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岸森,男,汉族,年出生,四川盐亭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5年制本科。主任中医师,重庆市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委员,九龙坡区突出贡献专家、名中医、学科带头人、中医内科专家组组长,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师承班指导老师。笔名:松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涉猎中医、文、史、哲及宗教文化等。
作者按语:诊余,喜欢读父亲杨施民的古体格律诗,今将老人家的4首古诗赏析解读分享给朋友们,欢迎批评指正。
1、《咏雄鹰》解读
父亲遗著《违时残稿》66~67页收录古体五言格律诗《咏雄鹰》,该诗家父作于其中年时期,把雄鹰写得气势磅礴,惟妙惟肖,今解读之。
原诗:
松间昂首立,炫目势将飞。
敢趁狂风去,能担暴雨归。
频张冲宇翼,勤刷拂云衣。
一旦鸣宵汉,千山俯视微。
逐句赏读,第一句“松间昂首立,炫目势将飞”,首是头,意思是雄鹰昂头立在松林间,犀利的目光扫视一圈,准备起飞了。一开头诗人就把准备冲天的雄鹰“立“,“飞“的动态与位置不变的“松间“、“将“的静态及雄鹰的“势“刻画得生动形象了。第二句“敢趁狂风去,能担暴雨归。”是对偶句“敢趁“对“能担“,“狂风“对“暴雨“,“去”对“归“,写雄鹰的能力,诗句浅显易懂,我翻译一下就是了,即使是再大的狂风猛刮,雄鹰都敢于迎风去,即使暴雨如注也能从远方归巢,因为鹰巢中有幼子及老伴,雄鹰要觅食回家哺养它们,写出了雄鹰的能力与担当。第三句“频张冲宇冀,勤刷拂云衣”也是对仗句,“冲宇翼“对“拂云衣”,宇和云都指高空,翼与衣指雄鹰的翅膀,全句意思是,频繁不断地张开冲向高空的翅膀,辛勤不断地冲刷自己可以与云亲密接触的羽毛,实际上写出雄鹰为了保持能力而勤于锻炼。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升华,“一旦鸣宵汉,千山俯视微。“宵汉意思是高空,一旦冲上云宵,在高空中鸣叫一声,俯看下来的高山,如同芥子一样只有点点大。如此高远的境界雄鹰有,咏雄鹰的父亲亦有。
老爸笔下的雄鹰其实是他自己的化身,虽然有鸣宵汉视千山如芥子的气概与能力,但仍然摆脱不了“怀才不遇“的宿命,虽然江湖上有他的传说,但还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他有诗人的豪情与忧郁,所以生前他过得累,现在好了,希望老爸在天堂安好!
2、《俚曲.悲园》解读
昨天夜里风雨交加,很多树木都被吹折,吹得玻璃门窗咔咔响,突然想起老爸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俚曲.悲园》,非常契合当年的情绪。全词为:“昨夜风狂,枕上招聚愁多少,藉曙荷锄“自留地”,心悸神萧——幼瓜仅存蒂,弱茄尽断腰。这万恶的老天,竟忍心扣煞草料。两生存,俯首理残枝,和泪浇。”
所谓俚曲,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俗曲,说白了就是明清流行歌曲的形式。悲园,园指""自留地"",为一家人生存而种植的蔬菜瓜果的菜园子,悲者,伤心也。下面解读作者为何看到菜园景象而伤悲。
首句""昨夜风狂,枕上招聚愁多少。""好理解,昨天晚上风雨大作,老爸头放枕上睡得一点都不踏实,聚积了多少担心啊。第二句""藉曙荷锄自留地,心悸神萧。"",借着黎明的曙光,父亲肩上扛着锄头去察看自留地——菜园子,一下子就心慌心悸神情暗淡了。为何这等难受,作者马上交待""幼瓜仅存蒂,弱茄尽断腰。""这讨厌的风雨啊,弄得没长大的小瓜吹没了,仅剩下瓜蒂了,还有什么收成呢?那些弱小还没开花的茄子苗呢,尽被风雨拦腰打断。作者感慨""这万恶的老天,竟忍心扣煞草料。""这茄子、冬瓜、南瓜的,并不是那年代稀奇的鸡、鱼、鸭肉和大米、白面,所以作者认为是如猪、牛吃的""草料"",只有骂天了,老天爷啊,老天爷,你太万恶了,连我一家人吊命的草料都要着你毁坏,你还要不要人活呀?!没办法,作者最后只有""两生存,俯首理残枝,和泪浇。""一句两生存,令人心酸落泪,瓜、茄这些菜啊,你活我才能活,你生存我才可以生存。于是低下头来整理那些残枝败叶,和着诗人的眼泪来浇灌你,希望你还能长出新芽活过来。
老爸的这首《俚曲.悲园》,创作于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对老天的哭述也是对时代及自然灾害的质问,情真意切,通过他的词句,感受他的时代和心境,令人唏嘘不已。
3、《江油乏襄》解读
《江油乏囊》
青莲西畔谪仙家,异代风流各有差。
酒兴诗狂裘马易,我无毫币可沽茶。
这首古体格律诗,是父亲上世纪50年代初去四川省江油县办事后,囊中羞涩没钱了,连喝茶的分分钱都找不出来的时候,有感而作。
前两句:青莲西畔谪仙家,异代风流各有差。江油在绵阳以北30公里左右,有个青莲镇,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当父亲包包里没钱的时候,就把李白与自已对比,谪仙指李白。全句解读翻译为,在江油青莲镇西侧李白故里,你生活于大唐盛世,我生活在50年代,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的风流却各不相同(各有差)。各自的风流有什么不一样呢?马上下两句诗有交待:酒兴诗狂裘马易,我无毫币可沽茶。你李白啊,好酒醉后诗兴大发,吟诗作赋,吐发豪情如果包包里没酒钱的话,你可以用上好的皮衣及高头大马来交换,而我呢?连喝茶的小钢板都拿不出来,更别说喝着好酒趁着酒兴来举杯邀明月了。
50年代初,国穷家更穷,父亲才20多岁,对前途命运的迷茫,在李白故里遥想大唐及大唐诗人,彼此都是风流文人,境况反差如此之大,自然引发此时之诗人对彼时之诗人的追念,同时也期盼这个初生的国家能象大唐一样国泰民安,人民幸福,诗人(我)也过上有钱有酒有茶有诗的日子。
4、《农家夕趣》解读
刚才看《中国诗词大会》,有一道题目,诗的下句是“农夫犹饿死“,选手填写上句,自然是“四海无闲田“,这两句是唐.李绅的《悯农》,两句翻译过来意思是,所有的田地都没有闲置,庄稼长势收成很好,但种田的农民还是常常没饭吃而饿死,是对当时统治阶级的质问与不满,类似诗歌还有如《卖炭翁》。
父亲自从丢失工作到落实政策这段时间,回老家做过30多年农民,一直到我读大学的前一年才恢复工作,我上班后,他有退休金,他的诗作自然有悯农类的田园诗了。
我记得有首诗内容如下:
为农虽淡泊,万事有宽余。
雨歇黄昏后,关门自读书。
但在《违时残稿》中没找到这首诗,也记不得诗名了,就叫《无题》好了。全诗意思是,当农民虽然平淡自然,但是很多事情很宽泛,比如遇到下雨天不出门干农活的时候,黄昏里把门一关,就可以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徜徉在书海里,多自在呀。这是诗歌的字面意思,但当时的景况是,上有二老,下有我们四小,全家八口人,要吃要穿,按李伯清的说法,把八口人的牙齿抖下来要装一大斗碗,全家吃饱一顿要多少粮食才够?诗人的压力可想而知,老爸其实是用故作轻松的诗句自嘲解压而也。
在《违时残稿》97页,收录了一首诗《农家夕趣》:
夕照山铺锦,霞红碧玉边。
牛羊归栅后,说诞晚风前。
首句“夕照山铺锦,霞红碧玉边“是对偶句,夕阳西下,把乡村的远山照得如锦绣一样熠熠生辉,晚霞把如碧玉一样的天边映红。下两句“牛羊归栅后,说诞晚风前。“等把牛羊猪等牲畜赶进圈舍后,“说诞“就是江油人说的“摆条”,“吹牛”,重庆人说的“吹夸夸“,“摆空龙门阵“,习习的晚风吹着,天一句地一句地吹牛,多惬意啊!
诊余杂文3篇
作者简介:杨岸森,男,汉族,年出生,四川盐亭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5年制本科。主任中医师,重庆市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委员,九龙坡区突出贡献专家、名中医、学科带头人、中医内科专家组组长,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师承班指导老师。笔名:松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涉猎中医、文、史、哲及宗教文化等。
作者按语: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医生,诊余常常将遇到的人、事、医理及生活感悟成篇,分享给有缘朋友们。
一、中国的父母累,做中国式父母的儿女更累
前几天,门诊看了一小伙子,他妈妈陪着一起来的。小伙子在川师化学系读大三,因精神分裂症休学一年,一直精神科服药控制,回去复课后又不稳定,于是挂我中医号来寻求辅助调理。当时由于他妈妈碎碎念,他突然发作,大吼一声,那吼声把我和对面坐着的学生都吓了一大跳,我赶忙安抚他,才平静下来,平静后非常礼貌地与我交流。诊他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处方:麦连导痰汤加珍珠母、琥珀、牡蛎、大黄及大剂量的栀子,体现清心涤痰,开窍镇静安神的治法,告诉他一直吃起的西药别停,服药后拉肚子不要紧,还有方中黄连12g,口感很苦,他说没关系。今天又来复诊,说吃中药后情绪有明显好转,能自控些了。他妈妈希望多开几剂,医院代煎后带到学校去吃,就为什么时候能取到药我反复跟他妈妈交代3次让她去问熬药室的工作人员,我确实不太清楚,因为熬药人多要排队,他可能听烦了,一道目光如利剑一样射出来并转向他妈妈,我赶紧用手轻拍他、安慰他,那目光我看到确实令人胆寒。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又微笑起来,然后我问他大学在成都五桂桥、双桥子那边吗?能否与同学愉快相处?会不会集中不了精力?学业受影响?他能平静回答而转移他的怒火,我递给他的处方,他是特意用双手接过去的,而且道谢,多好的孩子啊。我告诉学生,这种病人很痛苦,他们的情绪处在两个极端,狂躁及理性的边缘而不居中。学生说他该去看看心理医生,我告诉学生他已经是“精分”了,心理疏导力量已经很有限了,除非他的状态在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范围内,他已经过线了,象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已经不在道上而压线或越线,这种情况必须要药物纠正。可以使用礞石滚痰丸,但医院没青礞石这味药,沉香也没有,但要宗其意组方,化这种脑窍之痰一定要用郁金、远志、胆南腥、石菖蒲及二陈汤合用,化痰与开脑窍同时体现才好。
孩子的妈妈希望他尽快回校去完成学业,但我观察孩子的病并没有稳定,这种无形的压力压给孩子,他是反感他妈妈的。但我的建议在他妈妈面前非常苍白无力,他只要了5剂药带走,远期疗效我不乐观。而且这种病很多有遗传倾向,据我临床观察,大多与母系精神因素有关。父母觉得他已经休学一年了,又担心他挂科,怕老是拿不到毕业证。但又没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考虑,他这种情况能静下心来学习吗?即使拿到毕业证了,又能怎么样?能顺利工作吗?中国式的父母们啊,爱孩子要爱在点子上。
曾经我也为女儿的学业担心过,希望她成凤,以抚慰我这生的不成功或者焦虑,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冲天抱负。我现在觉得我错了,我在此对女儿说,爸爸报歉曾经有可能给过你压力,现在的女儿很棒,爸爸除了对你的爱和欣赏之外,什么也没有,希望你快乐健康就好。你曾经说过长大了想开个卖抄手的店,爸爸觉得挺好,只要你用健康、正规的油和佐料,诚实经营,老爸乐意摸脉下班后帮你擦桌子,捣蒜泥。你快乐很重要,只要走正道,随便你干什么,都支持你。即使你富且贵如范冰冰一样出名多金,但如果不尊守国家法律及道德底线,找再多的钱爸爸也不稀罕而且会脸红,我相信你与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必竟你的血管里有我的基因。
我们中国有些话是错的,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定在""人上人""三个字上,去傲视别人,我希望我的女儿没必要去做人上人,而应该做""人中人“,你是善良人中的一员,为自己为社会力所能及的做出贡献,这就非常好了。
二、送锦旗的邓小妹及她的病
小妹儿姓邓,26岁,长得小乖小乖的。如果她是感冒、咳嗽、拉肚子,我给治好的话,绝对没有香蕉、梨、苹果吃及平生最不喜欢的锦旗送来。
上月23号她与她妈妈一起挂号找我看中医,表现为左侧耳朵听力下降,有堵塞感,头昏、重、疼痛。医院CY耳鼻喉科住院治疗两次,出院时症状消失,隔6天又出现,再次住院出院后隔6天又反复,医院不收了,说她有心理疾病,建议看心理医生。CT、核磁共振及一系列专科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耳蜗性偏头痛,两次住院花费接近,病人极度焦虑烦躁,医院不收了,她爸爸妈妈想到找我吃中药看看。当时我问她们是吃免煎的颗粒剂还是自己回家熬,她妈妈说免煎颗粒剂,妹妹说熬,她们争执浪费了时间,后面还有病人候诊,我还有点生气还吵了几句。然后我对妹妹说,住院检查脑子里,耳朵里都没毛病,没长瘤子也没大血管破裂堵塞,说明没有器质性病灶,就象电脑一样,撤开来所有零件(硬件)都是好的,组装在一起不好用了,这是小问题,可以解决的。于是开了3剂中药,分析这个处方,基本上可以看出是芎芷石膏汤合清空膏及苍耳子散3个成方加上蜈蚣、地龙、土鳖虫搜风通络及郁金、胆南腥、石菖蒲化痰开窍而成。这个病是什么病,我为什么这样组方治疗?因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显然性质是痰热阻滞,清利湿热化痰是正治,耳朵堵塞如洗澡游泳时耳内进水感,听声音遥远重浊如在密闭的缸里说话有共鸣音,是湿热之邪闭阻耳窍所致,所以必须开窍。头痛不明显,但为什么我选择了治疗湿热头痛的芎芷石膏汤合清空膏为主打方,我认为前咽喉后项部以上都叫头,所以我常选用治疗头痛方剂来治疗眼、耳、鼻五官疾病及面瘫、面肌痉挛等。于是用通鼻窍治鼻炎的苍耳子散及郁金、胆星、石菖蒲化痰通窍就好理解了,怪病多痰,久病入络,故用蜈蚣、地龙、土鳖虫等虫类搜风通络,方中有川芎、蔓荆、羌活、防风等一组祛风湿药,因为湿为脾土,风为肝木,木克土,所以风胜湿,这是祛风可以除湿的理论基础,石膏、芩、连清热,这个组合充分体现了清(湿热),散(祛风散湿),通络,开窍,效果不好都难。药味多达23味,但多而不杂,法度严谨。果然服后,过了好几天来告诉我,一切不适症状消失,已经9天没复发了。记得第2天,她妈妈偷偷一个人来找我,说女儿难受,正在考雅思准备出国,又生了这个病,以为生了怪病,难受得想跳楼,她妈妈在我办公室哭,不晓得怎么办,希望我在妹儿复诊时劝劝。
妹妹属于非常敏感的人,每次来复诊,我都多劝了几句,后来知道她高中读的育才,大学本科在湖南,研究生好象在天津读的化学,有一个高中同学男友在外地读直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她告诉我正在考雅思就生病,专门回重庆老家来治病,两次住院反复,第3医院不收了,说有心理病。还说她同学都找到工作上班了,她着急。我劝她,妹儿你化学硕士已毕业,本本都拿到了,可以积极准备雅思,雅思隔段时间就可以循环考,如果不理想,还可以再考博或者去找工作,人生不仅仅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你还有ABC三选一。还有既然有男朋友了,多与他商量沟通,别只报喜不报忧,你生病难受,要让他知道,他对你的关心与安慰也是你康复的力量,她的眼神是感激我的。
以后就用上方加减服了10多剂中药,耳朵的病彻底好了,没再发作。中途又用丹栀逍遥散调月经血块,才吃了1剂,她怕耳朵再出毛病,又来要求开巩固耳朵的药,她太敏感,我只好如她的愿。今天上午与她爸爸妈妈一起来送了锦旗和水果,因为5月份她要回北京考雅思申请国外学校,于是下午又来调理失眠,我辨证开了归脾汤,不忘加上郁金、百合、合欢皮等疏肝解郁忘忧的药。
这个妹儿,我用药物治她的病,用语言安慰开导她的心,常常用化学的可逆反应告诉她疾病可逆,可以回到正常来,要相信科学,医疗仪器检查没器质性疾病如你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没污染干净的,指标正常就是正常,医者仁心啊!
我输这么多字,因为圈内朋友,很多医生同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杨医生平时也没时间做学术讲座,这篇文章算与同道交流,希望对你们的临床有帮助和启发,如是则有意义了。
三、病人的""哭泣”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哭泣流泪,有时把脉中年女病人,手一搭上去脉“弦”得很厉害,我就对她说你不开心,压力太大,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情感都要注意调节,有的人眼圈一红就泪流满面,我只有安慰她,然后在处方时加上疏肝解郁的药。
前天遇到一个50多岁刘姓女患者,生活工作在上海,苦于肩背腰部疼痛4年多了,各种检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等(自述,未见影像及生化血液报告),只有常见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但在上海西药、中成药、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偶然听她朋友说她妈妈在我这儿吃中药2个月治好了顽固性背痛,于是专门从上海飞回来求治。
我问她时,说一直都在疼痛中,小针刀都做了4次了,说完马上就哭了,但一直没吃过中药治疗。面对她的哭,我真的触动了,她的痛苦是真真切切的,对于这种报希望极大的病人,我压力也大,生怕效果不满意,令她失望。
四诊后,我处方:党参30羌活12防风12苍术12细辛6川芎12白芷12生地12黄芩12葛根60橘络12桂枝12杜仲12桑寄生12生姜10甘草6(3剂免煎冲服),明显是九味羌活汤加葛根、橘络、桂枝,重用葛根疏经,橘络化痰通络,桂枝温经通阳散结强卫气,她肩背痛的同时又兼夹有腰痛,故加杜仲、寄生补肾祛风湿。先开3剂,服后看是否药与病相投,今天下午来告之,疼痛好转10%,肩臂酸软胀好转60%,效不更方,因疼痛比较集中在C7颈椎至T3之间,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狗脊12,鸡血藤12,服5剂后再来复诊。不管该病人后续效果怎么样,只要她信任我,就得拿出自己的学识尽力想办法救助她,医生与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
我没选用奇奇怪怪的方剂,组方中也没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等贵重搜风通络之品,就普普通通的九味羌活汤加味,并不是说杨医生有多高明,而是希望同道们运用中医思维,对传统中医的常用方剂有理论自信、方法自信,如此,我输这么多文字就有意义了。
后来这个病人又来调理了几次,疼痛基本消失,回上海能够生活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