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
有一种产业,支撑了一座城市,
有一门手艺,传承了几个千年,
它的名字(景德),赐名于皇帝的年号,
它的谐音(昌南),让陶瓷与China同名。
宝贝
就是这样一座活态的博物馆,
孕育了一场沉浸探寻的博物馆课程,
千年的活窑口,每一刻都再现着历史,
窑砖里弄,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更是小镇抹不去的记忆。
几千年来窑炉里的烟火经久不息,
祖辈们曾俯身在坯房里,劳作在窑火旁,
担着瓷器在狭长的里弄穿行。
砌成墙的窑砖上留下斑驳的符号,
那些釉斑、图形、文字、印章,
都是当时的大窑户刻下的印记,
暗藏着开启历史的密码。
破旧的里弄,也曾是童年里冒险的天堂。
在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记忆里,
这些活着的人文和摸得到的历史,
成为了古镇的脊梁,瓷都的载体。
宝贝
你去过很多的博物馆,
总会跟在讲解员阿姨身后抛出十万个为什么?
可是这些古法工序、烧造工艺,
不是所有博物馆里都能重现。
你是否会觉得可惜,
“我也想亲手盛给爸妈一碗茶”,
出生在“一零”后的你,
没有经历却也想留住传统里的那些文化。
宝贝
你听过很多睡前故事,
但那些有很多都是神话里的虚幻和童话里的想象。
你想要体验一段真实的故事,
这一次,我们好好说,
讲好属于我们的真实的中国故事,
不再用过去的方法,培养现在的你。
宝贝
你知道景德镇吗?
听在那生活的老人们说,
那里曾经“为6亿人民造饭碗”,
现在为好多年轻的哥哥姐姐们造梦。
那套你最喜爱的青花瓷碗,便是从那座城市而来。
原来我们家也有景德镇的四大名瓷呢~
宝贝
那里有热闹的“创意市集”,
夜间开摊至晓而散的“鬼市”,
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神秘感和江湖味。
平日里商店难寻的奇特物件,在那都能亲眼目睹。
好想看你淘到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时,
是怎样的轻松与惬意?
宝贝
你知道中国龙的故事吧,
可是你从来没有见过化石之外真正存在的龙。
听说景德镇有条斜卧山坡,
一年吐火一次却闻名世界的“卧龙”,
还有一位“守龙爷爷”,45年陪着自己的“孩子”,
每到窑火点燃的时候,都是这条龙腾飞发光的时候。
宝贝
每天被机器人“小雅”叫醒的你,
周围都是信息时代的科技产物。
生活添了不少便利,却又好像有些缺失。
直到你看到老照片里那些再也没出现的物件,
你说:“这些东西真酷!”
那是上一代人,生活里所有幸福的时刻。
“妈妈,那我也可以去看看吗?”
“当然!,妈妈陪你!”
一起捏出再也不会消失的陶瓷版旧物集,
串联起两个时代的组合记忆。
宝贝
接下来我们一起开启
这一场触碰陶之魂的博物馆探秘之行啦~
博物馆课程一
《陶器历险记》
《我的造窑日志》
从一件陶器的诞生,到亲手搭建的窑炉,引导孩子完整体验乐烧的制作流程,感受温度让泥土的重生,火与土的共舞,再现炙热的烧窑史。从视觉到触觉,到真实的经历。
博物馆课程二
《一片古青花瓷片的前世故事》
从青花的历代传承与演变积淀的过程中,倾听青花纹饰背后的故事,感知当代的人文与时代的变迁。因陶瓷汇聚于此的追梦人,提笔勾勒重诉青花的今生故事。
博物馆课程三
《瑶里寻迹历史细节的拼图》
《活着的龙——传奇与初心》
看过世界,才有世界观。世界再大,大不过一颗童心,走的再远,远不过一场梦里寻源。考古历史,寻访古迹。今天,我们都是历史发掘者,追寻的不只是瓷之源,更是匠人的初心和守护“龙窑”45年的故事。
博物馆课程四
《不同时代的创新》
《新时代家庭教育观—孩子家长》
身临陶瓷工业遗址博物馆,重回旧时光,触碰“80年代”的生活印记,与爸爸妈妈共同打造未来生活空间。时代的对话,从实用性到艺术生活性的演变中深度体现。亲子对话,不止于此。
咨询报名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直达
陶器历险记
小小一件陶,诞生不容易
中国年文明,甲骨文出现仅年,陶器却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从℃烧造自给自足的日用器,到℃享誉世界的艺术瑰宝,兵马俑,唐三彩,南青北白,汝官哥钧定,陶瓷成为了中国名片。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古人对于景德镇瓷器最美的夸赞,瓷器与书法、工艺、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沿着海陆“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瓷器,开启面向世界的对话。
便是小小一只碗,看见的只是它成型后的模样,看不见的却是瓷土经过劳动者血汗的洗礼以及多达72道工序才能练成最终一件美器,又经历漫长的岁月磨洗,才能焕发出玉石一般的光泽,最终以最温润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至于我们常常遗忘,那易碎的瓷坯在古代是如何被师傅们用巧劲装进匣坯放入窑内。
走进古窑,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历历在目...看历代窑炉,复原你眼中的古窑形状。
过去景德镇有一句老话,“三年可以出一个状元,但十年难出一个把桩师傅”。这72道工序当中,最最关键的也就是“把桩”这道工序了。
我的造窑日志
迷你版的烧窑史,看火与土的共舞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很难见到漫天闪烁的星空,更没见过随风舞动的窑火。在认识了手工制瓷作坊生产线的工艺后,便到了自主探寻“中国制造的时代秘密”时刻。
要真实的体验到从泥土到陶瓷的烧造工艺,“窑”是不可缺少的。为孩子设置的乐烧全过程体验课程,是对古窑内所了解的传统制瓷工序的再实践。
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搭建砖窑,让植物在素坯上留下温度的痕迹。“乐烧”与茶陶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乐烧寓意着快乐,用自己建造、烧制、开窑、清洗之后得到的乐烧瓷器喝水茗茶,一定格外清甜吧~
孩子们手绘下的《我的造窑日志》
当青花开始诉说
一片古瓷片的前世故事和今生传奇
景德镇有四大名瓷——青花瓷,彩粉瓷,颜色釉,玲珑瓷。瓷器在当时的社会,直接体现着持有者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审美倾向等。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其光滑洁白的质感,也有功于景德镇二元配方,即瓷石和高岭土这一配方的发明。经过五代和宋代的沉淀,到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全国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机构,最终通过元青花一举奠定瓷都的霸主地位。
中国陶瓷博物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观史明今,景德镇人将青花的故事重新诉说。
穿越—来一次与古物零距离触碰
有这样一位新锐艺术家,更是一位特别的老师——特别邀请的神秘嘉宾。
通过研究古瓷片上的纹样、故事,站在当代的设计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解读中国传统设计内涵,注入自己新的理念和创意,阐释着传统陶瓷设计中那些能被当代设计借鉴和再构建的设计元素和内涵。
这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初心,也是一位老师在做的事,也将是我们这一代人“走进来,带出去”的事。
来功夫小瓷,创作属于我们的青花吧
当孩子拿出放大镜开始考古,当孩子提笔青花勾勒,会重新绘制出怎样的新故事?青花的今生传奇等你续写......
历史并不都是历史
瑶里,是浸泡在岁月里的,沉淀下来的是斑驳的墙面,留下来的是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徽派古建筑,檐角在向上轻轻翘起,似乎在展现最美的笑颜,褪色后的红砖徽瓦都尽显沧桑。
未经世事的孩子,
就像一个清浅而干净的容器。
天空之外的天空,家园之外的家园,
对于他们而言都有新奇和向往,
只有看过这个世界的不同,
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才不会是狭隘的、盲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有很多寻常的物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是那样的不起眼,以至于它离开你生活的时候,你没有半点觉察。忽然回头看看,才发现它消失得那样无声无息。
这条龙,再也不能让它成为化石
那一口大缸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消失的不得而知,但盘缸的传承人依然坚守。
这座修建于年的天宝龙窑,是由当时专门从江苏镇江邀请过来当“把桩师傅”的金跃安一手修建,是景德镇最大、最完整、且是唯一一座仍在烧制的柴窑。在龙窑旁边,有一溜长长的土房子,房子内部也是泥土地,这些房子也是当年随着龙窑一同修建的,历经了40多年的风雨,却保存的异常完好。
这是当年天宝陶器厂的厂房,当年有多少人在这里进出忙碌。如今,却成了老人的“个人工作室”。尽管已经年过古稀,老人干活时手脚还是很利落,揉泥、捏长泥、层层叠加,按压、修补、敲打,一口缸的泥坯快速成型。
这就是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在这所土房子里,盘着手中的泥条,踩着脚下的泥土地,走过了45年。“再苦,也要保住这座窑,保住这门手艺”,老人叫回了在北京事业有成的儿子,想借着年轻人的新思路,兴许就能让这座窑重新火起来。
很多人称他为“龙窑坚守者”,这个他待了40年的地方,承载了他太多的希冀,他想让龙窑不倒,让窑火不断,想把自己一整套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会有人要的,你做得好会有人要的......”
这一次,两代人走进龙窑,走进金跃安老人,不只是我们看得到,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看得到的。
两代人的时空记忆
重回旧时光,我想给父母一个惊喜
景德镇曾经有十大瓷厂,但如今每个瓷厂已不同往日,工业遗址博物馆则是在隧道窑的旧址上保留建起。
在这样一个已经停止使用的隧道窑内,因为不断注入的鲜活样本,关于过往的十大瓷厂,关于当下陶瓷工业本身的新鲜的声音,作为当下与历史时空上的对话,作为两代人之间对话的空间及载体,陶瓷融入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为这个已经沉寂的空间重新注入了新生命。
景德镇之所以成为官窑,除了窑火、瓷土、高岭土,还有一个条件是景德镇特有的水土,昌江河的弱碱性,利于人的生活,更维持了这里的窑火生生不息,养育了一个个家庭。
亲子创作—和爸爸妈妈共同打造我们喜欢的空间
当全场景的AI连接起一个家庭的智慧生活,我们开始怀念那个凡事都要动手去做的时代。因为有人文,有温度,有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物件,也可以被赋予更深的内涵。没有时光机器,不能直接穿越回几十年前,去体验当时的生活与环境。但工业遗址留下的印记会带给两代人不同的感受与思考。
这样的情感和想象去畅想家庭的未来式场景,一定会很有趣吧~当黑白电视机遇上全息投影,当留声机对话智能机器人,当解放牌自行车骑进立体车库,当大哥大PK智能手表......时代因此产生共振,亲子之间的桥梁悄然搭起。
想像无限,情感无限,创造便无界限。这份惊喜,是给父母的,更是归还给孩子可以触碰的时代记忆。
我最亲爱的
教育是一连串的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教”和“育”是两回事。“教”的主体是老师、学校,但是,“育”的主体,除了老师,学校,还有家庭。家长必须参与进来,“育”必须以家长为主。
当窑火被点亮,求学探索的热情被激起,同样燃起的还有家庭关系里互相注视的目光。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彼此真诚,然后一同成长,共同应对明天的变化”,你不必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但一定是你喜欢的样子。
“新时代家庭教育—和孩子面对面”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精心设计的小细节
两张卡片,写下心中的答案。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视角,不一样的感受。你,真的懂孩子吗?
“你上一次对孩子发脾气是什么时候?
什么原因还记得吗?”
“你最关心孩子什么?”
“父母空闲的时候会做什么?
孩子有模仿过吗?”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父母有发火过吗?”
“选择兴趣班报名,
父母有咨询过孩子的意见吗?”
“你喜欢现在的家庭气氛吗?”
景德镇亲子研学之行,真正的感受到窑火的心跳,触摸到陶瓷艺术的脉搏,触碰陶瓷真正的灵魂,倾听孩子的声音,真正的爱和教育不是定义孩子的人生,而是让他拥有成为自己的自由和底气。
你们期待吗?
研学文旅大礼包
记录点滴,真心陪伴
·功夫小瓷原创博物馆课程体系:陶艺体验、户外写生、考古课程、作品烧制
·研学文旅大礼包:研学手册、衣服、帽子等
·伴手礼/每人一份(孩子)
·精选研学景点:古窑/陶瓷博物馆/陶瓷工业博物馆门票/商业旅行保险
·可选当地特色酒店:国贸参考价元/晚,城市便捷元/晚
·全程大巴包车及司机费用
·精选早/中/晚餐
出发地至集合地往返大交通费、机场行李费、个人购物消费、因交通延阻、下雨或其他情况不能控制产生的额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