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痴迷中药,通过多次下产地了解实际情况,咨询业内专家及老药工,经过数月的文献查询,做成本文,文章不算话里,语言不算精美,但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的最新行业现况,谨供业界老师、同仁们参考。
基层队伍还年轻,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接受善意的意见和建议,拒绝恶意的妒忌与诋毁。
国药传承论坛年精英交流会交流资料
十大广药之化橘红
苏凯东
作者联系方式:QQ
一、?化橘红与橘红
(一)化橘红与橘红的区别?
(二)橘红的药用历史?
(三)橘红鉴定
?二、化橘红
(一)化橘红的药用历史?
(二)化橘红原植物?
(三)化橘红的采收及加工炮制
?(四)化橘红的性状鉴定
(五)化橘红显微特征及理化含量对比
(六)化橘红的近代商品发展史
橘红与化橘红
橘红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效。本品经过了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早已形成橘皮类橘红和柚皮类橘红两类。
这两类橘红由于植物来源有别,且性状,功效也有差异,固从年版《中国药典》就将橘红与化橘红分别收载。后因橘皮类橘红加工费时,产量低,自20世纪50年代起产量逐渐减少,到60年代本品已基本绝迹,给柚类橘红所代替。
1、橘红作为本草首次见于元《汤液本草》。王好古云:“橘皮,去白者曰橘红也。”由此可知,古人所指的橘红就是为橘皮类橘红。
2、化橘红始年载于(年)清乾隆三十年(《本草纲目拾遗》,名“化橘红”,“橘红治痰庭,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
陈皮与橘红
关于陈皮与橘红得功效,古人早有论及。根据《本草纲目》引用《圣济经》云:“凡橘皮入药和中理胃药则留白,入气消痰则去白。”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应用橘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
实际上橘红早在宋代医家就已经应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痰饮》中,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二陈丸),即用橘红(年版《中国药典》已改为陈皮)
李时珍云:“橘皮纹细色红而厚,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
柚皮最厚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而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
橘皮性温,柑,柚性冷,不可不知。
橘红(年药典)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凸起或凹下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
川芸皮:性状呈长条形薄片,周边向内卷曲,波浪状,似云头,故又称“川芸红”。外表面深红色,有光泽,鲜艳油润,密布点状凹下或凸起油点,俗称“棕眼”。内表面淡黄色,亦有明显的油点。由于中果皮基本刮干净,故对光视之透明,香气浓郁,为橘皮类橘红的佳品。
樟红皮:外表面呈红黄色,中果皮残留过多,故内表面呈白色,质地较厚,其品质较逊。
温橘红:虽然质地薄,但呈橙黄色或青色,片小而碎,常卷曲,一般视为质次。
建橘红:多呈长条形薄片,外表面紫色或紫褐色,常带霉点,其品质远不及“川芸皮”。
以上商品已少在市场内出现,现橘皮类橘红产地多来源于广西地区。
橘红(半斤,以水化盐五钱,拌令得所,煮干焙燥)——《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凡使,勿用柚皮、皱子皮,其二件用不得。凡修事,须去白膜一重,细锉,用鲤鱼皮裹一宿,至明,出,用。其橘皮,年深者最妙——《雷公炮制论》南北朝刘宋·雷敩
橘皮类橘红正名“橘红”。按其产地和品种来讲都是固定的,并非产橘地区都产橘红。
橘在长江以南虽多有栽培,但加工橘红主要有以下几种
川芸皮:四川江津,泸州及重庆等地的‘大红袍’;
樟红皮:江西樟树(清江)新余等地的朱橘;
温橘红:浙江黄岩,衢州等地的衢橘,温州的蜜柑
建橘红:福建樟州,闵侯等地的福橘
化橘红(年药典)
: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果皮。
辛,苦,温。归肺,脾经。
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对于化橘红的药用故事,流传比较清晰的为,相传南朝代宋时(——),当时化州地处边陲,瘴疠之气甚盛,不少人常得咳嗽病,痰饮固疾,导致死亡。有一名叫罗辨的仙人,为解民困,搭茅棚与石龙岗,种植化橘红,救病救人,后骑白牛逆江而去,不知所终。清代《考古辑要》引用《赫志》内容,具体记载了罗辨种植化橘红的传说。
考究现代历史资料,均无法具体确定化橘红开始发现的年代。推测化橘红原为野生柚树,由于吸收了化州当地土质中所含的礞石(礞石为治顽痰癖结之药,痰去咳自除)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进化而成。
?1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维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皮厚肉酸,不中食。其皮厘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每片者可值一金,循例具文,报名上台,届期督抚差亲随跟同采摘批制,官斯土着,亦不可多得。彼土人云,凡近州始闻僬楼者鼓着,其皮亦佳,故化皮赝着多,真者难得。——《岭南杂记》清吴震方。
常绿小乔木,高约3~3.5米。枝条粗壮斜生,幼枝被浓密柔毛,并有微小针刺。叶互生;叶柄的叶翼倒心脏形;有毛,主脉及叶翼边缘尤多;叶片长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浑圆或微凹入,基部圆钝,边缘浅波状,两面主脉上均有柔毛;叶质肥厚柔软。
?花:极香,单生或腋生花序;萼4浅裂;花瓣白色,矩圆形;雄蕊20~25;子房圆形,花柱柱状,柱头极大。?果实:圆形或略扁,一般高10~15厘米,宽11~13厘米,柠檬黄色,油室大而明显,幼果密被白色绒毛;果顶圆钝,顶端内凹,果蒂四周略有棱起;果皮不易剥离,厚约2厘米;瓤囊16瓣,中心柱充实,果肉浅黄色,汁胞长大似纺锤形,味被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合点浅紫色。花期3月。果期8~9月。
?现化州市平定县的化橘红多用嫁接的方式繁殖?第一: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保存;?第二:以嫁接方式栽种的化橘红,嫁接于根系比较粗壮的植株上面,有着更好的抗倒能力,面对处于亚热带,经常会有台风的地区,更有利于化橘红的繁衍;?第三:使用嫁接方式栽种的化橘红,种植后第三年就可以‘打果’,产量较高。
传统加工:将切开剥出心皮,再消除内果肉(俗称囊)对折,以木板压结实,摆入竹筒内烘干或阴干,十片为一扎,红头绳绑结实。
现代加工:将化橘红果剥开去掉心室,对折,压结,碾压数次,烘至六成干后,再碾压数次,阴干或者烘干,麻绳扎结实,十片为一扎。
出口加工:取出心室后铲净果内肉至见肉眼,对折,夹于竹筒内,晾晒至八成干,取出用剪刀剪成直径为13~17厘米。
?注意:以上提及到的化橘红加工方法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化州市内化橘红多加工成为长果类型,或圆果类型,采收季节为每年5月上旬到6月中旬。?1多用器具压制附型为长椭圆形果,塞入竹筒内用炭火烘干,一般完全烘干需2~3天。(散户加工方法)?2用摄氏度的沸水‘杀青’,放入烘烤箱里面使用65摄氏度的温度烘烤3~5天。(药厂加工方法)?橘红花采收季节为每年的2~3月,一般晒干即可。
如何判断化橘红的年份
化橘红存放年份越久,表面的挥发油性成分就越低。疗效更为温和。一般认为陈年的化橘红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效果更好。
1看颜色,切片后颜色越暗,则表示存放时间更陈;
2闻气味,存放越久的化橘红,气味越‘霉’,逐渐偏向越陈年普洱的气味;
3口尝,存放时间较新的化橘红会有辛辣味,而化橘红陈果口感辛辣味偏低;
参考资料: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们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74/
[2]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年—
[3]化州橘红志编写组化州橘红志广东科技出版社年
本人能力有所欠缺,如有不正确地方,请指正。
国药传承cheng
赞赏
人赞赏
白蚀症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