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对学生的忠告
梁启超《敬告留学生诸君》(年)云:“人之天职,本平等也。然被社会推崇愈高者,则其天职亦愈高。受国民之期望愈重者,则其天职亦愈重。是报施之道应然,不得以寻常人为比例而自诿者也。”今天的名校学生及留学生为社会所仰视,所受待遇超出常人,本该加倍奉献社会,却反而沾沾自喜,妄以精英自命,不知责任为何物。
他又告诫毕业生要永葆在校时的纯洁精神。他在《清华学校中等科四年级学生毕业纪念册序》(年)一文中云:“吾在城市,与混浊之社会相接,往往悲诧愤悒心灰意尽,吾一诣兹校,则常览一线光明横吾前,吾希望无涯涘也。”
其实今日依然如此。人一出校门,即堕入社会之万丈深渊。昔日之学子,乃不知思想学问为何物,与世浮沉,忽忽了此残生。有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不要走入社会,不是说一辈子读书最好,而是学生们一入社会,总被社会上的惰气俗气感染无遗,遂一变为俗不可耐、蝇营狗苟之辈。
任公对于毕业生,可谓三致意焉,他要毕业生不忘自己的处境、责任和抱负,他说:
“一、当知吾所处者为最优之境遇;二、当知吾所负者为最重之责任;三、当知吾今所历者为一生最危险之时代。”
今日虽然毕业生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做人自当“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坚信自己于此国家、社会、于自己有着莫大的责任,而充满惰性、糜烂庸俗的社会,是自身之大敌。
为保证理想主义的生活,毕业生当永保在校之精神。梁氏在《师范大学第一次毕业同学录》(年)又云:
“自今世机械的学校教育始,就学而有毕业,于是学校与社会生活始分为两橛。学校中业其所业,与社会渺不相属。及其去学校也,则又举向之所业,长揖而永谢之。……今日非诸君子毕业之时,乃诸君子始业之时也。知其为始业,则终其身毋或与所学者长揖而谢,虽去其校犹未去也,人人永保持在校之精神。”
诚是。所谓毕业,实在是始业。毕业生不当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分为截然两端,应当知道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自有一贯之精神,万不可视学校阶段之纯真良善为愚蠢,更不可以社会上的人心浇薄为理所当然。今日的毕业生,即便是处于苦恼懊悔被弃被欺被骗之境地,仍当以此自勉。
二、现代教育的缺点
梁启超《自由讲座制之教育》(年)中指责现代学校教育说:
一、形式若军队然。各科皆悬一程准,课其中程不中程,虽智力体力较劣下者,非勉及于程焉不可。其优异者亦及程而止,程以上弗授也。……此种水平线式的教育,实国家主义之产物……此种教育法,适于群众教育,而不适于天才教育。又似医生诊病,集病人一堂,不一一诊其症,而授以等质等量之方剂也。
二、学业之相授受,若以市道交。学校如公司,雇佣教师,学生则挟款如购物,交易而退,不相闻问,若陌路之偶值。教师甚至视学校如亭舍。
三、此种教育,不免以社会吞灭个性,已不免陷于机械的而消失自动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头教育”。PinkFloyd的歌“Anotherbrickinthewall”,表达的就是这种教育制度的可恶。在MV中,一排排的学生戴着一模一样的面具,穿着一模一样的校服,踏着极为整齐的步伐,走入一架巨型绞肉机,被搅成肉泥挤出来,场面极为震撼,发人深省,其中最经典的歌词是:
“Teacher,leavethekidsalone,allinallyouarejustanotherbrickinthewall!”
人生忽忽数十年,回想起来,让我最不堪回首的就是中学阶段。在这种“平头教育”的高压之下,有点独立精神的学生倍感痛苦,只能偷偷地神游物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以我常常佩服那些高考状元,心境竟能如此淡薄,于被压迫中备感兴奋,冷静应考。我也常常怀疑这些人都是无思想或是缺乏感情的人,或者他们都是枭雄之流。后来有人告诉我说,政府中最能混的莫过于名校学生,此种人极能排除感情、思想的困扰,像把握考试规律一般迅速把握官场规则,如鱼得水。
三、现代青年的无聊生活
梁启超《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年)云:“现在多数的美国青年,而且是好的青年,所作何事?不过是一生到死,急急忙忙的,不任一件事放过:忙进学校,忙上课,忙考试,忙升学,忙毕业,忙得文凭,忙谋事,忙花钱,忙快乐,忙恋爱,忙结婚,忙养儿女,还有最后一忙,——忙死。”
其实何止美国青年,现代青年都是这样。受社会的驱迫,一路忙到底,不忙的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官二代,一般人都是要忙的。一个人,处于这种境况之下,要是能够停下来想想此生为何而忙,方算上乘。反之,一生昏昏,反而沾沾自喜的人,真的是有他没他,世界纹丝不动。
四、要做第一流的人
梁启超《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年)教导研究院学生说:
一、当立志很高,要做现代一个有价值的人,乃至千百世的一个有价值的人。……必当发愤做一个伟大的人——小之在一国,大之在世界,小之在一时,大之在千古。
二、不能拿事情的大小来比较价值的高低,只要在自己所做的事业中做一个第一流的人物,便算了不得。
三、要把志气提高,自己想这样做,做不到不要紧,但不要学一般时髦人。必要自己真有所成就,做人必须做一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人,著书必须着一部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书,这是我们常常要提醒的。
其实不仅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当如此上进,人皆当如此。《阿甘正传》里妈妈死前对阿甘说:“你做的很好,你把上帝给你的发挥到了极限。”人生皆当以此自勉。周恩来当年只是读书少年,却口出狂言,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数十年后,果然,成了天地间第一等人,缺他不可。所以人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如果配上严谨的计划,长久的努力和远见卓识,定能成为第一流的人物。封建社会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何况如今?可见第一流人,只在于你想不想去做而已。此种思想境界,大人物不可没有,小人物不可不知。
五、教育的目的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但总要有点“人之生也奚为哉”的劲头,要得一个快乐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必须有一个好的人生观,一个好的人生观,有两项基础。
梁启超《知不可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年)云:“诸君读我的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自己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责任心、兴味。”
一个好的人生观的基础,其中“兴味”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人生是无趣的,不但无趣,甚者还有以下等趣味为乐的,什么是下等趣味?
梁启超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年)云:“凡一种趣味事项,倘或是要瞒人的,或是拿别人的苦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相间相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
下等的人生,便是无责任、无趣味。而教育的目的,便是教人识得人生的趣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趣味的人呢?
他说:
“所以教育家最要紧教学生知道是为学问而学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学生能领会得这个见解,他的趣味,自然终身不衰了。”
至于方法,则脱不了课堂教学。
梁氏在《教育与政治——7月3日在济南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讲演》(年)云:
“教人懂得考虑的方法,却可以有大半从讲堂教授得来……教授一科学问,并不是教学生把教师所讲牢牢记得便了,注重的在教他们懂得研究这门学问的方法。然后多发问题令他们自己去研究,越研究得多,判断力自然丰富。越研究的精,判断力自然越深刻。譬如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哲学,研究考古学,总算和政治风马牛不相及了罢,但那人若果有研究的真精神,到一个政治问题临到他头上时,他自然会应用这精神去判断,而且判断得不甚错谬。”
因此教育的手段,在于教人方法,养成判断力;其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生的趣味。这话似乎高调,但处今日之世界,我们不来点高调,谁来?何况教育本就该是极高的东西,不当像今天这样如职业培训班而已。
六、读书的益处
梁启超《教育与政治——7月3日在济南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讲演》(年)云:“教人懂得考虑的方法,却可以有大半从讲堂教授得来……教授一科学问,并不是教学生把教师所讲牢牢记得便了,注重的在教他们懂得研究这门学问的方法。然后多发问题令他们自己去研究,越研究得多,判断力自然丰富。越研究的精,判断力自然越深刻。譬如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哲学,研究考古学,总算和政治风马牛不相及了罢,但那人若果有研究的真精神,到一个政治问题临到他头上时,他自然会应用这精神去判断,而且判断得不甚错谬。”
此文论课堂教育,在提到研究这点上说得极有意义,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移到读书上。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判断力,而这判断力是可以运用于人生万事的。许多人觉得读书是专门学者的事情,好像一个熟谙社会规则的人根本不需要读书,其实大错,人生一世从实践所得来的道理,不过是古人书本上的陈言与皮毛。古人阅尽沧桑,纵横千年,普通人懂的那些算个什么?许多不读书的人自作聪明,以为玩尽苍生、盗得天机,其实那点把戏书上都写着呢。
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不对。好多人喜欢旅游,认为可以遍览大千世界,其实是自欺。试想我们去名胜游玩,不读相关资料而贸然前往,试问所知几何?无非是一头雾水,却沾沾自喜而归。反之,先经纶在胸,然后游山玩水,所见所思自然高众人一等,所看到的景物古迹就不是众人眼中的那个皮肉之相了。这样的游玩,论雅致、论效果,远非俗人可比。所以当说:“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常人一生所思所想,一般没有很高超的地方,就算是所谓事业极出色的人,格局也可能狭小,因为他的人生被锁定在此,不像读书人可以遨游物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普通人不会明白,同样一个血肉之躯,生在同样一个时代,有什么特别的呢?其实读书人是不为时代所限的。陈寅恪说自己“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世;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间”,正是此理。同样一个时代,大多数人被贴上什么标签,读书人不可以,因为他的人生所承极多,一个时代的特征无以名之。
读书除了提高判断力、增加人生趣味、扩大格局、精神不为时代所囿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长寿。正所谓“书中方一页,世上已千年”,今日世界之嚣嚣,不过是将来书中数行字而已。所以奉劝大家读书。(来源:醍醐讲学)
(福利:梁启超全集定价元,特惠元一套)书房就是最好的学区房周读书房:一位父亲为儿子精心打造的私人书房(藏书约5万册),近期将对外开放,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