军节度使童贯为太尉。乙巳,定命妇名为九等。丙午,燕辅臣于延福宫。辛亥,封子楃为卫国公。是岁,成都府、苏州火。出宫女三百八十三人。高丽入贡。成都路夷人董舜咨、董彦博内附,置祺、亨二州。   三年春正月己未,以定王桓、嘉王楷并为太保。庚申,以广平郡王构为检校太保。甲子,诏以天赐元圭,遣官册告永裕、永泰陵。丙寅,以燕王俣为太傅。癸酉,追封王安石为舒王,子雱为临川伯,配飨文宣王庙。丁丑,吴居厚罢,以观文殿学士郑居中知枢密院事。己卯,以越王偲为太傅,封子楗为韩国公。   二月甲申,以德妃王氏为淑妃。庚寅,罢文臣勋官。辛卯,崇恩太后暴崩。甲午,以辽、女真相持,诏河北治边防。丁酉,诏百官奉祠禄者并以三年为任。乙巳,增定六朝勋臣一百一十六人。   三月壬子朔,日有食之。戊辰,进神宗淑妃宋氏为贵妃。升永安县为永安军。癸酉,赐上舍生十九人及第。   夏四月戊子,作保和殿。庚寅,以复溱、播,等州降德音于梓夔路。癸巳,邓洵仁罢。乙巳,以福宁殿东建玉清和阳宫。丙午,升定州为中山府。己酉,以资政殿学士薛昂为尚书右丞。庚戌,班《五礼新仪》。   闰月丙辰,改公主为帝姬。戊午,复置医学。辛酉,上崇恩太后谥曰昭怀。庚午,庆国公椿薨。   五月乙酉,虑囚。丙申,升苏州为平江府。庚子,大盈仓火。壬寅,以筑溱、播进执政官一等。丙午,葬昭怀皇后于永泰陵。丁未,诏尚书内省分六司,以掌外省六曹所上之事;置内宰、副宰、内史、治中等官及都事以下吏员。己酉,班新燕乐。   六月癸亥,祔昭怀皇后神主于太庙。戊辰,降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园陵役者蠲其赋。   秋七月癸未,升赵城县为庆祚军。甲申,还王珪、孙固赠谥,追复韩忠彦、曾布、安焘、李清臣、黄履等官职。庚子,贵妃刘氏薨。壬寅,复置白州。   八月甲戌,以燕乐成,进执政官一等。丙子,以何执中为少师。丁丑,升润州为镇江府。戊寅,封四镇山为王。   九月庚寅,诏大理寺、开封府不得奏狱空,其推恩支赐并罢。戊戌,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达。   冬十月乙丑,阅新乐器于崇政殿,出古器以示百官。戊辰,诏冬祀大礼及朝景灵宫,并以道士百人执威仪前导。冬十一月辛巳,朝献景灵宫。壬午,飨太庙,加上神宗谥曰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改上哲宗谥曰宪元继道世德扬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癸未,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大赦天下。升端州为兴庆府。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真降临示现记》。乙丑,以贤妃崔氏为德妃。壬辰,筑祥州。己亥,诏有官人许举八行。   十二月癸丑,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乙卯,诏天下贡医士。辛酉,太白昼见。是岁,江东旱,温、封、滋三州火。出宫女二百七十有九人。   四年春正月戊寅朔,置道阶凡二十六等。辛丑,追封濮王子宗谊为祁王,宗咏为莱王,宗师为温王,宗辅为楚王,宗博为萧王,宗沔为霍王,宗荩为建王,宗胜为袁王。   二月丁巳,赐上舍生十七人及第。癸亥,改淯井监为长宁军。癸酉,长子桓冠。   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夏四月庚戌,幸尚书省,以手诏训诫蔡京、何执中,各官迁秩,吏赐帛有差。癸丑,阅太学、辟雍诸生雅乐。甲子,改戎州为叙州。   五月丙戌,始祭地于方泽,以太祖配。降德音于天下。子机薨。   六月戊午,虑囚。壬申,以广西溪洞地置隆、兑二州。   秋七月丁丑,置保寿粹和馆,以养宫人有疾者。戊寅,焚苑东门所储毒药可以杀人者,仍禁勿得复贡。甲午,祔明达皇后神主于别庙。   八月乙巳,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枢密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癸亥,定武臣横班以五十员为额。   九月乙卯,以安静军节度使王宪为开府仪同三司。己亥,诏诸路兵应役京师者,并以十月朔遣归。   冬十月乙巳,复置拱州。   十一月丁丑,封子梴为相国公。十二月己酉,以禁中神御殿成,减天下囚罪一等。癸丑,定朝议、奉直大夫以八十员为额。己未,诏广南市舶司岁贡真珠、犀角、象齿。是岁,相州野蚕成茧。出宫女六十八人。   五年春正月庚辰,泸南晏州夷反,寻诏梓州路转运使赵遹等督兵讨平之。己丑,令诸州县置医学,立贡额。甲午,改龙州为政州。   二月乙巳,立定王桓为皇太子。甲寅,册皇太子,赦天下。庚午,以童贯领六路边事。三月辛未朔,太白昼见。己卯,御集英殿策进士。甲申,追论至和、嘉祐定策功,封韩琦为魏郡王,复文彦博官。丁亥,诏以立皇太子,见责降文武臣僚并与牵复甄叙,凡千五百人。壬辰,升舒州为德庆军。癸巳,赐礼部奏名进士出身六百七十人。   夏四月甲辰,作葆真宫。丁未,诣景灵宫,还,幸秘书省,进馆职官一等。庚戌,改集英殿为右文殿。癸亥,置宣和殿学士。诏东宫讲读官罢读史。   五月壬辰,虑囚。   六月癸丑,以修三山河桥,降德音于河北、京东、京西路。   秋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乙亥,升汝州为陆海军。丁丑,诏建明堂于寝殿之南。甲申,昭庆军节度使蔡卞为开府仪同三司。丁亥,封子樾为瀛国公。   八月己酉,以秘书省地为明堂。辛亥,升通利军为濬州、平川军节度。嗣濮王仲增薨。   九月己卯,封仲御为嗣濮王。丙戌,封子楧为惠国公。冬十月癸卯,以嵩山道人王仔昔为冲隐处士。戊午,夏国入贡。   十一月癸酉,录昭宪皇后杜氏之裔。庚寅,高丽遣子弟入学。十二月己亥,升遂州为遂宁府。庚申,以平晏夷,曲赦四川。癸亥,置缘边安抚司于泸州。是岁,平江府、常、湖、秀州水。出宫女五十人。   六年春正月戊子,以泸南献捷,转宰执一官。以童贯宣抚陕西、河北。   闰月壬寅,升颍州为顺昌府。丁未,置道学。   二月丁亥,诏增广天下学舍。庚寅,诏广京城。   三月癸丑,赐上舍生十一人及第。   夏四月乙丑,会道士于上清宝箓宫。辛未,以何执中为太傅致仕,朝朔望。丁丑,诏天宁诸节及壬戌日,杖已下罪听赎。丙戌,却监司、守臣进献。庚寅,诏蔡京三日一朝,正公相位,总治三省事。   五月丁酉,废锡钱。庚子,以郑居中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刘正夫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壬寅,以保大军节度使邓洵武知枢密院事。   六月丙寅,班中书官制格。庚午,虑囚。甲戌,诏堂吏迁官至奉直大夫止。癸未,皇太子纳妃朱氏。   秋七月壬辰朔,以震武城为震武军。甲午,以德妃崔氏为贵妃。辛亥,以河阳三城节度使王荐为开府仪同三司。诸盗晏州卜漏、沅州黄安俊、定边军李吪伏诛,诏函首于甲库。壬子,曲赦湖北。己未,解池生红盐。辛酉,改走马承受公事为廉访使者。   八月壬戌朔,戒北边帅臣毋生事。壬午,诏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岩谷之士,虽恢诡谲怪自晦者悉以名闻。丁亥,幸蔡京第。己丑,升晋州为平阳、寿州为寿春、齐州为济南府。   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徽号宝册。丙申,赦天下。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以西内成,曲赦京西。己未,以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   冬十月乙丑,太白昼见。   十一月丁酉,朝献景灵宫。戊戌,飨太庙。己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庚子,以礼部尚书白时中为尚书右丞。辛丑,魏国公材薨。戊申,以侯蒙为中书侍郎,薛昂为尚书左丞。己未,徙封卫国公楃为郓国公。增横班为十三阶。十二月己巳,以婉仪刘氏为贤妃。戊寅,以熙河进筑功成,进执政一官。乙酉,奠九鼎于圜像徽调阁。刘正夫为开府仪同三司致仕。戊子,以宗粹为开府仪同三司。是岁,冀州三山黄河清。出宫女六百人。高丽、占城、大食、真腊、大理、夏国入贡,茂州夷郅永寿内附。   七年春正月丁酉,于阗入贡。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二月癸亥,以大理国主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甲子,会道士二千余人于上清宝箓宫,诏通真先生林灵素谕以帝君降临事。丁卯,御集英殿策高丽进士。辛未,改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乙亥,幸上清宝箓宫,命林灵素讲道经。   三月庚寅,赐高丽祭器。高丽进士权适等四人赐上舍及第。乙未,以童贯权领枢密院。丙申,升鼎州为常德军。   夏四月庚申,帝讽道箓院上章,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止于教门章疏内用。辛酉,升温州为应道军。   五月戊子朔,升庆州为庆阳军、渭州为平凉军。己丑,如玉清和阳宫,上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徽号宝册。辛卯,命蔡攸提举秘书省并左右街道箓院。乙未,诏权罢宫室修造。辛丑,祭地于方泽,降德音于诸路。以监司州县共为奸赃,令廉访使者察奏,仍许民径赴尚书省陈诉。癸卯,改玉清和阳宫为玉清神霄宫。   六月戊午朔,以明堂成,进封蔡京为陈、鲁国公。戊辰,以嘉王楷为太傅。改节度观察留后为承宣使。己巳,蔡京辞两国不拜,诏官其亲属二人。壬午,诏禁巫觋。丙戌,贵妃宋氏薨。   秋七月壬辰,熙河、环庆、泾原地震。庚子,诏八宝增定命宝。   八月癸亥,诏明堂并祠五帝。郑居中以母忧去位。   九月戊子,诏湖北民力未纾,胡耳西道可罢进筑。辛卯,大飨明堂,赦天下。乙未,刘正夫卒。丁酉,西蕃王子益麻党征降,见于紫宸殿。壬寅,进宰执官一等。甲辰,以薛昂为特进。癸丑,贵妃王氏薨。   冬十月乙卯朔,初御明堂,班朔布政。戊寅,侯蒙罢。   十一月庚寅,命蔡京五日一赴都堂治事。辛卯,郑居中起复。以余深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白时中为中书侍郎。壬辰,复置醴州。丙申,何执中卒。升石泉县为军。十二月戊申朔,有星如月。丁巳,以薛昂为门下侍郎。戊辰,诏天神降于坤宁殿,刻石以纪之。庚午,以童贯领枢密院。命户部侍郎孟揆作万岁山。是岁,三山河水清。出宫女六十八人。   重和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受定命宝于大庆殿。戊子,封孙谌为崇国公。己丑,赦天下。应元符末上书邪中等人,依无过人例。乙巳,封侄有奕为和义郡王。庚戌,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黼为尚书左丞。   二月戊辰,增诸路酒价。庚午,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甲戌,升六安县为六安军。丁丑,诏监司辄以禁钱买物为苞苴馈献,论以大不恭。   三月丙戌,诏监司、郡守自今须满三岁乃得代,仍毋得通理。癸巳,令嘉王楷赴廷对。丙申,以茂州蕃族平,曲赦四川。丁酉,知建昌陈并等改建神霄宫不虔及科决道士,诏并勒停。戊戌,御集英殿策进士。戊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为榜首。   夏四月癸丑朔,筑靖夏城、制戎城。录吕余庆后。癸亥,减捶刑。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如孟月朝献礼。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为贞元节。   五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乙酉,诏诸路选漕臣一员,提举本路神霄宫。丁亥,以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张虚白为通元冲妙先生。壬辰,班御制《圣济经》。以青华帝君八月九日生辰为元成节。庚戌,手敕两浙漕司,以权添酒钱尽给御前工作。   六月乙卯,以贤妃刘氏为淑妃。己巳,以淮西盗平,曲赦。庚子,虑囚。甲戌,以西边献捷,曲赦陕西、河东路。   秋七月壬午,以西师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郑居中为少傅,余深为少保,邓洵武为特进,进执政官一等。己酉,遣廉访使者六人振济东南诸路水灾。   八月甲寅,以童贯为太保。辛酉,诏班御注《道德经》。壬申,诏执政非入谢及丐去,毋得独留奏事。癸酉,封子椅为嘉国公。乙亥,升兖州为袭庆府。   九月辛巳,大飨明堂。壬午,诏罢拘白地、禁榷货、增方田税、添酒价、取醋息、河北加折耗米、东南水灾强籴等事。丙戌,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己丑,以岁当戌、月当壬为元命,降德音于天下。庚寅,薛昂罢。以白时中为门下侍郎,王黼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冯熙载为尚书左丞,刑部尚书范致虚为尚书右丞。壬辰,禁州郡遏籴及边将杀降以幸功赏者。癸巳,禁群臣朋党。丁酉,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辛丑,郑居中罢,乞持余服,诏从之。诏察县令治行、诸路监司能改正州县事者,较为殿最。诏视中大夫林灵素、视中奉大夫张虚白并特授本品真官。   闰月庚申,诏江、淮、荆、浙、闽、广监司督责州县还集流民。丁卯,进封楷为郓王。丙子,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冬十月己卯朔,太白昼见。己亥,改兴庆军为肇庆府。甲辰,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十一月己酉朔,改元,大赦天下。辛亥,日中有黑子。丙辰,以婉容王氏为贤妃。辛酉,补上书人安尧臣官。己巳,升梓州为潼川府。   十二月戊寅朔,复京西钱监。己丑,置裕民局。是岁,江、淮、荆、浙、梓州水。出宫女百七十八人。黄岩民妻一产四男子。于阗、高丽入贡。

宋史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   宣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日下有五色云。壬子,进建安郡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杞为景王,并为太保。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丁巳,金人使李善庆来,遣赵有开报聘,至登州而还。戊午,以余深为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乙丑,改湟州为乐州。癸酉,封子栋为温国公,侄有恭为永宁郡王。乙亥,躬耕籍田。罢裕民局。   二月庚辰,改元。易宣和殿为保和殿。戊戌,以邓洵武为少保。   三月庚戌,蔡京等进安州所得商六鼎。己未,以冯熙载为中书侍郎,范致虚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张邦昌为尚书右丞。诏天下知宫观道士与监司、郡县官以客礼相见。童贯遣知熙州刘法出师攻统安城,夏人伏兵击之,法败殁,震武军受围。甲子,知登州宗泽坐建神霄宫不虔,除名编管。辛未,赐上舍生五十四人及第。甲戌,皇后亲蚕。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庚寅,童贯以鄜延、环庆兵大破夏人,平其三城。己亥,曲赦陕西、河东路。辛丑,进辅臣官一等。   五月丙午朔,有物如龙形,见京师民家。丁未,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法。丙辰,败夏人于震武。壬申,班御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冠服图》。甲戌,虑囚。是月,大水犯都城,西北有赤气亘天。   六月壬午,诏西边武臣为经略使者改用文臣。甲申,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仍行册命,配享混元皇帝。己亥,夏国遣使纳款,诏六路罢兵。   秋七月甲寅,以童贯为太傅。   八月戊寅,诏诸路未方田处并令方量,均定租课。丁酉,以神霄宫成,降德音于天下。范致虚以母忧去位。   九月甲辰朔,燕蔡京于保和新殿。辛酉,大飨明堂。癸亥,幸道德院观金芝,遂幸蔡京第。丁卯,以淮康军节度使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   冬十月甲戌朔,以《绍述熙丰政事书》布告天下。   十一月癸丑,朝献景灵宫。甲寅,飨太庙。乙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甲子,诏东南诸路水灾,令监司、郡守悉心振救。戊辰,以淮甸旱,饥民失业,遣监察御史察访。张邦昌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王安中为尚书右丞。时朱勔以花石纲媚上,东南骚动,太学生邓肃进诗讽谏,诏放归田里。

  十二月甲戌,诏京东东路盗贼窃发,令东、西路提刑督捕之。辛卯,大雨雹。丙申,帝数微行,正字曹辅上书极论之,编管郴州。

  是岁,京西饥,淮东大旱,遣官振济。岚州黄河清。升邢州为信德,陈州为淮宁,襄州为襄阳,庆州为庆阳,安州为德安,郓州为东平,赵州为庆源府;泸州为泸川,睦州为建德,岳州为岳阳,宁州为兴宁,宜州为庆远,光州为光山,均州为武当军。

  二年春正月癸亥,追封蔡确为汝南郡王。甲子,罢道学。   二月乙亥,遣赵良嗣使金国。唐恪罢。庚辰,以宁远军节度使梁子美为开府仪同三司。戊子,令所在赡给淮南流民,谕还之。甲午,诏别修《哲宗史》。   三月壬寅,赐上舍生二十一人及第。乙卯,改熙河兰湟路为熙河兰廓路。   夏四月丙子,诏江西、广东两界群盗啸聚,添置武臣提刑,路分都监各一员。   五月庚子朔,以淑妃刘氏为贵妃。己酉,日中有黑子。丁巳,祭地于方泽,降德音于诸路。布衣朱梦说上书论宦寺权太重,编管池州。戊辰,诏宗室有文行才术者,令大宗正司以闻。六月癸酉,诏开封府振济饥民。丁丑,太白昼见。戊寅,蔡京致仕,仍朝朔望。辛巳,诏自今动改元丰法制,论以大不恭。丙戌,诏三省、枢密院额外吏职,并从裁汰。及有妄言惑众、稽违诏令者,重论之。诏诸司总辖、提点之类,非元丰法并罢。丁亥,复寺院额。甲午,罢礼制局并修书五十八所。   秋七月壬子,罢文臣起复。己未,罢医、算学。丙寅,封子楒为英国公。   八月庚辰,诏减定医官额。乙未,诏监司所举守令非其人,或废法不举,令廉访使者劾之。   九月壬寅,金人遣勃堇等来。乙巳,复德士为僧。辛亥,大飨明堂。丙辰,遣马政使金国。癸亥,余深加少傅。宴童贯第。   冬十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以河东节度使梁师成为太尉。建德军青溪妖贼方腊反,命谭稹讨之。   十一月己亥,余深罢,仍少傅,授镇西军节度使、知福州。庚戌,以王黼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己未,两浙都监蔡遵、颜坦击方腊,死之。

十二月丁亥,改谭稹为两浙制置使,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讨方腊。己丑,以少傅郑居中权领枢密院。庚寅,诏访两浙民疾苦。是月,方腊陷建德,又陷歙州,东南将郭师中战死。陷杭州,知州赵霆遁,廉访使者赵约诟贼死。是岁,淮南旱。夏国、真腊入贡。   三年春正月壬寅,邓洵武卒。戊午,以安康郡王栩为太保,进封济王;镇国公模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乐安郡王。己未,诏淮南、江东、福建各权添置武臣提刑一员。辛酉,罢苏、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纲运。乙丑,罢西北兵更戌。罢木石彩色等场务。是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   二月庚午,赵霆坐弃杭州,贬吉阳军。罢方田。甲戌,降诏招抚方腊。乙酉,罢天下三舍及宗学、辟雍、诸路提举学事官。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三月丁未,御集英殿策进士。庚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   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甲戌,青溪令陈光以盗发县内弃城,伏诛。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诏二浙、江东被贼州县给复三年。癸巳,汝州牛生麒麟。   五月戊戌,以郑居中领枢密院。己亥,诏杭、越、江宁守臣并带安抚使。甲辰,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节。改睦州、建德军为严州、遂安军,歙州为徽州。丙午,金人再遣曷鲁等来。戊申,以兴宁军节度使刘宗元为开府仪同三司。癸亥,诏三省觉察台谏罔上背公者,取旨谴责。陈过庭、张汝霖以乞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为王黼所劾,并窜贬。   闰月丙寅,减诸州曹掾官。辛未,立医官额。甲戌,复应奉司,命王黼及内侍梁师成领之。戊寅,虑囚。   六月,河决恩州清河埽。   秋七月丁卯,振温、处等八州。丁亥,废纯、滋等十二州。戊子,童贯等俘方腊以献。是月,洛阳、京畿讹言有黑眚如人,或如犬,夜出掠小儿食之,二岁乃息。   八月甲辰,曲赦两浙、江东、福建、淮南路。乙巳,以童贯为太师,谭稹加节度。丁未,祔明节皇后神主于别庙。丙辰,方腊伏诛。   九月丙寅,以王黼为少傅,郑居中为少师。庚午,进执政官一等。辛未,大飨明堂。   冬十月甲寅,诏自今赃吏狱具,论决勿货。童贯复领陕西、两河宣抚。   十一月丁丑,冯熙载罢。以张邦昌为中书侍郎,王安中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为尚书右丞。辛巳,封子桐为仪国公。壬午,张商英卒。十二月辛卯朔,日中有黑子。壬子,进封广平郡王构为康王,乐安郡王模为祁王,并为太保。是岁,诸路蝗。   四年春正月丁卯,以蔡攸为少保,梁师成为开府仪同三司。癸酉,金人破辽中京,辽主北走。   二月丙申,以旱祷于广圣宫,即日雨。癸卯,雨雹。丙午,以吴国公植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都郡王。   三月辛酉,幸秘书省,遂幸太学,赐秘书少监翁彦深、王时雍、国子祭酒韦寿隆、司业权邦彦章服,馆职、学官、诸生恩锡有差。丙子,辽人立燕王淳为帝。金人来约夹攻,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屯兵于边以应之,且招谕幽、燕。   夏四月丙午,诏置补完校正文籍局,录三馆书置宣和楼及太清楼、秘阁。又令郡县访遗书。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丁卯,封子柄为昌国公。甲戌,嗣濮王仲御薨。乙亥,以蔡攸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庚辰,以常德军节度使谭稹为太尉。童贯至雄州,令都统制种师道等分道进兵。癸未,辽人击败前军统制杨可世于兰沟甸。乙酉,封开府仪同三司、江夏郡王仲爰为嗣濮王。丙戌,虑囚。杨可世与辽将萧干战于白沟,败绩。丁亥,辛兴宗败于范村。   六月己丑,种师道退保雄州,辽人追击至城下。帝闻兵败,惧甚,遂诏班师。壬寅,以王黼为少师。是月,辽燕王淳死,萧干等立其妻萧氏。   秋七月己未,废贵妃崔氏为庶人。壬午,王黼以耶律淳死,复命童贯、蔡攸治兵,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制。甲申,种师道责授右卫将军致仕,和诜散官安置。   九月戊午,朝散郎宋昭上书谏北伐,王黼大恶之,诏除名勒停、广南编管。己未,金人遣徒孤且乌歇等来议师期。辛酉,大飨明堂。己巳,高丽国王王俣薨,遣路允迪吊祭。甲戌,遣赵良嗣报聘于金国。己卯,辽将郭药师以涿、易二州来降。   冬十月庚寅,改燕京为燕山府,涿、易八州并赐名。癸巳,刘延庆与郭药师等统兵出雄州。戊戌,曲赦所复州县。己亥,耶律淳妻萧氏上表称臣纳款。甲辰,师次涿州。己酉,郭药师与高世宣、杨可世等袭燕,萧干以兵入援,战于城中,药师等屡败,皆弃马缒城而出,死伤过半。癸丑,以蔡攸为少傅、判燕山府。甲寅,刘延庆自卢沟河烧营夜遁,众军遂溃,萧干追至涿水上乃还。   十一月丙辰朔,行新玺。戊辰,朝献景灵宫。己巳,飨太庙。庚午,祀昊天上帝于园丘,赦天下。东南官吏昨缘寇盗贬责者,并次第移放,上书邪上等人特与磨勘。戊寅,金人遣李靖等来许山前六州。以彰德军节度使郑详为太尉。十二月丁亥,郭药师败萧干于永清县。戊子,遣赵良嗣报聘于金国。庚寅,以郭药师为武泰军节度使。辛卯,金人入燕,萧氏出奔。壬辰,使来献捷。乙未,诏监司未经陛对,毋得之任。丙申,贬刘延庆为率府率、安置筠州。壬寅,进封植为莘王。   五年春正月戊午,金人遣李靖来议所许六州代租钱。己未,遣赵良嗣报聘,求西京等州。辛酉,以王安中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甲申,录富弼后。   二月乙酉朔,以李邦彦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赵野为尚书右丞。丙戌,金人以议未合,断桥梁,焚次舍。丁酉,进封雍国公朴为华原郡王,徐国公棣为高平郡王,并为开府仪同三司。三月乙卯,金人再遣宁术割等来。己未,遣卢益报聘,皆如其约。   夏四月癸巳,金人遣杨璞以誓书及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来归。庚子,童贯、蔡攸入燕,时燕之职官、富民、金帛、子女先为金人尽掠而去。乙巳,童贯表奏抚定燕城。庚戌,曲赦河北、河东、燕云路。是日班师。   五月己未,以收复燕、云,赐王黼玉带。庚申,以王黼为太傅,郑居中为太保,进宰执官二等。辛酉,王黼总治三省事。癸亥,童贯落节钺,进封徐、豫国公。蔡攸为少师。乙丑,诏正位三公立本班,带节钺若领他职者仍旧班,著为令。癸酉,祭地于方泽。是月,金人许朔、武、蔚三州。金主阿骨打殂,弟吴乞买立。   六月乙酉,郭药师加检校少傅。丙戌,辽人张觉以平州来附。己丑,仲爰薨。乙未,诏今后内外宗室并不称姓。丁酉,以安国军节度使仲理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嗣濮王。己亥,虑囚。戊申,郑居中卒。辛亥,以蔡攸领枢密院。   秋七月戊午,以梁师成为少保。己未,童贯致仕。起复谭稹为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庚午,太傅、楚国公王黼等上尊号曰继天兴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不允。禁元祐学术。   八月辛巳朔,日当食不见。辛丑,命王安中作《复燕云碑》。壬寅,太白昼见。是月,萧干破景州、蓟州,寇掠燕山,郭药师败之。干寻为其下所杀,传首京师。   九月辛酉,大飨明堂。   冬十月乙酉,雨木冰。壬寅,罢诸路提举常平之不职者。   十一月乙卯,以郑绅为太师。丙寅,幸王黼第观芝。诸路漕臣坐上供钱物不足,贬秩者二十二人。丁卯,王安中、谭稹并加检校少傅,郭药师为太尉。华原郡王朴薨。壬申,王黼子弟亲属推恩有差。是月,金人取平州,张觉走燕山,金人索之甚急,命王安中缢杀,函其首送之。   十二月乙巳,金人遣高居庆等来贺正旦。戊申,以高平郡王棣为太保,进封徐王。   是岁,秦凤旱,河北、京东、淮南饥,遣官振济。   六年春正月乙卯,为金主辍朝。戊午,置书艺所。癸亥,藏萧干首于太社。戊寅,遣连南夫吊祭金国。   二月丁亥,以冀国公?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河间郡王;韶州防御使令荡为婺州观察使,封安定郡王。己亥,躬耕藉田。丙午,诏自今非历台阁、寺监、监司、郡守、开封府曹官者,不得为郎官、卿、监,著为令。李邦彦以父忧去位。   三月己酉朔,以钱景臻为少师。金人来匄粮,不与。   闰月辛巳,皇后亲蚕。庚子,御集英殿策进士。   夏四月癸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八百五人。丁巳,李邦彦起复。   五月壬寅,虑囚。癸卯,金人遣使来告嗣位。   六月壬子,诏以收复燕、云以来,京东、两河之民困于调度,令京西、淮、浙、江、湖、四川、闽、广并纳免夫钱,期以两月纳足,违者从军法。   秋七月戊子,遣许亢宗贺金国嗣位。丁酉,诏:应系御笔断罪,不许诣尚书省陈诉改正。壬寅,诏宗室、后妃戚里、宰执之家概敷免夫钱。甲辰,置玑衡所。   八月乙卯,谭稹落太尉、罢宣抚使,童贯落致仕,领枢密院代之。丁巳,以溢机堡为安羌城。壬戌,以复燕、云,赦天下。   九月乙亥,以白时中为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郎,李邦彦为少宰兼中书侍郎。蔡攸落节钺。辛巳,大飨明堂。丁亥,以赵野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宇文粹中为尚书右丞,开封尹蔡懋同知枢密院。庚寅,以金芝产于艮岳万寿峰,改名寿岳。庚子,金人遣富谟弼等以遗留物来献。   冬十月庚午,诏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癸酉,诏内外官并以三年为任,治绩著闻者再任,永为式。   十一月丙子,王黼致仕。太白昼见。乙酉,罢应奉司。丙戌,令尚书省置讲议局。壬辰,诏监司择县令有治绩者保奏,召赴都堂审察录用,毋过三人。   十二月甲辰朔,蔡京领讲议司。诏百官遵行元丰法制。丁未,诏内外侍从以上各举所知二人。癸亥,蔡京落致仕,领三省事。   是岁,河北、山东盗起,命内侍梁方平讨之。京师、河东、陕西地大震,两河、京东西、浙西水,环庆、邠宁、泾原流徙,令所在振恤。夏国、高丽、于阗、罗殿入贡。   七年春正月癸酉朔,诏赦两河、京西流民为盗者,仍给复一年。癸巳,诏罢诸路提举常平官属,有罪当黜者以名闻,仍令三省修已废之法。   二月甲辰,复置铸钱监。诏御史察赃吏。己酉,雨木冰。庚戌,诏京师运米五十万斛至燕山,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措置。己巳,进封广国公栻为南康郡王、福国公榛为平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壬申,京东转运副使李孝昌言招安群盗张万仙等五万余人,诏补官犒赐有差。   三月癸酉朔,雨雹。甲申,知海州钱伯言奏招降山东寇贾进等十万人,诏补官有差。丙戌,以惠国公楧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安郡王。   夏四月丙辰,降德音于京东、河北路。庚申,蔡京复致仕。复州县免行钱。戊辰,诏行元丰官制。复尚书令之名,虚而勿授;三公但为阶官,毋领三省事。   五月壬午,封子枞为润国公。丁亥,诏诸路帅臣举将校有才略者、监司举守令有政绩者岁各三人。   六月辛丑朔,诏宗室复著姓。丙午,封童贯为广阳郡王。戊申,诏臣僚辄与内侍来往者论罪。辛亥,虑囚。己未,以蔡攸为太保。癸亥,诏吏职杂流出身人,毋得陈请改换。乙丑,罢减六尚岁贡物。   秋七月庚午朔,诏士庶毋以"天"、"王"、"君"、"圣"为名字,及以壬戌日辅臣焚香。甲戌,以河间郡王?为太保,进封沂王。是月,河东义胜军叛。熙河、河东路地震。   九月辛巳,大飨明堂。壬辰,金人以擒辽主,遣李孝和等来告庆。是月,河东言粘罕至云中,诏童贯复宣抚。有狐升御榻而坐。   冬十月辛亥,赐曾布谥曰文肃。戊午,罢京畿和籴。   十一月庚午,诏:无出身待制以上、年及三十通历任满十岁,乃许任子。乙亥,遣使回庆金国。甲申,朝献景灵宫。乙酉,飨太庙。丙戌,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庚寅,以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河东、河北路制置使。十二月乙巳,童贯自太原遁归京师。己酉,中山奏金人斡离不、粘罕分两道入攻。郭药师以燕山叛,北边诸郡皆陷。又陷忻、代等州,围太原府。太常少卿傅察奉使不屈,死之。丙辰,罢浙江诸路花石纲、延福宫、西城租课及内外制造局。金兵犯中山府,詹度御之。戊午,皇太子桓为开封牧。罢修蕃衍北宅,令诸皇子分居十位。己未,下诏罪己。令中外直言极谏,郡邑率师勤王,募草泽异才有能出奇计及使疆外者。罢道官,罢大晟府、行幸局。西城及诸局所管缗钱,尽付有司。以保和殿大学士宇文虚中为河北、河东路宣谕使。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于龙德宫。尊皇后为太上皇后。   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四月己亥,还京师。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七年九月甲子,凶问至江南,遥上尊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祐陵。十二月丁卯,祔太庙第十一室。十三年正月己亥,加上尊谥曰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赞曰: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宋史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徽宗皇帝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乙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定王。政和元年三月,讲学于资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于文德殿。

  五年二月乙巳,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谒太庙。诏乘金辂,设卤簿,如至道、天禧故事,及宫僚参谒并称臣,皆辞之。六年六月癸未,纳妃朱氏。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开封牧。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见群臣。是日,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重日相荡摩久之。乃引道君皇帝出居龙德宫,皇后出居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门下侍郎吴敏副之。是时,金人已分道犯境。壬戌,赦大逆、反叛以下罪,进百官秩一等,赏诸军,立妃朱氏为皇后,以太子詹事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癸亥,诏太傅燕王、越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得旨,有司勿行。甲子,斡离不陷信德府,粘罕围太原。诏京东、淮西、浙募兵入卫。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丙寅,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诏改元。   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群臣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金人破相州。戊辰,破濬州。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师溃,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己巳,灌奔还,金人济河,诏亲征。道君皇帝东巡,以领枢密院事蔡攸为行宫使,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副之。诏自今除授、黜陟及恩数等事,并参酌祖宗旧制。罢内外官司、局、所一百五处,止留后苑,以奉龙德宫。以门下侍郎吴敏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李棁同知枢密院事。贬太傅致仕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永州。赐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并籍其家。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帝欲亲征,以李纲为留守,以李棁为副。给事中王寓谏亲征,罢之。庚午,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潜遁。宰相欲奉帝出襄、邓,李纲谏止之。以纲为尚书右丞。辛未,以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副之。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罢。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守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丞赵野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壬申,金人渡河,遣使督诸道兵入援。癸酉,诏两省、枢密院官制一遵元丰故事。金人犯京师,命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使其军。诏从官举文武臣僚堪充将帅有胆勇者。是夜,金人攻宣泽门,李纲御之,斩获百余人,至旦始退。甲戌,金人遣吴孝民来议和,命李棁使金军。金人又使萧三宝奴、耶律忠、张愿恭来。以吏部尚书唐恪同知枢密院事。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自卯至酉,斩首数千级,何灌战死。李棁与萧三宝奴、耶律忠、王汭来索金帛数千万,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乃退师,丙子,避正殿,减常膳。括借金银,籍倡优家财。庚辰,命张邦昌副康王构使金军,诏称金国加"大"字。辛巳,道君皇帝幸镇江。以兵部尚书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金人陷阳武,知县事蒋兴祖死之。壬午,大风走石,竟日乃止。封子谌为大宁郡王。甲申,省廉访使者官,罢钞旁定贴钱及诸州免行钱,以诸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常平司。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至,击金人于顺天门外,败之。乙酉,路允迪使粘罕军于河东。平阳府将刘嗣初以城叛。丁亥,靖难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泾原、秦凤兵入援,以师道同知枢密院事,为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四方勤王兵及前后军。庚寅,盗杀王黼于雍丘。癸巳,大雾四塞。乙未,贬少保、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行及八角镇,赐死。   二月丁酉朔,命都统制姚平仲将兵夜袭金人军,不克而奔。戊戌,罢李纲以谢金人,废亲征行营司。金人复来议和。庚子,命附马都尉曹晟使金军。辛丑,又命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阁门事王球使之,许割三镇地。太学诸生陈东等及都民数万人伏阙上书,请复用李纲及种师道,且言李邦彦等疾纲,恐其成功,罢纲正堕金人之计。会邦彦入朝,众数其罪而骂。吴敏传宣,众不退,遂挝登闻鼓,山呼动地。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上勉从之。遣耿南仲号于众曰:"已得旨宣纲矣。"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乃复纲右丞,充京城防御使。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张商英太保,除元祐党籍学术之禁。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书,废苑囿宫观可以与民者。金人使王汭来。癸卯,命肃王枢使金军。以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蔡懋罢。乙巳,宇文虚中、王球复使金军。康王至自金军。金人遣韩光裔来告辞,遂退师,京师解严。丙午,康王构为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省明堂班朔布政官。丁未,日有两珥。戊申,赦天下。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己酉,罢宰执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及殿中监、符宝郎。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以金人请和,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各还其乡国。庚戌,李邦彦罢,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辛亥,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赠右正言陈瓘为右谏议大夫。甲寅,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分局南京,太师、广阳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先是,粘罕遣人来求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结约余睹以图之。至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师,过南、北关,权威胜军李植以城降。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死之。丙辰,有二流星,一出张宿入浊没,一出北河入轸。己未,诏遥郡承宣使有功应除正任者,自今除正任刺史。辛酉,梁方平坐弃河津,伏诛。王孝迪罢。命给事中王云、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使金国,镇洮军节度使、中太乙宫使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保静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姚古为制置使。乙丑,御殿复膳。丙寅,下哀痛之诏于陕西、河东。是月,金人犯泽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   三月丁卯朔,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诏侍从言事。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奉旨,诸司不许奉行。罢川路岁所遣使。募人掩军民遗骸,遣使分就四郊致祭。戊辰,李棁罢为鸿庆宫使。己巳,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宫使。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唐恪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何樐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庚午,宇文虚中罢知青州。癸酉,诣景灵东宫行恭谢礼。命赵野为道君皇帝行宫奉迎使。甲戌,恭谢景灵西宫及建隆观。乙亥,诣阳德观、凝祥池、中太乙宫、佑神观、相国寺。丙子,改撷景园为宁德宫。录司马光后。己卯,燕王俣、越王偲为太师。壬午,诏金人叛盟深入,其元主和议李邦彦、奉使许地李棁、李邺、郑望之悉行罢黜。又诏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癸未,遣李纲迎道君皇帝于南京,以徐处仁为礼仪使。殿中侍御史李擢、左司谏李会罢。乙酉,迎道君皇帝于宜春苑,太后入居宁德宫。丙戌,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知泽州高世由直龙图阁,赏城守之劳也。丁亥,朝于宁德宫,诏扈从行宫官吏,候还京日优加赏典,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余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庚寅,肃王枢为太傅。姚古复隆德府。辛卯,复威胜军。壬辰,太保景王杞、济王栩为太傅。有流星出紫微垣。甲午,康王构为集庆、建雄军节度使,尚书户部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命陈东初品官,赐同进士出身,辞不拜。籍朱勔家。乙未,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丙申,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是春,夏人取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

  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摄知城事朱昭死之。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门。壬寅,朝于龙德宫。癸卯,立子谌为皇太子。耿南仲为门下侍郎。乙巳,置《春秋》博士。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庚戌,赵野罢。壬子,金人使贾霆、冉企弓来。癸丑,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郴州。减宰执俸给三之一及支赐之半。诏开经筵。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杨戩、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奉,童贯西北之师,孟昌龄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陕、河东之改币,及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之流,所爵赏,悉夺之。甲寅,种师道加太尉、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乙卯,诏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务。以平凉军节度使范讷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丙辰,诏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赏之。戊午,进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平阳郡王榛为信王。己未,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壬戌,诏亲擢台谏官,宰执勿得荐举,著为令。追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甲子,令在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及路分钤辖已上,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战者,人二员。东兵正将占沆与金人战于交城县,死之。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贬蔡攸节度副使,安置朱勔于循州。   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宫,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丁卯,诏天下有能以财谷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以少傅、镇西军节度余深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戊辰,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庚午,少傅、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镇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刘敷、武成军节度使刘敏、向德军节度使张楙、岳阳军节度使王舜臣、应道军节度度使朱孝孙、泸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是日,寒。辛未,申铜禁。诏:无出身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历任实及十年者,乃得任子。监察御史余应求坐言事迎合大臣,罢知卫州。甲戌,曲赦河北路。乙亥,申销金禁。丁丑,诏以俭约先天下,澄冗汰贪,为民除害,授监司、郡县奉行所未及者,凡十有六事。姚古将兵至威胜,闻粘罕将至,众惊溃,河东大振。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死之。己卯,借外任官职田一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卒。辛巳,损太官日进膳。追削高俅官。甲申,罢详议司。己丑,以河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壬辰,诏天下举习武艺、兵书者。乙未,诏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诏谏官极论阙失。戊戌,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时太原围急,群臣欲割三镇地,李纲沮之,乃以李纲代种师道为宣抚使、援太原。辛丑,以资政殿学士刘韐为宣抚副使,陕西制置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太白犯岁星。壬寅,封郓国公楃为安康郡王,韩国公楗为广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诏:"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诏书,修复祖宗故事。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癸卯,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度使,录坚守太原之功也。甲辰,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乙巳,左司谏陈公辅以言事责监合州酒务。壬子,天狗坠地。有声如雷。癸丑,虑囚。丙辰,太白、荧感、岁、镇四星合于张。辛酉,罢都水、将作监承受内侍官。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坐不法,李纲斩之。壬戌,姚古坐拥兵逗遛,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彗出紫微垣。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书邪等之禁。宋昭政和中上书谏攻辽,贬连州;庚午,诏赴都堂。乙亥,安置蔡京于儋州,攸雷州,童贯吉阳军。己卯,免借河北、河东、陕西路职田。乙酉,诏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是日,京死于潭州。丁亥,令侍从官共议改修宣仁圣烈皇后谤史。辛卯,遣监察御史张澂诛童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诛赵良嗣,并窜其子孙于海南。壬辰,侍御史李光坐言事贬监当。是月,解潜与金人战于南关,败绩。刘韐自辽州引兵与金人战,败绩。   八月甲午朔,录陈瓘后。丙申,复命种师道以宣抚使巡边,召李纲还。庚子,诏以彗星,避殿减膳,令从臣具民间疾苦以闻。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败绩。辛丑,诏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丁未,斡离不复攻广信军、保州,不克,遂犯真定。戊申,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县,败之。己酉,复战,师溃,死者数万人,思正奔汾州。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金人乘胜攻太原。录张庭坚后。乙卯,遣徽猷阁待制王云、阁门宣赞舍人马识远使于金国,秘书著作佐郎刘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其军议和。戊午,许翰罢知亳州。己未,太宰徐处仁罢知东平,少宰吴敏罢知扬州。以唐恪为少宰兼中书侍郎,何樐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陈过庭为尚书右丞,开封尹聂昌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庚申,遣王云使金军,许以三镇赋税。是月,福州军乱,杀其知州事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执安抚使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通判方笈皆死之。辛未,贬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涪州。移蔡攸于万安军,寻与弟翛及朱勔皆赐死。乙亥,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参祖宗法及今所行者,删修成书。丁丑,礼部尚书王矪为尚书左丞。戊寅,有赤气随日出。李纲罢知扬州。壬午,枭童贯首于都市。癸未,赐布衣尹焞为和靖处士。甲申,日有两珥、背气。丙戌,建三京及邓州为都总管府,分总四道兵。庚寅,以知大名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又罢李纲提举洞霄宫。辛卯,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使金国议和。是月,夏人陷西安州。   冬十月癸巳朔,御殿复膳。贬李钢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建昌军。丁酉,金人陷真定,都钤辖刘竧死之。有流星如杯。戊戌,金人使杨天吉、王汭来。庚子,日有青、赤、黄戴气。金人陷汾州,知州张克戩、兵马都监贾亶死之。又攻平定军。辛丑,下哀痛诏,命河北、河东诸路帅臣传檄所部,得便宜行事。壬寅,天宁节,率群臣诣龙德宫上寿。甲辰,诏用蔡京、王黼、童贯所荐人。丙午,集从官于尚书省,议割三镇。召种师道还。丁未,以礼部尚书冯澥知枢密院事。己酉,阅炮飞山营。庚戌,以范讷为宁武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辽故将小??攻陷麟州建宁砦,知砦杨震死之。壬子,诏太常礼官集议金主尊号。命尚书左丞王矪副康王使斡离不军,矪辞。乙卯,雨木冰。丙辰,金人陷平阳府,又陷威胜、隆德、泽州。丁巳,高丽入贡,令明州递表以进,遣其使还。戊午,贬王矪为单州团练副使,命冯澥代行。庚申,日有两珥及背气。侍御史胡舜陟请援中山,不省。辛酉,种师道薨。

  十一月丙寅,夏人陷怀德军,知军事刘铨、通判杜翊世死之。籍谭稹家。戊辰,康王未至金军而还。冯澥罢。己巳,集百官议三镇弃守。庚午,诏河北、河东、京畿清野,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观以居。辛未,有流星如杯。壬申,禁京师民以浮言相动者。癸酉,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以首议弃地罢。金人至河外,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师十二万拒之。甲戌,师溃。金人济河,知河阳燕瑛、西京留守王襄弃城遁。乙亥,命刑部尚书王云副康王使斡离不军。许割三镇,奉衮冕、车辂,尊其主为皇叔,且上尊号。丙子,金人渡河,折彦质兵尽溃,提刑许高兵溃于洛口。金人来言,欲尽得河北地。京师戒严。遣资政殿学士冯澥及李若水使粘罕军。丁丑,何樐罢。以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孙傅为尚书右丞。命成忠郎郭京领选六甲正兵所。签书枢密院事李回以万骑防河,众溃而归。是日,塞京城门。戊寅,进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康王构为安国、安武军节度使。罢清野。辛巳,以知怀州霍安国为徽猷阁待制,通判林渊直徽猷阁,赏守御之功也。壬午,斡离不使杨天吉、王汭、勃堇撒离栂来。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聂昌使粘罕军,许画河为界。康王至磁州,州人杀王云,止王勿行,王复还相州。甲申,以尚书右丞孙傅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曹辅签书枢密院事。以京兆府路安抚使范致虚为陕西五路宣抚使,令督勤王兵入援。乙酉,斡离不军至城下。遣蜡书间行出关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逻兵所获。丁亥,大风发屋折木。李回罢。戊子,金人攻通津门,范琼出兵焚其砦。己丑,南道总管张叔夜将兵勤王,至玉津园,以叔夜为延康殿学士。斡离不遣刘晏来。庚寅,幸东壁劳军。诏三省长官名悉依元丰旧制。领开封府何樐为门下侍郎。   闰月壬辰朔,金人攻善利门,统制姚仲友御之。奇兵作乱,杀使臣,王宗濋斩数十人乃定。唐恪出都,人欲击之,因求去,罢为中太一宫使。以门下侍郎何樐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刘韐坐弃军,降五官予祠。癸巳,京师苦寒,用日者言,借土牛迎春。朱伯友坐弃郑州,降三官罢。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去。知泽州高世由以城降于金。燕瑛欲弃河阳,为乱兵所杀。河东诸郡,或降或破殆尽。都民杀东壁统制官辛亢宗。罢民乘城,代以保甲。粘罕军至城下。甲午,时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激流涕。金人攻通津门,数百人缒城御之,焚其炮架五、鹅车二。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金人陷怀州,霍安国、林渊及其钤辖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皆死之。乙未,金人入青城,攻朝阳门。冯澥与金人萧庆、杨真诰来。丙申,帝幸宣化门,以障泥乘马,行泥淖中,民皆感泣。张叔夜数战有功,帝如安上门召见,拜资政殿学士。金人执胡直孺,又陷拱州。丁酉,赤气亘天。以冯澥为尚书左丞。戊戌,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金人战于城下,统制官高师旦死之。庚子,以资政殿学士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金人攻宣化门,姚仲友御之。辛丑,金人攻南壁,杀伤相当。壬寅,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兵,倍道入援。癸卯,金人攻南壁,张叔夜、范琼分兵袭之,遥见金兵,奔还,自相蹈藉,溺隍死者以千数。甲辰,大雨雪。金人陷亳州。遣间使召诸道兵勤王。乙巳,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仆者。帝在禁中徒跣祈晴。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然亦十失五六。金人攻城急。丙午,雨木冰。丁未,始避正殿。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仲温、士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辛亥,金人来议和,要亲王出盟。壬子,金人攻通津、宣化门,范琼以千人出战,渡河,冰裂,没者五百余人,自是士气益挫。甲寅,大风自北起,俄大雨雪,连日夜不止。乙卯,金人复使刘晏来,趣亲王、宰相出盟。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众皆披靡。金人焚南薰诸门。姚仲友死于乱兵,宦者黄经国赴火死,统制官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力战,与其家人皆被害。秦元领保甲斩关遁,京城陷。卫士入都亭驿,执刘晏,杀之。丁巳,奉道君皇帝、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命何樐及济王栩使金军。戊午,何樐入言,金人邀上皇出郊。帝曰:"上皇惊忧而疾必欲之出,朕当亲往。"自乙卯雪不止,是日霁。夜有白气出太微,彗星见。庚申,日赤如火,无光。辛酉,帝如青城。   十二月壬戌朔,帝在青城。萧庆入居尚书省。是日,康王开大元帅府于相州。癸亥,帝至自青城。甲子,大索金帛。丙寅,遣陈过庭、刘韐使两河割地。辛未,定京师米价,劝粜以振民。癸酉,斩行门指挥使蒋宣、李福。乙亥,康王如北京。丙子,尚书省火。庚辰,雨雹。癸未,大雪,寒。纵民伐紫筠馆花木为薪。庚寅,康王如东平。   二年春正月辛卯朔,命济王栩、景王杞出贺金军,金人亦遣使入贺。壬辰,金人趣召康王还。遣聂昌、耿南仲、陈过庭出割两河地,民坚守不奉诏,凡累月,止得石州。甲午,诏两河民开门出降。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于浊没。丁酉,雨木冰。己亥,阴曀,风迅发。夜,西北阴云中有如火光。庚子,金人索金银急。何樐、李若水劝帝亲至军中,从之,以太子监国而行。乙巳,籍梁师成家。丙午,刘韐自经于金军。太学生徐揆上书,乞守门请帝还阙。金人取至军中,揆抗论,为所杀。至夜,金人劫神卫营。丁未,大雾四塞。金人下含辉门剽掠,焚五岳观。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自如金军,都人出迎贺。丙寅,金人堑南薰门路,人心大恐。已而金人令推立异姓,孙傅方号恸,乞立赵氏,不允。丁卯,金人要上皇如青城。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尽取入军中。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后、皇太子入青城。庚辰,康王如济州。癸未,观文殿大学士唐恪仰药自杀。乙酉,金人以括金未足,杀户部尚书梅执礼、侍郎陈知质、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   三月辛卯朔,帝在青城。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庚子,金人来取宗室,开封尹徐秉哲令民结保,毋藏匿。丁巳,金人胁上皇北行。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辛酉,北风大起,苦寒。   五月庚寅朔,康王即位于南京,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七月己丑,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三十二年闰二月戊寅,祔于太庙。   赞曰: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xj/6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