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我们已经很久没写过情感类的推文了。其实不是故意不写,只是目前我们3号厅编辑部全员单身(别笑),大家的情感都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所以也就没那么多故事去跟你们聊。上次做情侣观影活动的时候发现3号厅的读者中处于单身状态的人也挺多,数量远远超过了恋爱的。但身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环境里,大家会明显地感受到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里都存在着一种对单身群体的不友好。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单身仿佛就变成了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会遭到父母以及其他长辈诸加给自己催婚压力。每逢七夕、情人节、这些日子,网上随处可见的段子都在表达对单身者的嘲笑和同情。至少我个人听到“单身狗”这三个字时,会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而且很多人对单身带有刻板印象,总是把单身的人和“自私”、“孤独”、“不好相处”、“不负责任”、“自身条件差”联系在一起,所以你会经常在微博上看到这样的话题:由此,也会引发一部分处于单身状态的人产生“单身焦虑”的情绪,将歧视内化到自身,得出一种“我不够好,所以活该单身”的想法。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我觉得单身与否只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状态,不比恋爱/结婚的人特立独行,但也绝对没有低人一等。所以今天,我们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找来电影中的一些角色跟所有单身的人进行一场对话,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于单身的看法。希望以此,能让你们重新看待理解这两个字。我是布里奇特,今年是我母胎单身的第32个年头,对于开头描述的那种环境氛围我算是深有体会。印象中,只要一遇上家庭聚会,我就躲不过“单身”这个话题,叔叔阿姨总是在我耳边唠叨:“你们这些事业女性,不能拖一辈子啊,时间不等人”。平日里和朋友们吃饭,他们都是成双入对,而我只能独自一人坐在桌子一头。当然,最替我着急的是我妈,她形容我穿得像刚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出来,怪不得找不到男朋友,然后将一件酷似地毯的衣服套在我身上。为了让我快点脱单,还试图把一些让我非常厌烦的油腻中年男人介绍给我,比如那个刚离婚的阔绰律师,马克。我讨厌他,非常非常讨厌,因为第一次见面他就形容我是一个“说话不经大脑、既抽烟又酗酒、穿着毫无品味的女人”,不过我还是被他的话成功刺激到了。我决定结束失控的状态,学会掌控单身生活。新的一年,我制定了一份减掉9公斤的健身计划,开始养成及时把前一晚换掉的内裤丢进洗衣机的好习惯。还扔掉了烟、伏特加、以及两本名叫《男人想要什么》和《如何让男人想要他们不想要的》的垃圾书。然后给书架上重新摆上了一本《没有男人的生活》。尽管我承认,我依然对遇到一个喜欢的人这件事抱有期待,但我还是在日记中提醒自己:相比谈恋爱,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随便把真心付给那些酗酒狂、工作狂、偷窥狂、自大狂、恐惧承诺的人、情绪化的蠢货以及变态。跟布里奇特的想法不同,我从来都不觉得“单身”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相反,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要拿有另一半来体现自身价值?”不过我也必须得承认,我曾经对单身这两个字产生过某种误解。我以为享受单身意味着可以随便喜欢任何人,然后每天早上在不同的房间醒来,意味着每晚都是派对,从不提前离开。所以,不管那个男人如何列举他对我的种种付出挽留我,我还是下定决心要跟他分开一段时间,好好去体验一下单身究竟是什么滋味。之所以说我错了,是因为最初步入单身生活的那段时间,我完全把生活重心放在了找到下一个真爱这件事上,需要一直有人在我身边,从他们身上证明我想要的答案。直到我慢慢意识到,那些人和我在一起只是为了找乐子,而我自己的生活却是一团糟。后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我就是试着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了健身、看书、做手工,而不是整天盯着手机等那个男人回消息。然后学着自己拉衣服后背的拉链,做了一些以前我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哦对,我还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心愿,一个人去大峡谷看日出,站在山顶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单身的重点是去珍惜这段时光。因为单身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一周,也可能是一生,但你或许只会在某一个时刻感受到真正地、完完全全地不为世俗的情感所羁绊,包括和你的父母、宠物、兄弟姐妹、朋友。那一刻,你不属于任何人,任何人也都不属于你,你会获得真正的自由。而且那一刻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么说听起来可能会有点鸡汤,但我确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看着她们说这些,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候我也会经常去思考“怎么过才是幸福的生活?”不过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十年前就已经找到了。当时的我和两个朋友在旅行途中闲聊,幻想今后的生活,最后几个人默契地产生了同样的想法:要是大家今后能像旅行这样一起生活应该会很不错。想着想着,没想到就这么实现了。从最开始的三个人,到后来四个五个,再到现在的七个,大家抱着“自立与共生”的想法相约购买了同一栋公寓的不同房间,住在一起,照顾彼此。没错,我们七个人目前都是单身状态。有的曾经谈过几场恋爱,有的结婚了又离婚,至于我呢,是实在没遇上一个能让我觉得“和他结婚就好了”的人,倒是遇到过不少让我觉得“幸好没和他结婚”的人。如今一个人生活,难免会寂寞,有的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排解,但大多数时候,站在楼下看到公寓里其他六盏灯还亮着,那种孤独感也就不知不觉地消散了。我们乐于相互麻烦,留有彼此家门的备用钥匙,家里缺什么东西就直接向其他人求救,平日里坐在一起聊到深夜是常事,一旦遇上什么问题了,大家也会聚齐在一起商量解决。别人选择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我们选择七个人一起,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选择了一种尊从自己意愿的生活。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谈恋爱?”、“你为什么要选择单身?”今天,就让我来郑重地解释一下我的理由吧。是因为我没遇到喜欢的人。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比谈恋爱更有意思。因为我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感觉更轻松也更开心。因为太久没谈恋爱以至于我已经忘掉该如何恋爱了。因为我觉得“谈恋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外乎是喜欢讨厌,分分合合,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因为他们说我谈不了恋爱是因为被男人摸了屁股居然还摸回去,而我不止要摸回去,下一次我还要对着他前面打。明白了吗?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藤井美惠说的话。相信一个人是可以不需要通过恋爱来获取快乐的,在单身生活里,她同样能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不要总认为她讲的那些单身理由都是在掩饰自己的可怜。设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都把拥有爱情和婚姻当作幸福的唯一标准,或许有一天,人们就会活在一个真正的“单身有罪”的世界。那些有伴侣的人为了排除异己,会把所有单身的人送到一个酒店集中关起来,要求他们在45天内找到伴侣。进入酒店之后,他们的裤腰会被锁起来,酒店的管理人员说:“这是为了提醒所有单身者相比形影单只,成双成对会过得更加舒适”。为了帮助他们更快找到伴侣,他们被禁止自慰,每天都会有女服务员用自己的屁股在男性单身者的双腿之间摩擦,直到那个人勃起之后,服务员就会停止。要是期限到了他们还没找到另一半,他们就会被变成动物,选择自己想成为的动物,这是单身者们唯一的自由。这些被集中在酒店的人,有的被变成了动物,有的为了不变成动物跳楼自杀了。有的人不断进入森林猎杀其他单身者以获得额外天数,有的人试图装作相爱的模样,但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因为不爱就是不爱,没有情感时装作感情充沛,要比有情感时装作冷漠无情更加艰难。注意,这不是一个恐怖故事,而是我正在经历的一切。接下来,如果你们不去捍卫自己选择单身与否的权利和自由,不允许与自己选择不同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一天或许会落得跟我们这些人一样的下场——真的被变成一只狗。坦白说,我可能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更特殊些。你们只是暂时单身,可我不一样,我是一个性格偏执的自闭症患者,没办法与人类相处,识别不出他们的表情。我还很胖,因为吃了太多巧克力,最近大概有磅。我不喜欢城市里的人群、亮光、噪音和臭味。也不理解印度有那么多孩子饥肠辘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浪费粮食?人类明明需要氧气,为什么还要大肆砍伐雨林?既然公交永远晚点,为什么还要麻烦地搞出一张时刻表?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或许在你看来,我这样的生活简直是枯燥乏味、没劲透了,但我从不觉得一个人就意味着孤独。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你身边的人比我要多得多,但你却比我更加寂寞。我觉得“独处”最好的状态就是自洽,就像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告诉我: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努力思考他所说的话,然后学会了如何跟自己玩耍,还创造了许多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乐趣。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在家看《阿诺一家》,睡不着就起床给我的金鱼抓鱼食,再吃一根巧克力热狗。我喜欢人们丢在地上的烟头,还在街道上假扮过清洁垃圾的机器人。我还发明过几个单词,写信寄给了牛津大词典的人,希望他们能收录,虽然至今没得到回信。不过让我最开心的是,我多年来坚持选的那一组大乐透号码在我48岁的那一年终于中了大奖,然后我用这笔钱买了够自己吃一辈子的巧克力。既然提到了我最爱的巧克力,就不得不向你们推荐一款能够治愈糟糕情绪,带来好心情的巧克力——senz心之巧克力。
它的首席巧克力大师DanyDeraymaeker来自巧克力王国比利时,从13岁起就开始学习巧克力的制作,选用的制作原料都是来自加纳、科特迪瓦和印度尼西亚的最优质的原料,所以才能有那种吃了就能让放松、快乐的神奇效果。
向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