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化州,有一种柚子,叫做“化州柚”,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
化州柚就算是成熟了,个头也比其他品种的柚子小一些,化州柚的中柱是半空心的圆形,最重要的区别是,无论橘子还是柚子,它们的外皮都是光滑的,而化州柚的外皮,却长满的茸毛。它的味道又酸又苦,无疑,作为水果,它是一个失败品,所以最早这些柚树都是野生的
没想到,后来它被人慧眼识珠,跳出水果界,找到了它独特的价值。
传说北宋时的范祖禹被贬化州,他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一名帮手,他在路途上患了咳嗽病,而且很严重,他到了化州后住在县衙里,县衙里有一株化州柚树,树下有一口水井,它的花掉到井里,范祖禹用落入此柚子花的井水泡茶,慢慢地,他的病就好了,人们就发现此柚子可以治咳嗽,中华人民的智慧真不是盖的,要不是细心发现,可能此宝“柚”就真的被淘汰了。通过不断摸索,明清时人们已经知道化州柚未成熟的幼果药效最好,加工炮制的工艺也逐渐成熟,此幼果后来被人成为“化橘红”,现在人们都无法知道古人为什么要把这种柚子树叫做橘红树。
化橘红在每年四月份开花,七八月份青果长到直径10cm左右,当地人就开始把橘红果采摘下来,所以,在初冬时节,很多地方的果园里,成熟的柚子还挂在树上,但是在化州柚子树上却很难寻到一个柚子。七八月份摘下来的化橘红幼果首先要清洗干净,然后在开水中略微烫一下,随即捞出来,送入烘干设备,干燥之后,就可以用来入药,因为疗效显著,自明朝开始被朝廷列为御药,享誉大江南北。估计其他柚子也想不到,化州柚后来居然变得这么有范,这么难吃的水果居然可以入药,而且其他地方想移植,得到的橘红疗效比化橘红的逊色很多,就不是真正的化橘红了。
化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达22摄氏度,降雨量超过毫米,这样的自然条件,在国内不多见,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种植化橘红区的土壤有一种特殊的矿物,叫金礞石,金礞石本身就有祛痰的作用,化橘红因为生长在含有这些成分的土壤里,也就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祛痰治寒咳的效果。独特的气候和地质环境,才成就了真正的化橘红。
经过不断研究,化橘红的药效不断被挖掘,还被制作成果茶、花茶单品,平时喝喝茶就能治好咳嗽气喘,还能理气消腻等等。现在正宗化州正毛橘红果零售价甚至达到-元/斤,化州柚可以说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摇身一变,成为了值钱的香饽饽,带上当地人们发家致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