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一过,阳光虽然依旧明丽,风里却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凉意,细细密密的微凉直接中和了皮肤上的那一层灼热之感。于是一颗想到处溜达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双林巷就是在走走停停的途中遇上的。一条巷子出了两对“双林”双林巷东起人民路,西至河沿下塘,和王天井巷挨得很近。宋代时,这条巷子叫做“迎宾坊”,是朝议大夫闾邱孝终招待宾客的地方。从古至今,苏州都是“高考”大市,出的状元进士那是数都数不过来。相传明朝天启年间,巷子里住着文震孟、文震亨两兄弟。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后代,两人在基因上就有先天优势,于同时考中了进士,这可是件大喜事,在当时被誉为“双林巷里出‘双林’”。弟弟文震亨不仅书念得好,还是个造园奇才,那座网红小园林艺圃就是他为哥哥设计建造的。而巧合的是,双林巷里可不止出了这么一对“双林”。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巷子里又出了吴大澂、吴大衡这对宝藏兄弟,两人同是进士,同入翰林,因此也被称为“双林”。相较于弟弟吴大衡,哥哥吴大澂的名气更响一些,他官至湖南巡抚,远赴吉林与俄使交涉收复失地,还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学家以及书画家,巷内至今还留存着他的故居。吴大澂故居位于双林巷24号,也叫“友恭堂”。这里原来是明代画家金俊明的旧居“春草闲房”,于乾隆年间重修,门楼上至今残存着“鲤鱼跃龙门”的砖雕。故居如今已经散落为民居,馒头只在门口转悠了一下。匆匆一撇间,看见门内种着一棵石榴树,枝头硕果累累,一副充满着生活情趣的模样。短短的米里有最朴实的夏日光景双林巷是馒头走过的最短的小巷子,长仅米,伸长了脖子一眼就能望到头。短短的巷子里几乎都是老房子,随随便便抬头一望就是座控保建筑。因为巷子里住满了人家,于是这里就变得格外有人情味。无论是树下乘凉专用的藤椅,还是充作烟灰缸的搪瓷杯,都显得格外朴实可爱。看着眼前这些物事,甚至能想象出老大爷们晚饭后相聚在这里吞云吐雾的场景。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总是喜欢半敞着门扉,打外头经过眼睛一睃就能看个大概。于是,一路上看见翘着二郎腿的大爷端坐在天井里消磨时光,穿着棉绸睡裙的阿婆伸着挑杆挂晒衣服,见到有人朝内张望也只转过头来打量一番,报以微微一笑,接着又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暮夏时分,看见墙角金灿灿的黄瓜花开得分外张扬,举着相机按下快门之际,隐隐听见有昆虫振翅的声音,定睛一看,花蕊中落了一只小小的胡蜂,所谓“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一点不错的。几家人家墙头上都挂着不知名绿植,藤蔓叶片在白墙上投下好看的阴影,还有被晒得焦枯的月季,花瓣像被揉皱了的胭脂纸,颜色却依旧浓烈……但惜夏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