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划重点15

北京中科白疯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点1:症、证、病的概念①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如腰膝酸软、鼻痒、恶寒发热;②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如肝脾不调、肾阴亏虚、心脾两虚;③病:疾病的简称,如消渴、痹证、食积、不寐。   考点2:阴阳学说①阴阳之间存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②根据阴阳学说确定治疗原则:   a.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③治疗原则举例(阴阳偏衰):   a.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b.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考点3:五行学说①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可用于阐释疾病相生关系的传变,如肾精亏虚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可以表述为母病及子;②五行相克、相乘(过克)顺序:木、土、水、火、金;③五行相侮顺序:与五行相克顺序相反,是反克的表现;④根据五行相生确定的基本治则: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⑤根据五行相克确定的基本治则: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考点4:泻南补北法   泻心火、补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肾不交之证。   考点5:心的生理功能①心主神明:心主宰生命活动以及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②心主血脉:包括心推动血液运行以及心对血液生成有一定作用两个方面。   考点6:肺的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②肺主宣发与肃降;③肺主通调水道;④肺朝百脉,主治节。   考点7:脾的生理功能①脾主运化:包括对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②脾主统血:统摄血液,使其正常巡行于脉内,与其对血液的固摄作用有关。   考点8:肝的生理功能①肝主疏泄:条畅情志、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排精与行经;②肝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考点9:肾的生理功能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肾主水;③肾主纳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考点10:奇恒之腑组成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考点11:六腑组成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考点12:气的种类①元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可以推动和促进入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②宗气:与肺的呼吸功能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其上走息道以行呼   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③营气:可以营养人体、化生血液;④卫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考点13: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对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能发挥激发和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维持人体的体温恒定;③防御作用:护卫肌表,与邪气进行斗争;④固摄作用:防止精、血、津液无故流失,维持脏器在各自位置的相对恒定;⑤气化作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如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可转化成糟粕排出体外。      某女,50岁。月经淋沥不断,色淡质稀,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少气懒言头晕   乏力;舌淡,脉细弱。基于气的生理功能分析,该病证属于   A.推动作用失常   B.温煦作用失常   C.防御作用失常   D.固摄作用失常   E.气化作用失常   考点14:血①血的生成:物质基础为水谷精微和肾精(有精血同源的说法);②血的运行:与肺、肝、脾、心均有密切关系;③血的功能:对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考点15:气与血的关系①气能生血: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②气能行血: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③气能摄血:使血液正常运行,不溢出脉外;④血能载气;⑤血能生气。   考点16:经络①督脉调节阳经气血,称为阳脉之海;②任脉调节阴经气血,称为阴脉之海,且兼有主持妊养胞胎作用;③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④带脉:主司妇女带下。   考点17:六淫致病共同点①外感性;②季节性;③地域性;④相兼性。   考点18:风邪①性开泄,易袭阳位。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②善行数变:病位游移,发病迅速,变幻无常;③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考点19:寒邪①易伤阳气:寒邪属阴,阴胜则寒,故寒邪侵袭一般表现为寒证;②性凝滞,主痛:如寒盛之痹痛;③性收引:寒邪可导致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考点20:暑邪①性炎热:暑邪侵袭患者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的症状;②性升散,耗气伤津:易扰乱心神,使人大量汗出;③多挟湿:多与湿邪一起侵袭人体。   考点21:湿邪①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②性重浊: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③性黏滞:致病多黏滞不爽,缠绵难愈;④性趋下,易伤阴位:常见下肢水肿、淋浊带下等病。   考点22:燥邪①性干涩,易伤津液:常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②易伤肺: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   考点23:火邪①易生风动血:表现为热极生风,血热出血;②易伤津耗气:耗伤人体津液,表现出口渴、咽干等症状;③性炎上:易扰乱神明;④易发肿疡: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A.凝结阻滞   B.黏腻停滞   C.沉重秽浊   D.阻遏气机   E.收缩牵引   1.某女,55岁。肢体屈伸不利,阴雨天加重,属于寒邪所致,其病因的性质是   2.某男,36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属于湿邪所致。其病因的性质是   考点24:七情内伤对脏腑气机的影响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考点25:痰饮①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中痰质黏稠,饮质清稀,脉象表现多为滑脉,舌苔表现常为滑腻苔;②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考点26:瘀血①瘀血形成的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内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②瘀血症状表现:刺痛、有肿块、出血且血色紫暗。   考点27:疾病的虚实错杂及转化①由实转虚:病邪久留,导致人体正气损伤;②因虚致实:正气不足以驱除邪气,导致内生水湿、痰饮等;③虚实夹杂:   a.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气虚损,如热邪过盛导致的气阴两伤、津液耗伤;   b.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邪实,如脾阳不振的水肿,由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所致。   考点28:疾病的虚实真假①大实有羸状:真实假虚,治疗可采用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②至虚有盛候:真虚假实,治疗可采用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   考点29:反治法(又称为从治法)①热因热用:治疗真寒假热证(阴盛格阳);②寒因寒用:治疗真热假寒证(阳盛格阴);③塞因塞用:治疗真虚假实证;④通因通用:治疗真实假虚证。   考点30:正治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某男,35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口臭口干,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医师给予大承气汤,效果显著。该方剂体现的治法有A.塞因塞用   B.热因热用   C.实则泻之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考点31:亡阳   临床表现多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考点32:亡阴   临床表现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黏、手足温和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身体干瘪、皮肤皱褶、目眶深陷、脉疾躁无力等症。   考点33: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①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②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根据未病先防的原则,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有   A.讲究卫生   B.注意起居   C.锻炼身体   D.人工免疫   E.避免病邪   考点34:八纲辨证作用   寒热用以分别疾病的属性;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用以分别邪正的盛衰。   考点35: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审内察外,整体统一;四诊合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考点36:望诊①望色:   a.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   b.黄色:主虚证、湿证,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c.赤色:主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   考点36:望诊②望神:   a.失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b.假神:原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c.神乱:常见于癫、狂、痫的患者。   考点37:闻诊   言语错乱:①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患者);②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常见于心气大伤的虚证患者)。   考点38:问诊   潮热的临床表现:①阴虚潮热: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②阳明潮热: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③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考点39: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①胀痛:多为气滞所致;②重痛:多为湿邪所致;③刺痛:多为淤血所致;④绞痛:多因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⑤灼痛:多由于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所致;⑥隐痛:多为虚性疼痛。   考点40:切诊①三部脉分候脏腑: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②常见脉及其主病:   a.浮脉:轻取即得,重取稍弱。主表证。   b.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令人有一种软而空豁的感觉。主气血两虚,尤其是气虚。   c.细脉:脉来细小如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d.微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常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病人。      A.微脉   B.弱脉   C.缓脉   D.细脉   E.虚脉   1.某男,70岁。患消渴病多年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脉来三部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指下,此脉象是   2.某男,80岁。久病,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自汗盗汗,脉来沉细,应指无力,此脉象是   3.某男,74岁。久病泄泻,气短汗出,神情淡漠,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舌淡,苔白,脉来若有若无,按之欲绝,此脉象是   考点41:心气虚与心阳虚①共同表现: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②区分:心阳虚证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   考点42:心血虚与心阴虚①共同表现: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②区分:心血虚证以心的常见症状与血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心阴虚证以心的常见症状与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考点43: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①肝火上炎可见头痛眩晕,耳聋耳鸣,此外还有热证表现,如面红目赤,口苦,尿黄,血热出血;②肝阳上亢以肝阳亢于上而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作为辨证要点,其表现除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外还有腰膝酸软、舌红少津之症。   考点44:大肠湿热与膀胱湿热①大肠湿热症状主要表现在粪便方面,如排便次数增多、下痢脓血;②膀胱湿热症状主要表现在小便方面,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考点45:肝胃不和与肝脾不调①肝胃不和常见脘胁胀痛,吞酸嘈杂;②肝脾不调常见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   考点46:治标与治本①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②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③标本兼治:虚人感冒;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标,阴液受伤为本,标本俱急,治当标本兼顾。   考点47:感冒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感冒清胶囊及柴银口服液;②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葛根汤颗粒;③时行感冒:突然发热,高热不退,流行性发作。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可选用清瘟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④气虚感冒:发热,恶寒较甚,身楚倦怠,咳痰无力。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丸、败毒散。   某男,28岁。突然发热,高热不退,周身酸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自诉有多位同事出现类似症状。中医诊断是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   C.暑湿感冒   D.体虚感冒   E.时行感冒   考点48:咳嗽①风寒袭肺:咳吐白稀痰、肢体酸楚或有风寒表证。治宜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三拗片、通宣理肺丸等;②风热犯肺:咳吐稠痰、气粗、喉燥咽干。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羚羊清肺颗粒、风热咳嗽胶囊;③风燥伤肺:干咳无痰,鼻咽干燥。治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可选用桑杏汤、二母宁嗽丸;④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咳。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可选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丸、橘贝半夏颗粒等;⑤痰热郁肺:气粗短促,痰多质稠或有腥味,治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可选用清金化痰汤、清肺化痰丸、清肺抑火丸等;⑥肺阴亏耗:干咳少痰,五心烦热,颧红。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可选用沙参麦冬汤、二冬膏等。   考点49:喘证①风寒闭肺:喘咳气逆,呼吸急促,痰多色白稀薄而带泡沫。治宜宣肺散寒平喘,可选用麻黄汤合华盖散、小青龙胶囊等;②痰热壅肺:喘咳气涌,痰稠黏色黄,苔薄黄腻。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可选用桑白皮汤、清肺消炎丸等;③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塞,痰多黏腻色白,口黏不渴。治宜祛痰降逆,宣肺平喘。可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祛痰止咳颗粒等;④肾不纳气: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治宜补肾纳气,可选用肾气丸合参蛤散、补金片。   考点50:胸痹①气虚血瘀: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参桂胶囊、心力丸等;②气滞血瘀:可选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③痰浊痹阻:可选用丹蒌片;④寒凝心脉:可选用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等;⑤气阴两虚:可选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益心胶囊等。   考点51:胸痹患者健康指导①清淡、低盐、多纤维素饮食;②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考点52:不寐①肝火扰心:可选用泻肝安神丸、复方罗布麻颗粒;②痰热扰心:可选用礞石滚痰丸等;③心肾不交:可选用乌灵胶囊、滋肾宁神丸;④心脾两虚:可选用北芪五加片、脑力静糖浆;⑤心胆气虚:可选用柏子养心丸。   考点53:肺胀   可参考此病证治疗的西医学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考点54:胃痛①寒邪客胃: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可选用良附丸;②饮食伤胃:胃痛胀满,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可选用保和丸、沉香化滞丸;③肝气犯胃:胃脘胀痛,连及胁肋,遇烦加剧,嗳气、矢气则舒,脘闷嗳气,善太息,大便不畅。可选用药物舒肝健胃丸、沉香化气丸等;④湿热中阻: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纳呆恶心。可选用木香槟榔丸、中满分消丸等;⑤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宜选用黄芪建汤;⑥胃阴亏耗: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口渴思饮,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可选用药物胃乐新颗粒、胃安胶囊等。   考点55:泄泻①食滞肠胃(食伤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②湿热伤中(湿热内蕴):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③寒湿内盛: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④肾阳虚衰: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⑤肝气乘脾:腹痛而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泻,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⑥脾胃虚弱(脾胃气虚):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面色萎黄。      A.湿热内蕴(湿热伤中)   B.脾肾阳虚   C.肝气乘脾   D.食伤肠胃(食滞肠胃)   E.脾胃虚弱   1.某男,46岁。常年泄泻,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是   2.某男,32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是   3.某男,29岁。3天前饱食后出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中医辨证是   考点56:便秘   有虚实之分,热秘、气秘、冷秘等属于实秘,阴虚秘、阳虚秘、气虚秘、血虚秘等属于虚秘。   考点57:中风合理用药指导①孕妇慎用复方地龙胶囊、脉络通颗粒、脑安颗粒。②出血性倾向者慎用软脉灵口服液、消栓胶囊、脑安颗粒。③痰热证、火郁证、瘀热证等有热象者不宜用脉络通胶囊、软脉灵口服液、复方地龙胶囊。   考点58:头痛①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寒畏风,受风尤剧。可选用川芎茶调散;②风热头痛: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可选用芎芷石膏汤;③肝阳头痛: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兼胁痛。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④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可选用通窍活血汤;⑤血虚头痛:头痛隐隐,心悸失眠,面色少华,遇劳加重。可选用加味四物汤。      某男,40岁。3年前头部曾受外伤,经住院治疗症状改善。近6个月反复头痛,   部位固定在左颞部,痛如锥刺;舌紫暗,苔薄白,脉涩。宜选用的方剂是   A.羚角钩藤汤加减   B.川芎茶调散加减   C.补阳还五汤加减   D.通窍活血汤加减   E.桃仁承气汤加减   考点59:消渴①阴虚燥热: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形体消瘦。可选用玉女煎;②脾胃气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可选用参苓白术散;③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浊如膏脂,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④阴阳两虚: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可选用肾气丸;⑤气阴两虚: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可选用七味白术散。   考点60:消渴患者健康指导①进餐定时定量;②在保证机体热量需要的前提下,清淡饮食;③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考点63:癃闭①膀胱湿热: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②湿热瘀阻: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烦躁口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腻,脉涩;③肾阳衰惫: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尿无力,神气怯弱,腰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考点61:热淋①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②治法:清热利湿通淋;③选用药物:八正胶囊、分清五淋丸。   考点62:劳淋①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②治法:补脾益肾;③选用药物:前列回春胶囊。   考点68:气淋①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舌苔薄白,脉弦;②选用药物:方剂为沉香散,中成药为柴胡舒肝丸。   考点64:行痹①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脉浮;②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③选用药物:防风汤、九味羌活丸。   考点65:痛痹①症状: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关节不可屈伸;②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③选用药物:乌头汤,风湿定片。   考点66:着痹①症状: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②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③选用药物:薏苡仁汤。   考点67:尪痹①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伸,伴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舌红或淡,脉细数;②治法:化痰祛瘀,滋养肝肾;③选用药物:独活寄生合剂、天麻丸等。   考点69:风寒束表型瘾疹①症状: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②治法:疏风散寒止痒;③治疗药物:基础方剂为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成药可选用荆防颗粒。   考点70:痔①风伤肠络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且血色鲜红,伴有肛门瘙痒;②湿热下注症状:大便出血且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③前者选用槐角丸进行治疗,后者选用地榆槐角丸进行治疗   考点71:男性不育①肾虚精亏:阳痿不举,或性交时无力射出精液,或精热黏稠不化,或精子稀少、活力下降;伴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恍惚,发脱齿摇;②肝气郁滞:性欲低下,精子活性下降,伴有心情抑郁,胸胁胀痛;③湿热下注:阳事不兴,精子少或死精较多。   考点72:月经先期①肾气虚症状:量少或多,色淡暗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②血虚症状: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绵绵作痛,心悸少寐,皮肤不润;③气滞症状:量少或正常,色红有块,精神抑郁,乳房胀痛。   考点72:月经先期①脾气虚: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便溏;②肾气虚: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③肝郁血热: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小腹、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考点73:月经后期①肾虚血少: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经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②气滞血瘀: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考点73:月经后期①肾虚:经期错后,量少色暗淡,经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②血虚:经期延后,量少,色淡,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③气滞: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④痰湿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稠;头晕体胖、心悸气短,口腻多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考点74:痛经气滞血瘀证   症见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舌紫暗有瘀点。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治疗可选用膈下逐瘀汤。   考点75:痛经寒凝血瘀证   症见小腹冷痛,经色紫暗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治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治疗宜选用少腹逐瘀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qg/4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