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开幕
11月26日上午,龙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会议中心开幕。
今天的会议中心气氛庄重热烈,大会主席台帷幕中央高悬的金色国徽熠熠生辉,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报告席上没有鲜花点缀,主席台前也无绿植装饰,简朴、务实的会风扑面而来。
来自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余名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县60万各族群众的重托与期盼,满怀信心、精神饱满地步入会场,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谋科学发展大计,共绘“十三五”发展蓝图。
周云、刘昌刚、余佳祥、刘冬生、陈忠耀、吴少叶、向义付、石红梅、李开进、唐晓萍、曹长友、聂毅、杨波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贺代贵、蔡龙、刘昌顺、符家波、刘昌荣、刘文霞、邓炜、李凯航、印道其、黄勇、杨厚平、郑慧侠、严许艾、刘辉、聂春辉、程可斌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
大会执行主席由周云、余佳祥、刘冬生、陈忠耀、向义付、石红梅、李开进、唐晓萍、曹长友、聂毅、杨波、田光治、黎定国、游先明、魏福生担任。
此次大会应到代表人,因事因病请假5人,实到代表人,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余佳祥主持。
州委换届指导组和换届风气现场监督组相关领导来到大会指导工作。
上午9时30分,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代理县长刘冬生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大部分:一是年以来工作回顾;二是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三是年工作安排。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Jiedubaogao年以来工作回顾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全县生产总值(GDP)由年的49.34亿元增加到76.8亿元,年均增长9.1%(预计数,下同)。
财政总收入由3.35亿元增加到7.03亿元,年均增长20.4%。
规模工业增加值由3.25亿元增加到5.18亿元,年均增长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8.1亿元增加到62.86亿元,年均增长2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16亿元增加到37.94亿元,年均增长13.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1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9%。
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7.9:23.5:48.6调整到26.1:20.4:53.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一是交通建设成绩斐然。
初步形成了“1条铁路、2条高速、3条连接线、4条二级路”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黔张常铁路建设快速推进,龙永高速全线通车,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实现开工,龙永二级公路、洗洛至里耶二级公路和龙永高速农车至洗车、狮子头至县城连接线建成通车,石牌至洗洛、洗车至里耶二级公路年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成公里,实现了99%以上的村(社区)通水泥(沥青)路。
二是水利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7亿元。
石羔水厂集中供水工程完成投资万元,主体和应急水源工程竣工验收。
龙潭河水库和楠竹坪水库启动建设。
“五小”水利工程投资2.63亿元,已全面完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9处,解决了12.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果利河县城段治理一期、酉水河华塘新区段综合治理等工程完工,启动了果利河县城段治理二期工程。
完成了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新建改造变电站6座、线路千米。
三元、湾塘、英雄、西湖等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全部完成,启动了紫金山、冷水溪、贾坝3座水电站电气化改造工程。
县内并网电厂的装机容量达70.8兆瓦,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显著加强。
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千里生态走廊建设和省级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林业用地面积增加1.3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4.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74%。大力开展美丽龙山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成功创建茨岩塘镇等9个省级生态乡镇和石羔街道泗坪村等19个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县创建初见成效。
(三)产业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粮食播种面积达62.5万亩,产量20.1万吨;
烤烟稳定在6.6万亩以上,产值2.5亿元;
百合发展到8.6万亩,产值9.9亿元;
柑橘发展到14.3万亩,产值2.1亿元;
蔬菜发展到9.8万亩,产值2.5亿元;
中药材发展到5万亩,产值2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家,培植农机专业大户50余户,发展养殖大户余户。“龙山萝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山喜乐鲜百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石牌镇、里耶镇比耳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
二是新型工业逐步壮大。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9家,其中新增12家。累计完成工业总投资29.2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45.6亿元,产销率达99%。完成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编制,成功申报省级工业集中区,一期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成投资1.5亿元。
三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里耶、惹巴拉成功纳入大湘西两条旅游精品线路,乌龙山大峡谷、洛塔石林等精品景区不断提质,茨岩塘、兴隆街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影响力日益彰显。
里耶生态文化景区完成投资7亿元,启动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历史街区整治、秦风大道等工程。
惹巴拉影视基地、民宿酒店等6大工程开工建设。
全县旅游酒店发展到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9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四是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8个,签约资金.98亿元,到位资金72.38亿元。
省百城千镇县乡流通再造工程、“湘西为村”推广平台等项目全面启动,湖湘商贸广场、亿利购物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基本建成,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
物流企业发展到11家,从业人员达1余人,城乡物流业快速发展。
(四)城镇功能明显提升
一是城镇规划更加科学。
新一轮城市总规及新老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县城区人口2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
村镇布局和镇区规划全面完成。完成了苗儿滩镇捞车河村、里耶镇街上村两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完成了苗儿滩镇六合村、里耶镇长春村等6个传统村落发展保护规划和里耶镇比耳村、桂塘镇乌龙山村等10余个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总规、控规、详规”配套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
二是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大力推进城区提质扩容,加速启动了华塘新区、城东片区、高铁新区等片区建设。
实施重大城市建设项目41个,新建了新城大道,改造了岳麓大道;老城区市政道路改造、地下商业步行街和龙凤广场项目全面完成;华塘商居城、滨江大道酉水河沿河风光带、果利河沿河绿道、土城坝综合开发、皇仓坪森林公园绿道建设等项目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硬化村间道路公里,改造农村危房户、特色民居栋,新架路灯余处,改厨改厕余户,新建垃圾焚烧炉43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三是城乡管理更加规范。
狠抓城乡同建同治,突出市容市貌整治,县城区、里耶古城区在全州率先实施环卫市场化营运,个村(社区)落实专人保洁,新建13个免费洗车场,规范渣土运输,对城区乱停乱摆、占道经营、违规载客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和管理秩序明显改观。
大力开展“两违”整治,依法强制拆除“两违”建筑处,制止违规抢搭抢建80余起,处理涉及“两违”公职人员77人,违法违规建设和扰乱征地拆迁秩序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启动城乡公益性墓地建设,加强村民建房和临时用地管理,规范用地审批程序,城乡土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精准扶贫深入推进。
建立了“县负总责、部门联动、镇村主体”的领导机制和“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累计投入资金5.03亿元,扶持个贫困村和高寒村,实施了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教育、转移就业等,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3万人。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3.28亿元,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建设保障性住房2.1万套,基本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创业就业成效明显。
三是教育体育快速发展。
累计投入10.5亿元,实施了城区学校提质扩容、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保育式学校建设等项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经验在全国推介,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本一上线人、本二上线人,24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成功承办了州第十三届运动会;组团参加了省第八届民运会,我县勇夺16块金牌,名列全省第一,获得年省第九届民运会承办权。
四是文化科技成果显著。
文艺创演精彩纷呈,创作各类优秀文艺作品余件,获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奖励30余项,参加国际性活动4次、全国性活动20余次,成功举办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惹巴拉”和中国湖南龙山土家舍巴日活动。
品牌创建卓有成效,国字号品牌达40余个。
科技创新再创新高,《土家织锦》湖南省地方标准成功发布,申请专利余件,授权专利余件,承担省、州科技计划项目27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收入过亿元。
五是卫计事业不断进步。
医院完成投资1.62亿元。
投资万元新建和改造了村卫生室80所、卫生业务用房1.2万平方米。
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例。
新农合累计兑现补偿万人次11亿元,基本药物制度累计为群众减负万元。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奖补标准进一步提高。
(六)社会管理常抓常新
一是安全生产监管有力。
坚持以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为抓手,突出安全警示宣传,狠抓安全隐患整改,强力推进采石场整治整合,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整改重大安全隐患80处,依法关闭小煤矿7家、采石场家,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经营点20家,销毁非法经营烟花爆竹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是信访维稳常态推进。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案件三级责任体系和分类处置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和坐班接访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人次,承办上级转办交办信访案件起,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5件,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综合治理不断加强。
累计开展城区交通环境、市容市貌、缉枪制爆、网吧、重点工程企业、校园周边环境等集中整治行动38次。投资3余万元,建设了网格化管理中心,安装了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和16万块门楼牌,完成了个城市网格、2个农村网格划分。建立了综合情报网络体系,调处社会矛盾纠纷起,破获刑事案件起,查处治安案件件,逮捕人,社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
(七)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五”普法圆满完成,公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件、政协提案件,办复率达%。制定了《龙山县依法行政实施办法》《龙山县行政执法监督办法》《乡镇行政综合执法实施意见》等文件,公布了县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行政执法依据,向州人民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报备县政府规范性文件余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是政务服务不断完善。
2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点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三进”模式(人进中心、权进中心、事进中心)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制深入推进。对56个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取消27项、调整24项,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广泛应用,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及服务全程代办,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2万余件,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县长热线”、电视问政、为民办实事综合满意率达91%,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白殿治疗白点医院网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