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名山虽然并称,但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有区别的。
民间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在佛教经藏中有明确记载的名山,又被称为“华北屋脊”,纬度虽与北京大致相同,气候特征却和东北大兴安岭相仿。自古是消暑圣地,它是文殊菩萨道场,是我国释教四大名山之首,其“清凉”在释教言语中有了无烦恼之意,即“身心俱凉”。
如唐释慧祥著《古清凉传》序云:“夫紫府名山,七佛师栖真之处;清凉圣境,万菩萨晦迹之方。亘于古今,备于图籍。芬馥之异华灵草,莹洁之幽石寒泉。瑞气吐于林中,祥云横于岭上。苍岩入夜,炯炯而灯烛常明;碧洞侵晨,殷殷而鼓钟恒响。老人萧散于溪谷,童子游戏于烟霞。灿灿之楼阁庄严,巍巍之殿堂崇丽。或则高僧远访,或则贵族亲临。观化仪结得道之缘,瞻相好发至诚之愿。修殊因于此日,证妙果于他生。”
明释镇澄《清凉山志》序云:“涵容万化,潜育百灵。岩花涧草,全彰本智之光;静谷幽林,深隐真人之宅。时乎珠林焕现,仙域洞开。灵霞生宿客之衣,圆光射游人之影。触目通玄,非人间矣。是以游观之士,四海云驰;栖寂之流,千岩星布。明王圣主,代为兴福之场;列宰名臣,屡有思真之咏。昏昏业识,望影尘消;汩汩烦心,观光慧朗。”
清康熙皇帝还曾说五台山:
“东有离岳火珠,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北有玉涧琼枝,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璧”是一个清静幽雅、仙人所居、风景优美的灵山圣地。五台山五峰耸峙,上矗霄汉,苍然深秀,气象万千。其中的东台,其顶如鳌背,亦名望海峰。如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云:“若夫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镜,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东台顶上可以观看到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色。五台山有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象,称为“佛光”,或称“灵光”、“圆光”,这在东台望海峰出现较多,成为东台的又一奇观。《清凉山志》载:“若夫精心瞻仰,刻意冥求,圣境灵区,有时而现。或神灯触目,或佛光摄身,或金阁浮空,或竹林现影。”“实百灵之冲府,乃万圣之玄都。”“徵其源也,乃曼殊大愿之所持,如幻三昧之所现。”东台畔,有那罗延窟,其内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华严经》云:
“是菩萨住处,亦是神龙所居。”南台顶若覆盂,亦名锦绣峰,仙花山。其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为名。夏秋之际,柔嫩晶莹的佛钵花,五颜六色的虞美人花,素白清雅、花香浓郁的苓苓香花,金色的蒲公英花,红艳艳的山丹花,黄灿灿的金莲花,浅蓝色的星星花,绛紫色的灯笼花,白色的茴香花,淡黄色的台参花……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使南台犹如盖上了一块巨大的花毯,成为人间少有的锦绣美景。南台药草遍地,有长松、菩萨草、黄芪、台参等共一百多种。清风吹拂,花香、药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南台有龙宫圣堆、圣僧岩、法华洞、七佛洞、千佛洞等名胜古迹。西台,顶平广,亦名挂月峰,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其上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潜。夜静山空时,云带绕山,千峦朦胧,一峰矗立,月挂其上,皎若悬镜。西台挂月与东台日出相映生辉,成为五台山的两大胜景。西台有魏文人马迹,八功德水,二圣对谈石,文殊洗钵池,狮子踪,牛心石,龙窟,秘魔岩,龙洞,香山等胜迹。北台为五台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北屋脊。其顶平广,亦名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清凉山志》载:“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四方云气,每归朝而宿泊焉,盖龙帝之宫也。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坠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令人悲凄。登临者俯仰大观,益觉此生微茫虚幻。”北台有黑龙池,说法台,隐峰塔,生陷狱,罗汉台,金刚窟,白水池,龙门,九女泉,憨山等古迹。其中的金刚窟,在楼观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
“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伽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于此。昔佛陀波利,入此不出。”中台,亦名翠岩峰,其巅峦雄旷,翠霭浮空,故以为名。东台、南台、西台、北台以中台翠岩峰为核心,环绕而坐,顶天立地,气势磅礴,又各得其位,互相映衬,浑然一体。中台顶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被称为龙翻石。相传这些石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龙王的儿子来五台山寻找时在中台顶乱翻乱挖以后形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台顶四季多雨多雾多雪多霜,龙翻石露天的石面经常是湿润的,许多巨石表面生满苔藓,盛夏雨过天晴时,登上中台顶,满目碧翠欲滴。中台顶上有一座创建于隋代的演教寺,殿前有一座石砌舍利宝塔,相传唐代兰谷法师向梵僧请来若干粒舍利,建铁塔放置,后又建石塔将铁塔包衔。舍利塔附近还有一座宝光塔。随喜助捐舍利塔可获诸佛菩萨强力加持护佑,累积福德资粮,消除业障,功德亿万倍增长!缩小版的五台山大白塔,恰好是五台山大白塔缩小的倍。塔里的经卷为2部完整的佛经,一为《大方广佛华严经》,二为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以及《药师经》等。最殊胜的成佛经典制作成的小小经卷装在释迦文佛真身舍利(缩小版五台山大白舍利塔)小小塔里,令得此一尊佛塔,具备了百千亿尊佛的加持力!
佛塔者,三世诸佛清净意之化显,见塔如见佛陀法身。末法众生障重福薄,无缘见佛闻法。修造佛塔,能令更多众生见而生信,种下解脱之因,乃至受用法身之智。
建造佛塔是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有力法门,不但能够令自己证悟菩提道,而且能够圆满饶益众多受苦的有情,使他们解脱,进而证得无上安乐的佛果。《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提到,“无论是自造佛塔,或教人造塔,皆能够成就广大善根福德,命短者亦能得延寿,并有常为一切诸佛忆念、授记生于极乐世界等诸功德。”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中,佛陀曾广说造塔之无量功德:
1.建立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
2.修上福者无过造塔,诸天善神常来守护。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决定心如法造塔,乃至一肘量一磔手一指节一穬麦,所得功德无有限量,常有诸天雨花供养。
4.免离无常苦恼,超入如来法身寿量。
5.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
6.一切鬼神不敢逼近,五星七曜随顺驱使。
7.一切怨家悉皆退散,随所生处身常无病,一切众生见皆欢喜。
8.无净戒者净戒满足,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无始劫来障累皆尽。
9.永离水难火难王难贼难,刀兵等难无能伤害。
10.若塔破坏变作微尘,一切众生触斯尘者,永更不受杂类之身,舍身受生常得见佛。
一念善举,功不唐捐,广种福田,随心供养!一分净资,一份信力:不弃涓滴,乃成江海,凡乐助者,无论大小,福有攸归,愿此捐资建塔之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乐善好施者、一切众生,齐登仁寿之域,咸证菩提之果。
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身心安乐。愿生者亦或亡者、冤亲债主、六亲眷属皆可解脱三恶道,与佛结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