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东华之東王詩

漢元光鏡銘其一(漢·佚名)   

漢造作尚方明竟,幽煉三商。周照無極,山海光明,長樂未央。

富且昌,宜侯王。□命長壽,官位至三公。壽如東王父,西王母仙人。

正會詩(魏晉·曹植)

《詩紀》從《類聚》作元會詩。又題下注云。晉禮志漢儀有正會禮。正旦受賀。公侯以下執贄來庭。二千石以上昇殿稱歲後作樂燕饗。魏帝都鄴。正會文昌殿。用漢儀。

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爲嘉會,讌此高堂。尊卑列敍,典而有章。

衣裳鮮潔,黼黻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遝,充溢圓方。

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嚼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

願保茲善,千載爲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若東王。

次韻李次仲赴巨山張舍人招贈之什(宋·蘇籀)   

君無吟秋草,螢飛而露濕。曼倩古豪英,羨門深抆拭。

五難背生路,九鑰探金碧。烏龍因師指,龜峯森郡?。

張羅候鳧影,過客紛如織。子房河上翁,揮犀高讌席。

噓呵棗如瓜,肉眼殊未識。西母掬露醒,東王漿霞赤。

至哉高尚公,著書不靳惜。髻珠曩許學,玉版援金筆。

仙階三洗髓,短生幾兩屐。岧嶤法身像,褒博烏紗幘。

焚沃覬有遭,稽首悲涕泣。妙訣付神水,悃誠如皎日。

升降摩頂踵,抽添而損益。勞生息奔迫,頹齡飛鳥急。

希求九陽聚,何憚一千夕。近期赤水中,先覩玄珠得。

上雲樂(元·耶律鑄)   

金天老文康,平居隘神州。金丹清真仙,相將汗漫遊。

同流六合栖遲七丘,涉歷八表盤桓十洲。鵬其化,龍其變。

地軸為之回其運,天輪為之平其轉。日域為其上陽宮,月窟為其清涼殿。

鸑鷟是家雞,狻猊是家犬。真樂萬春為局促,待把三光更舒展。

非聖不足知,天長將地遠。扶桑有時枯,蒙汜有時竭。

南山有時摧,鈞天有時闋。殊度仙曲擬進帝闕,九成玄雲六變絳雪。

五色成文而不亂度,可插振芳聲騰浩劫。上天下地惟康老,畢竟誰能知歲月。

玄都仙伯,太山老叟,延致異鳥,名曰希有。一翼左覆東王公,一翼右覆西王母。

得人備羽駕,故能出入遊造化,逍遙巡宇宙。感麟鳳,在郊藪,至道之國常為稱首。

驟來轍敢戀月明,表其老耋知去就。擁仙仗,攜仙友。

褒拜聖君奉神祝,鳳簫在前鼉鼓在後。玉笙在左,錦瑟在右。

作天樂,獻天授(天授樂名)。若鸞自歌鳳自舞,焚返魂香頂玉斗。

健舞起自補天年,浩歌發自談天口。仍倚鳳臺曲,鳳凰和九奏。

南極老人稱觴北斗挹酌天酒,願與九州四海同上千萬歲壽。

三青鳥(元末明初·楊維楨)   

翩翩三青鳥,来自西王母。作使東王公,請致東王語。

白日不有夜,四時長為春。天上神仙宅,地上羲皇人。

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元末明初·劉基)   

君不見大瀛海,中有神嶽如崑崙。周遭四城五十里,石骨纏繞扶桑根。

琪華爛日珠炫夜,翠樓玉殿虎守閽。鍾山燭龍在其北,兩眼燁煜如朝暾。

仙人東王公,掌握天紀弼帝尊。長虹為轅龍作馬,飄然乘風,白日在下,弱水蕩蕩,無力可負芥,自從大禹刻石之後來者寡。

彼秦之皇,其貪如狼,而漢之武,其欲如虎。樓船萬斛室巍巍,欲到不到風掣之。

徐市蜉蝣身,乃欲邀安期。文成五利小竪子,羊質彊使蒙貔皮。

神仙大咲起濤浪,射魚海上夫何為?

遠遊篇(元末明初·劉基)

三山六鼇背,翠水扶桑東。雞鳴上海日,海面玻瓈紅。

仙人騎鸞鳳,呼我游雲中。雲中有金闕,謂是天帝宮。

明星列兩藩,琪樹光玲瓏。太一坐端門,白髮映青瞳。

授我玉篆文,赤蛇蟠九虹。出入元化先,壽命齊老童。

因逢青鳥使,遂造東王公。素女如蓮華,歌喉絃管同。

顧盼動環佩,振迅若輕鴻。化為五色光,倏然隨長風。

周玄初祈晴诗(明·丘民)

阏逢岁之半,白祲白如烟。野人不敢出,封户听雨眠。

梦跨苍精龙,六丁相后先。手持五色石,直欲补漏天。

刚风忽引去,天门方洞然。忽见一道士,青眉长娟娟。

绿章褵紫霞,稽首上帝前。上陈太守辞,下述万姓癫。

稌无一尺苗,潦涵累百廛。阴霓走白日,黑蜧嘘长川。

百怪不自珣,三光何由宣。帝怒叱力士,磔裂无留连。

即遣东王公,高掣羲和鞭。金鸡恍惊觉,日出榑桑颠。

鈞天曲(明·朱誠泳)

飛逰欝羅境,稽首東王公。開軒臨法座,置酒燕靈宫。

紫雲歌玉女,瓊漿酌金童。揮刀麟脯細,入筯鸞膏空。

鳳簫聲嫋嫋,鼉鼓鳴逄逄。投壺起天笑,吹律回春融。

燕罷百神散,樂闋萬舞終。歸来倚餘醉,憑虛馭剛風。

醉中放歌五章其五(明·胡應麟)   

君不見東王公,金莖瓊醴延青童。君不見西王姥,高宴瑤池萬粧舞。

白雲在天丘陵出,青雀飜飛報漢武。列仙羣聖三百六,笑揖天姝美如玉。

東方小兒下界遊,蟠桃三熟仍三偷。蹔解貂裘換雲液,我欲乘風上八極。

題桶底仙山圖(明·顧祿)   

昔人夜投逆旅中,戲將指爪呈神工。颼颼逸響如飄風,桶底刻出蓬萊宮。

狀如六鰲擁虛空,戴山出沒滄溟東。瓊臺瑤闕知幾重,千門萬戶遙相通。

儼然中坐一老翁,星眸霞臉冰雪容。群眞左右來相從,或翳白鳳騎靑龍。

女仙七十如花紅,各執樂器笙與鏞。鈞天一曲奏未終,雙成勸酒琉璃鍾。

谷神長生壽無窮,出入造化超鴻濛。我欲上天夬紫虹,高步去逐東王公。

翩翩者鶴賀吳子重闈榮壽三首其一(明·黃佐)   

山陰之州山里,吾廣僉憲吳子家焉。駢珪疊組,遐壽多男,浙東華族未能或之先也。乃祖封君,平生蕭然雲壑,課子詩書,其八十初度以十月。乃父憲副陳臬建績,顯揚光裕,其六十初度以十有二月。賀賓鼎來,芳筵再設,衣冠萃止,有儼維列。二翁迭宴,相去僅逾月耳,人以為難。且封君自刑部郎進階,服色視憲副實同,人又皆榮之。夫運際重熙,家逢重慶,固已難事。而重慶之中重壽且榮,豈非鮮哉!且封君有玄孫,憲副有曾孫,而子若孫復多賢,又人所極鮮者,自非聖天子重華之化薰為太和而重積德以承之,其曷以臻茲!於是同寅相率而歌重榮之,歌曰:

亭亭州山陰,松竹何青青。上有九苞羽,下有千歲苓。

棲息東王公,照耀南極星。鵾絃沸瑤席,繡幄開雲屏。

奕葉惠文冠,執法天子庭。佩結蒼精龍,金緋明玉映。

歡聲徹霄漢,恩波告冥冥。

夢游仙與張德潤琴士(明·黃佐)

天門洞開鬱嵯峨,胎仙導節度絳河。麟車珊珊鳴鳳珂,飆臺萬仞超太羅。

東王西母相經過,琴心三疊調元和。夢回台斗光盪摩,彩雲縹緲流空歌。

將泛海入中華作(淸·洪繻)   

颷輪發出東瀛東,臺灣水與吳淞通。五嶽三山禽慶志,五湖四海范蠡風。

久閉島上如樊籠,山水瑟瑟無歡悰。有樹髡比湘君赭,有石血見秦鞭紅。

欲向方壺覓員嶠,奈無黃平、乏赤松。放櫂滄溟遊萬里,此行或遇東王公。

中原今已霸圖空,龍蟠虎踞空匆匆。碧水千迴留古蹟,青山一髮餘高蹤。

我從世外追溫伯,有目不送南飛鴻。拌以雙屐踏萬里,一躡岱頂登高嵩。

昂頭緲緲白雲峰,手擷仙人青芙蓉。歸來袖裏乾坤大,遊笻且化葛陂龍。

己亥雜詩其二六七(淸·龔自珍)

電笑何妨再一回,忽逢玉女諫書來。東王萬八千驍盡,為報投壺乏箭才。

听周紫海先生话海外三山之胜(淸·董思凝)   

尘世难向蓬莱游,空怀三山缥缈之银楼。年光弹指如飞电,安能一室兀坐生烦忧。

懒云先生负奇气,青瞳绿发仙人俦。与余素心授宝诀,人间何处无丹丘。

更言曾厕仙人里,天风飒飒云雾起。左携东王公,右携赤松子。

仙山迢迢高入云,方壶员峤气氤氲。侧身俯视小天地,鸾嘻凤噭空中闻。

忽然驾岱舆,羽盖斑麟车。琪花杂瑶草,六甲备行厨。

于是振衣长啸,蹑足云巅。沧海一掬,万山如拳。白鹤翔兮凌厉,神龙下兮蟠旋。

双童醉舞兮婉转,素女含笑兮翩跹。螺书薤篆人不识,赤文绿字谁与传?

我不知方丈之峰几万里,扶桑之木几万年?白眼悠悠诚下士,欲往从之道如咫。

古来慧业多能仙,何必丹砂与玉髓。秦皇汉武非仙才,鞭山驱石何为尔?

诗成笑傲俯人寰,天惊石破开心颜。朱草纷披谁处所,白云苍莽何时还?

上一回向大家匯報了《東華是不是就是東華帝君》的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是仙界的名稱,仙界的建築名稱,或神仙聖境的一方諸侯國的名稱,或是東方之光華,東方生發之木氣的名稱如“東華至真之氣”,以及華夏正統期間的青華大帝,東華大帝,東王公,木公的治所轄區府邸聖域所在。並無充分資料證明在兩宋滅亡之前有的名稱的出現和存在。看來極可能是在蒙元殖民地時期加封的,同時屏蔽或者忽略了,,,等華夏神州正統文化中的神仙體系中的名號。至於加封和褒揚的細節和動機,我們在此後再單獨探討。

從以上詩文來看,可以姑且得出以下結論:

古人詩詞中包括元清時期詩詞,沒有提及,而是或者。而在元清時期提及的則在今日所能夠看到的宋亡之後的宗教文獻,全真教文獻或者比如《三教搜神大全》之內。由此可見,假如真的是蒙元時期才開始因為當局加封而出現了,但是他當時也只是在宗教界或準確說是在道教界甚至更準確說是在全真教範圍內比較有影響,在整個國家的群眾意識形態之中,還是的影響力根深蒂固。那麼蒙元究竟為什麼要加封褒揚和強調並且疑似而事實上已經屏蔽了的名號,以及今日的傳媒界又為什麼突然抬出大加褒揚和傳播以圈粉呢?我們接下來會繼續探尋。

附錄:

關於道教和華夏正統主權獨立時期的文獻資料記載的有關東王公,木公,與東華帝君方面的資料。

---

卷之一中的之中:

長子,高上元始化生南極長生大帝君,任高上神霄玉清王,職太陽九炁玉賢君玉清保仙王,諱混洞,字曜華。

次封保生大君,任東華帝君,職青華帝君玉清太和王,諱泳洞,字曜煙。

次封掌命大君,任蓬萊靈海君,諱濛洞,字曜靜。

次封護命大生君,任蓬萊西元大帝君,諱泛洞,字曜文。

次封明皇大君,任東井大帝君,諱沐洞,字耀靈。

次封非卿大君,任清都帝君,諱清洞,字耀機。

次封南極大君,任清靈帝君,諱沃洞,字耀神。

第八子封北臺大君,任九天都衛玉霄紫清中皇大君,諱沈洞,字耀元。

而且他這裡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前面是“東華帝君”,後面又“職青華帝君玉清太和王”,不得不令人懷疑是否在兩宋華夏正統獨立之主權政府滅亡之後在漫長的蒙元和滿清時期為了配合他們另起爐灶抬高再造出來的全真教主有關。從精通雷法並且也有詩詞讚頌神霄派開山祖師林侍宸真人且極有可能就是神霄派傳人或宗師的白玉蟾真人的詩詞中提到來看,這裡有可能是。

其他文獻記載則為:

如《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

或: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或,如

雲笈七籤·九十七

漢初童謠歌一首並序

漢初,有四五小兒戲於路中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

時人皆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拜焉,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言仙人得道升天,當揖金母而拜木公也。自非沖虛登真之子,莫知其津矣!

或,如:

太平廣記卷第一神仙第一

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王公。葢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居於雲房之間。以紫雲為葢。青雲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億萬計。各有所職,皆禀其命,而朝奉翼衛。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隸焉。

或:如

仙傳拾遺卷一唐國師杜光庭

木公[太平廣記卷一著錄,文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說郛卷七諸傳摘玄引,均係刪節。]

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陽〕(王)公[「東陽公」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正。]。蓋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百物」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六作「萬神」。]。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

或如:

續仙傳-卷下五代沈汾

隱化八人之司馬承禎

先生之謂。有弟子七十餘人。忽曰:吾玉霄峰束望蓬萊,有靈真降駕,今為東海青童君東華君所召,必須往。俄頃化去,如蟬說蛻。

綜上可見,並沒有提到的名號。那麼“東華”又究竟是如何與“東王公”和“木公”結合在一起的呢?

《墉城集仙錄·金母元君傳》唐杜光庭

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這是筆者目前找到的一個將“東華”與“木公”結合起來的在華夏正統主權獨立政權時期的文獻記載。但是,這裡提到的是“東華至真之氣”,,,

而關於體現“三教合一”的《三教搜神大全》中提到的“東華帝君”的解釋,因其中提到“元世祖”的封號“東華紫府少陽君”,可知此書是成書于蒙元殖民地時期且秉承蒙元異族殖民政權之宗旨並且提倡“三教合一”思想的一部非華夏正統主權獨立自主時期的著作,這裡暫且不予以具體說明,之後會單獨寫一篇予以詳細闡述。

---此為多年前未發佈之文稿。

汉学道学研读尋覓大道的足跡,再造神州的文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gz/6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