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莪术

莪术(蓬莪术、蓬术、广茂)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广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水旁草丛或灌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临床用名有莪术、醋莪术。

《药性论》:亦可单用。能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以酒醋磨服,效。

《日华子本草》:得酒醋良。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

《开宝本草》:味苦、辛,温,无毒。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

《本草图经》:莪术,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药类法象》:气温,味苦辛。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痃癖气最良。除积聚。

《汤液本草》:蓬莪术

内容:气温,味苦、辛。无毒。

《象》云∶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癖气最良。炮用。

《本草》云∶治妇人血气,丈夫贲豚;治心腹痛,中恶,疰杵,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饮食不消。酒研服。

《液》云∶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汤内,多用此也。

《本草蒙筌》:蓬莪术

内容:端州蓬莪术温州蓬莪术

味苦、辛,气温。无毒。多产广南诸州,或生江浙田野。子如干椹,叶似荷。茎钱大略高,根类姜成块。茂生根底相对,似卵大小不常。九月采收,依前炮制。色黑属在血分,气中之血。专驱破癖,止心疼,通月经,消瘀血。治霍乱积聚,理恶疰邪伤。入气药仍发诸香,在女科真为要剂。丸求速效,摩酒单尝。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王执中《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所载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

《药鉴》:气温,味苦辛,无毒。主心膈腹痛,饮食不消。除霍乱

冷气,止呕吐酸水。又破痃癖,及妇人血气,男子奔豚。黑者属血,故其色黑者,破气中之血。大都苦能泄实。辛能散积。此棱、术二剂,气味皆苦辛,用之者,中病即已,不可过服,以损真元。若用于破气药中,必须用补气药为主。用于破血药中,必须用补血药为主。用于消食药中,必须用补脾药为主。此其大法也。

《本草经疏》:蓬莪术感夏末秋初之气,而得土金之味,故其味苦辛,其气温而无毒。阳中阴,降也。入足厥阴肝经气分,能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京三棱同用之良。心腹痛者,非血气不得调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恶疰忤鬼气,皆由气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则疫疠疰忤鬼气得以凭之。

术气香烈,能调气通窍,窍利则邪无所容而散矣。解毒之义亦同乎是。其主霍乱,冷气吐酸水,乃饮食不消,皆行气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气故也,多用醋磨。郁金入心亦入肝,专主血分,亦散肝郁;术与三棱专能行气破积,姜黄行气破血,入脾为多。

简误:蓬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若夫妇人、小儿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真气,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气凝结,饮食积滞,亦录与健脾开胃,补益元气药同用,乃无损耳。

《雷公炮制药性解》:蓬莪术,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开胃消食,破积聚,行瘀血,疗心疼,除腹痛,利月经,主奔豚,定霍乱,下小儿食积。按:蓬莪术与三棱相似,故经络亦同,但气中血药为少异耳,性亦猛厉,但能开气,不能益气,虚人禁之,乃《大全》谓气短不能续者亦宜用之,过矣。即大小七香丸、集香丸,都用以理气,岂用以补气乎。欲其先入血则醋炒,欲其先入气则火炮,三棱亦然。雷公云:凡使,于沙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之。

《本草乘雅半偈》:蓬莪术(宋开宝)

好者尤称毒药,不得轻下毒手。

苦辛温,无毒。

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曰∶生西戎、广南诸州,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间。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色青白,长一二尺,大五六寸,颇类荷。五月黄花作穗,花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下,状如鸡鸭卵,大小不一。好恶并生,恶者有毒,西人取之,先放羊食,不食者,弃之。陈藏器云∶一名蓬莪,黑色;二名术,黄色;三名波杀,味甘有大毒也。修事,九月采术,削去粗皮,蒸熟曝干,临用时,于沙盆中醋磨令尽,然后火畔干,重筛过用。

曰∶蓬莪术,恶草也。根形如卵,好恶并生,恶者大毒杀人,好者毒药攻疾。谐声逢我戍,若逢君之恶,取戈自持,击伤以灭之也。气味辛温,对待冷恶疰鬼为因,变迁种种形证,非此入破,未易剪除耳。

《本草易读》:莪术

内容:醋炒用。

辛,苦,气温,无毒。破血行气,消积去瘀,开胃化食,通经解毒。疗心腹诸痛,解气血诸结。奔豚癖之疾,霍乱吐酸之。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浙省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荷。根如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

一切冷气,抢心切痛,发即欲死。醋煮莪术二两,木香两,为末醋下。(验方第一。)

久患心腹痛,时发时止。同上。(第二。)

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同干漆末酒下。(第三。)

《药性解》:莪术,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开胃消食,破积聚,行瘀血,疗心疼,除腹痛,利月经,主奔豚,定霍乱,下小儿食积。

按:莪术与三棱相似,故经络亦同,但气中血药为小异耳,性亦猛厉,但能开气,不能益气,虚入禁之,乃《大全》谓气短不能续者亦宜用之,过矣。即大小七香丸、集香丸,都用以理气,岂用以补气乎。欲其先入血则醋炒,欲其先入气则火炮,三棱亦然。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温,有小毒。走肝经。善破气中之血。

通月经,消瘀血,疗跌扑损伤,血滞作痛。在中焦攻饮食气滞不消,胃寒吐酸膨胀;在下焦攻奔豚痃癖,冷气积聚,气肿水肿。制宜或酒或醋炒用,或入灰火中煨熟捣切亦可。但其性刚气峻,非有坚顽之积不宜用。

《本草新编》:莪术,味苦、辛,气温,无毒。入肝、脾二经,血分中药也。专破气中之血,痃癖可去,止心疼,通月经,消瘀血,治霍乱,泻积聚,理中气。乃攻坚之药,可为佐使,而不可久用。专入于气分之以破血,虽破血,然不伤气也。

蓬莪术与京三棱,同是攻坚之药,余舍三棱而取蓬莪者,以蓬莪破血,三棱破气也。夫血乃有形之物,破血而气犯不伤;气乃无形之物,破气而血必难复。气不伤,易于生血;气不复,艰于生气耳。

或问莪术入于气分之中以破血,吾疑血破而气亦破矣。夫入气以破血,又贤于入血以破气乎。莪术入气以破血,三棱入血以破气。虽气血俱不可伤,而血郁于气之中,不得不消血也。然而,消药必伤气血,与其消气,不若消血,况原病于血之瘀也。蓬莪术专消气中之血,但破血而不破气。血有可破而破之,气无壅滞,无可破也,又宁破气哉。

《本草备要》:泻,破血,行气,消积。

辛苦气温。入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能通肝经聚血。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痃癖。酒醋磨服。痃,音贤,小腹积。痃癖多见于男子,癥癖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同治积聚诸气良。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下宜专用下药,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正旺则邪自消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

按:治积诸药,神曲、麦芽化谷食,莱菔化面食,硇砂、阿魏、山楂化肉食,紫苏化鱼蟹毒,葛花、枳具消酒积,麝香消酒积、果积,芫花、牵牛、大戟行水饮,三棱、莪术、鳖甲消癥瘕,木香、槟榔行气滞,礞石、蛤粉攻痰积,巴豆攻冷积,大黄、芒硝攻热积,雄黄、腻粉攻涎积,虻虫、水蛭攻血积。虽为泄剂,亦能益气。王好古曰:故治气短不能接续,大小七香丸、积香丸,诸汤散中多用之。

《本经逢原》:蓬莪术入肝破血,治妇人血气结积,痰癖冷气,跌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通肝经聚血,盖此药专破气中之血也。按:蓬莪诚为磨积之药,但虚人得之,积不去而真已竭,更可虞也。须得参、术健运,补中寓泻,乃得力耳。

《本草从新》:蓬莪术

内容:泻、行气破血、消积。

辛苦而温。主一切气。又能通肝经。聚血行气。消瘀通经。化食止痛。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癖。(酒醋磨服、、音贤、小腹积、癖多见于男子、症瘕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病、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冲至心下、治之不宜专用攻伐、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中恶鬼疰。(脏腑壅滞、阴阳乖隔、鬼疠凭之、利气达窍、邪无所容矣。)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竭。兼以参术。或庶几耳。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气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得配本草》:音述,一名蒁药。得醋、酒良。辛、苦、温。入足厥阴经气分。破气中之血。凡气血凝结作痛者俱效。配木香,疗冷气攻心。使阿魏,治小儿盘肠。(积邪破也。)此物极坚硬难捣,须面裹煨透,乘热捣之。以醋炒,或以酒炒,能引入血分。或磨用,宜合参、术,不损元气。病患积块,攻之始破其结,补之益助其邪。然攻之不得其方,致令元气日亏,积聚愈逞,医者每致束手。当此惟有外用散气消积膏药,内用补气滋阴等剂,庶几攻补并得其效,莪术非可轻进也。

《本草求真》:[批]泻肝气分之血。

莪术专入肝。辛苦气温,大破肝经气分之血。盖人血气安和,则气上血通,血与气附。一有所偏,非气盛而血碍,即血壅而气滞。三棱气味苦平,既于肝经血分逐气;莪术示辛温,复于气分逐血。故凡气因血窒而见积痛不解,吐酸奔豚,痞癖癥瘕等症者,须当用此调治。按之应手为癥,是因伤食所得;假物成形为瘕,是因伤血所得;见于肌肤,可见为痞,是因伤气所得;结于隐癖,不见为癖,是因积聚所得。五积;肝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形如覆杯,有头有足,如龟鳖状;心积曰伏梁,起于脐上,大如手臂,上至心下;脾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肺积曰息奔走之象,或上或下,亦无定时。《经》曰:大积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故去积,须以甘温调养。又曰:壮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成病。洁古云: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故养正则邪自除。俾气自血而顺,而不致闭结不解矣。但蓬术虽属磨积之味,血积宜用桃仁、山甲、干漆、大黄、虻虫、蓬术、瓦楞子;痰积宜用半夏、南星、白术、枳实、礞石、硝石、风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水积宜用大戟、甘遂、荛花、芫花;酒积宜用干葛、神曲、砂仁、豆蔻、黄连、干姜、甘遂、牵牛;茶积宜用山楂、陈魏、硝石;虫积宜用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使君子、鹤虱;疟积宜用桃仁、鳖甲、草果。若虚人服之,最属可危,须得参、术补助为妙。

《本草便读》:莪术

辛苦入肝脾。破气行瘀磨积聚。温香疏脏腑。除痰散滞逐寒凝。(莪术肝经气分药也。能破气中之血。辛苦而温。性刚猛。善克削。攻一切癖积聚。血凝气滞等证。每每与三棱并用。或嫌其峻厉。当以醋炒用之。)

《本草撮要》:

内容:味苦辛。入足厥阴经。功专破气中之血。得木香疗冷气攻心。得阿魏治小儿盘肠痛。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气分。或醋磨酒磨或熟用入血分。堕胎。虚者忌服。

《本草害利》:

〔害〕凡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忌之。若崩中淋露,皆应补气血,凉血清热则愈。一切辛走之药,法当所禁,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气已竭,兼以参术,或庶几耳。〔利〕辛苦,而辛入肝经,治气中之血,破血行气,消瘀止痛。若须用与健脾、补元之药同用,无损耳。得酒醋良。〔修治〕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入气分,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血分醋酒磨。

《本草分经》:辛、苦,温。主一切气,能通肝经,聚血破血,行气攻积,通经。

《本草择要纲目》:蓬莪术

内容:(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干。重筛过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乘热捣之即碎如粉。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分也。)

苦辛温无毒。

心腹痛。中恶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破癖冷气。以酒醋磨服。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通肝经聚血。

《玉楸药解》:味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破滞攻坚,化结行瘀。蒁,俗作术,消癖块,破血癥,化府脏痼冷,散跌扑停瘀,通经开闭,止痛散结。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耆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药物恒有独具良能,不能从气味中窥测者,如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而耳食者流,恒以其能消坚开瘀,转疑为猛烈之品而不敢轻用,几何不埋没良药哉。

三棱、莪术,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芪六钱,三棱、莪术各三钱,或减黄芪三钱,加野台参三钱,其补破之力皆可相敌,不但气血不受伤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

《饮片新参》:

形色:色淡紫,中有白点,形似川郁金,稍枯晦。性味:香宣苦温。功能:祛瘀,通经止痛,消癥癖。分量:一钱至三钱。用法:生用,或醋炒。禁忌:热瘀,及气血虚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秋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

《玉楸药解》黄元御醋炒用。

1.莪术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2.莪术挥发油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莪术醇有抑瘤作用;莪术油可通过免疫系统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增强而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同时还有放射增敏性抑瘤作用。

3.莪术挥发油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以帮助消化,对各种胃溃疡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4.莪术、莪术醇浸膏及倍半萜化合物有明显抗早孕、抗着床作用。

5.体外实验表明,莪术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6.莪术油还有消炎作用。

7.莪术油、莪术醇对白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整理编辑/唐鹏)

(审核校对/裴子凯)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百癣夏塔热片痘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jx/2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