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方不在多,贵乎加减得法”,古代很多医家已有这种认识。如清代名医陈修园即在他的著作中非常明确地强调了这种思想。
古代医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良效的方剂,我们要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这些宝贵经验。但是临床上运用古人的方剂时,还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因证进行加减变化才能效如桴鼓。所以说对于方剂的运用,贵乎加减变化得法。如《外科正宗》有“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的说法。《易简方论》有“方取简练,不求繁多。盖简练熟历,则一茎草可化丈六金身。繁多散漫,则头绪杂,而莫知所以”之论。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指出:“与其方多而不效,莫若方少而意深。”可见运用前人的药方,决不可生搬硬套,要注意加减。正如《成方切用》序言中所云:“设起仲景于今日,将必有审机察变,损益无已者。”又云:苟执一定之方,以应无穷之证,未免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所致杀人者多矣。”
再从疾病来看,人体的疾病很多,且其传变兼杂,转化不停,实不可胜数。若想每一疾病制订一方,是不可能的。故前人在方剂运用方面,又创加减之法。方剂加减法中,又有药味的加减、方剂的合并、药量的增减等等不同。例如《伤寒论》的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若兼见项背强几几者,则加葛根;兼喘者则加厚朴、杏仁;误汗,遂漏汗不止者,则加附子;误下后,脉促胸满者,则用桂枝去芍药汤;更加有微恶寒者,则去芍药加附子;若病已七八日,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有热色,身痒者,则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则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再如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属太阴者,该方与小建中汤药味、药量均相同,后者只多一味饴糖则名为小建中汤,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或脾虚腹痛,虚劳等病,治病与桂枝加芍药汤大不相同。再如小承气与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药味完全相同,只是用量不同,则方名不同且治证亦不同,这是药同而义不同的加减变化。参表6(剂量为汉制原方用量)。
表6药量比较表
明代许宏曾云:“伤寒之方一百十有三,其中用桂枝麻黄者大半,非曰繁杂,在乎分两之增减也……在乎智者能精减也。”日本丹波元坚云:“盖用方之妙,莫如加减,用方之难,亦莫如加减。苟不精仲景之旨,药性不谙,配合不讲,见头治头,滥为增损,不徒失古方之趣,亦使互相牵制,坐愆事机者,往往有之,加减岂易言乎。”可见对药方进行加减,是非常必要的,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临床实际看更是如此。例如曾治一韩姓女中学生,因精神刺激而患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失眠、多疑、幻听,经常听到腹内有人和自己说话,喜独处,少言语,表情痴呆,饮食少,大便秘结,月经后错,舌苔薄白,脉沉。辨证属于气郁不舒、痰气迷心所致的癫证。治以舒郁开窍、坠痰安神之法。
处方:
生香附12g郁金12g青礞石(先煎)20g
炒黄芩10g生大黄6g全瓜蒌30g
生白芍12g生牡蛎(先煎)30g灵磁石(先煎)25g
石菖蒲10g远志12g吴茱萸2g
乌药10g炒神曲12g生赭石(先煎)25g
生铁落(煎汤代水)50g
本方取《内经》生铁落饮之“下气疾”,取《医学心悟》生铁落饮之菖蒲、远志以开心窍,取礞石滚痰丸之青礞石、大黄、黄芩坠痰清火,又加郁金、瓜蒌(白金丸变法)、生香附、乌药、吴茱萸以理气化痰。生牡蛎、灵磁石定魂志、安心神。神曲助金石药品之吸收运化。此方服后诸证减轻,以后本此方稍事加减(后来去乌药、郁金,加钩藤、生地、川黄连。第三次改方去磁石、礞石、石菖蒲、牡蛎、吴茱萸,加珍珠母、天竺黄)共进百余剂而痊愈。此例即古方、时方、经验方相结合进行加减而成,但加减变化要心中有数,药与药之间,药与法之间,药与方之间等等,均要有有机的内在联系,不是散乱无章的拼凑。如《汤液本草》序中所说:“或以伤寒之剂,改治杂病;或以权宜之料,更疗常疾;以汤为散,以散为圆,变异百端,增一二味,别作他名,减一二味,另有殊法。”丹波元坚评此曰:“此乃变通之极致,非粗工所企知也。”李梴在《医学入门》论方剂变化时云:“外感内伤,当依各门类加、减、穿、合、摘,变而通之……千方、万方,凡药皆然,知此则处方有骨,正东垣所谓‘善用方者不执方,而未尝不本于方’也。”
总之,学习方剂要多,使用方剂要约,所以说,方不在多,贵在加减精当。正如《灵枢●禁服》篇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末四字即不能出神入化运用自如之意。
关于怎样加减变化,我提出七个方法:
一加:即在原方上加一两味药,或是加重原方中一两味药的用量。
二减:即在原方中减去一两味药,或减轻原方中某药的用量。
三裁:如裁衣那样,即在原方上裁去目前不需要的一部分药物。
四采:即在保留原方主要药物的基础上,再把其他方剂中功效最突出的,或配伍最巧妙的二三味药采摘过来。
五穿:即把所需要的二三个或三四个药方的主要部分,有主次轻重地穿插起来成为一方。我自拟的麻杏二三汤,就是把麻黄汤中的麻杏二味采过来,再加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穿起来而成。
六合: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有方剂合并,结合起来使用。我在治疗久治不愈的胃脘痛时,常用自订名的“三合汤”,即是把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合起来用。如痛处固定或有时大便发黑、疼痛较重者,可再合人失笑散方,则又名“四合汤”。
七化:即是把经过变化的药方,除再次与证候、治法、人、地、时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核对无误外,还要仔细分析药方中各药的组织配伍和药力比重、用量大小、先煎后下、炙炮研炒等是否合适,各药之间以及与证候、治法之间是否有着有机的联系,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治疗特长并纠正其原药所短等等,使药方达到比原方更符合治疗要求的效果。前人对这种经过变化而取得良好效果的方剂称赞曰出神入化。有些有效的新方,就往往是在这“化”中所出。实际上,“化”也就是要求把方剂的药物组织、配伍变化与证情、治法达到“化合”的水平,而不是一些药物彼此孤立地“混合”在一起。所以“化”既是方法亦是要求。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医学实践录(焦树德医学全书)
图书作者:焦树德
出版公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2月
内容简介本书为焦树德生前对自己医学实践的记录,包括医论医话和验案分析两部分。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含专病论治的经验、用药经验、治疗法则、基础理论、经典案例解析等,文风朴实,毫无保留,多为干货,相信读者读来一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