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16/5546404.html#图文夏日征集令#
嘉靖、万历处于明朝历史的晚期,当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一时期的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造型逐渐繁多,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大件器物增多,尤其青花器在青料的选用、胎釉质地和纹饰图案上都呈现出新的风貌,也从侧面展示了帝王的审美偏好。彼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个性解放的思潮风靡一时,从哲学领域影响到工艺美术领域,在景德镇成熟的制瓷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明代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回青料的出现,《陶说》一书中所载:“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呈现一种蓝中泛紫的特殊色泽,仿若朝珠上的青金石色,艳丽而浓烈,极具视觉冲击力。到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繁多,堪称明代各朝青花瓷器之最,除常见的各式盘碗、杯碟、罐、炉等,还有各种成型难度较大的提梁壶、军持、绣墩、烛台、笔架、笔管、调色盒、倭角方盒、书桌插屏、莲花式盘、雕塑人像等,基本特征是厚薄兼备,大小都有,也体现了此时期制瓷工艺的至高水平。嘉万时期的御窑瓷器烧造,是明代制瓷史上在永宣、成化之后又一个高峰。
Lot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大碗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1.HelenMoonbridge女士收藏
2.伦敦苏富比,年11月24日,编号58
3.吴权博士(-)收藏,吴莲伯博物院,年至今,编号M.5.16
D:37.5cm
拍品侈口,圆弧腹,下承圈足,体量硕大,制作规整。通体饰白釉,釉面光亮莹润。以青花装饰,纹饰描绘极为细腻繁复,外壁绘庭院婴戏图,间以竹石、芭蕉、花草,纹饰繁缛,但不凌乱,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婴戏画工严谨,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画面呈热闹愉悦的气氛。方寸之间,将众多儿童形象描绘的如此传神,足见画工之精细。下腹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加以装饰。碗心亦绘庭院婴戏纹饰,内外呼应,寓意吉祥富贵。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本品特殊之处为同类嘉靖青花婴戏碗尺寸最大者。
婴戏纹是中国古代瓷器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内容,唐代时期的长沙窑就已经出现,宋金元时期极为兴盛,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定窑等都有丰富的婴戏图案,其反映的是民间“多子多福”的美好意愿,所以一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至明嘉靖时期,此式百子婴戏图更成为官窑的典型纹饰。嘉靖帝朱厚熜一生共八子,其中六子早逝,渴望人丁兴旺成为其心头大事,此类婴戏纹饰则表达了这一时期自皇帝至百姓对于多子多福美好生活的希冀,同时世宗信奉道教,这样无忧无虑的童趣生活画面也正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
吴权是民国大佬吴莲伯(吴景濂)之子,吴莲伯曾四次出任国会议长。吴权年轻时赴法留学,后来成为外交官。退休后吴权返回伦敦,致力中国考古学与艺术研究,吴权与剑桥大学中国艺术及考古学者郑德坤教授(-年)相交甚笃,对其收藏初期提供指导。-60年代,吴权博士购入逾千件藏品,包括不少从拍卖会上投得的名家旧藏,如大名鼎鼎的大维德爵士、“放山居主人”莫里森(AlfredMorrison),亨利﹒奈特,BrendaZaraSeligman、NellieIonides和H.R.N.Norton等二十世纪初收藏名家之珍品。年及年,放山居拍卖藏品,吴博士便于当时投得不少于五件御制珍品,如今都是其收藏的焦点藏品。年,吴权博士在英国南部设立吴莲伯博物馆,时至今日,吴氏家族仍旧全心守护此收藏,并不时将藏品借展,并于年出版两册图录,继续教育后代。
Lot
明嘉靖?青花双龙团凤纹仰钟碗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出版:《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卷4,康蕊君,伦敦,-年,编号。
来源:玫茵堂旧藏。
D:17.3cm
拍品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敦实而秀润,外壁绘团凤祥云纹饰,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内壁口沿绘双龙赶珠纹,碗心亦绘云龙纹饰,所绘龙纹气势磅礡,威慑八方,伴以祥云朵朵。青花色泽沉稳妍丽,浓淡有致,绘工精妙传神,片片清晰的龙鳞和强烈的肌肉感让诸龙如在眼前,颇具永乐、宣德盛世威武刚猛之气,为嘉靖、万历时期少见之风格。其鸾凤姿态高贵典雅,悠闲地翱翔四际,整体布局恰到好处,洋溢着皇家端庄之气。
外底部中心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浓妍,笔力遒劲,深透胎骨。明世宗祈愿万寿无疆,喜好祥瑞图式,下必趋之好之,故令此种纹饰于嘉万年间蔚然成风。
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最是独特,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自是鲜亮艳丽,诚如《陶说》所称“幽菁可爱”,与人以浓烈而自然的美感。此碗釉色肥腴莹润,青花色泽明亮,甚具嘉靖青花之时代特征。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时人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此碗青花发色妍美正是成熟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出版:《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卷4,康蕊君,伦敦,-年,编号。
Lot
明万历?青花开光四景山水图大罐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记录:北京东正,年11月20日,编号
来源:日本京都秘藏
H:34.5cm
大罐唇口,短颈,丰肩,圆鼓腹,圈足。器形高大壮硕,气势雄浑,胎体坚致。外壁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光亮平滑,质感温润。底足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罐外壁四面各有青花描线开光,内绘四景山水图,描绘了古代名士于四个不同季节悠然自得的风度与超凡脱俗的情操。
四幅画面画意对应四时之景,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刘松年所绘《四景山水图卷》,春景为踏春归庄,画堤边湖畔一庭院,树木成荫,桃李争妍,水草丰茂,生机勃勃;夏景绘庭院清旷,一文士坐于临水亭阁之中,享受从湖面吹来的凉风,一童仆侍立于侧,亭外花木丛生,水中荷叶田田;秋景绘树石环绕的院落中窗明几净,通幽曲径,一雅士端坐屋内,静观湖山景色,其景颇似西湖‘平湖秋月’;冬景写踏雪出庄,远山积雪未融,虬松苍翠依旧,一人撑伞骑驴行于桥上,前有童仆引路,境界冷寂。画卷四季景物分明,充满了诗情画意。对照四景图卷,拍品之上的画面内容与构图在《四景山水图卷》中都能找到影子,尤其是夏、秋时节主人在亭阁屋宇中样子,或许明代官窑工匠就是以此为蓝本,抑或是从中获得了某种启发和灵感。
(图1)
(图2)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四爱图盖罐(图1)
2.中贸圣佳秋拍,明万历青花四贤居士图大盖罐,成交价元人民币(图2)
除此之外,此四幅图亦可以解读为四位名士的典故,即“陶渊明爱菊”、“孟浩然踏雪寻梅”、“云林洗桐”及“廷秀闲看儿童戏”四个故事。“陶渊明爱菊”图是中国古代“四爱图”之一,其是以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东篱赏菊典故为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隐居,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其咏菊诗篇传颂千古。画面中渊明倚窗赏菊,是为画面主题。此外画面中往来高士虽为辅助人物,但实际起着重要的点题作用,暗示渊明高逸超然的性格。“孟浩然踏雪寻梅”绘孟浩然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书童紧随其后,手持梅花,可谓“一路白雪茫茫看,数枝梅花朵朵放”,表现了大雪中孟浩然寻访梅花的乐趣,隐喻孟浩然“不畏风雪为寒香”的精神。梅花斗雪凌霜、香清寒艳、淡雅圣洁的品德,恰恰符合那些气节高坚的文人高士。踏雪寻梅成为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云林洗桐”绘元末四大家之一倪瓒故事。倪瓒淡泊名利,孤高自许,且为人颇具个性,癖好甚多。洁癖就是倪瓒最为有名的一癖,“洗桐”便是一例。据明代《寓圃杂记云林遗事》记载,一次有客人夜宿倪瓒家中。夜间倪瓒听闻客人咳嗽,天一亮即马上命人搜查院落庭园,寻找客人痰迹。仆人们遍寻不着,最后倪瓒自己于桐树根处找到客人痰迹,遂命人以水洗桐。此后,“洗桐”就成为文人洁身自好的象征,流传于后世。“廷秀闲看儿童戏”绘南宋诗人杨万里午睡初起,坐于榻上,闲看儿童与柳絮捉迷藏,写下了《初夏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画面景色优美,充满着浓厚的田园诗意,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万历朝是明代瓷器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是承上启下的年代。万历时期,王室贵族铺张奢华之风更甚,客观上也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官窑、民窑都极为繁盛,民窑有大量外销瓷出口到海外,官窑则生产了许多大型制品。若没有纯熟的工艺技巧,大件瓷器是很难烧制成功的。因此,大件瓷器的成功烧制,展现了万历朝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此件青花开光四景山水图大罐即为此中一例。万历青花纹饰繁复,集永、宣、成、弘瓷业发展之大成,开创了晚明瓷业发展的新局面。按其风格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万历早期青花与嘉靖青花器物相似,原料亦使用回青,青花呈色浓艳。万历中期以后,改用国产青料石子青及浙料,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并一直沿用到天启时期,青花纹饰采用淡描手法绘制。本品胎体周正,制作考究,绘制技巧娴熟自如,青花发色幽菁浓艳,即为万历早期青花重器的个中翘楚,也是大件瓷器中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之一。
Lot
明万历?青花钟馗戏鬼图盘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D:28.3cm
拍品撇口,浅腹,平底,圈足。造型规整,通体青花为饰,内壁绘缠枝葫芦纹饰,外壁绘画莲托八宝与之呼应。整体构图繁密热闹,画笔自然清逸。盘心绘钟馗戏鬼图,钟馗手持茶杯,作休闲状,龙眉巨目,精神抖擞,小鬼畏缩讨好,人物神态与自然景致都极为生动。寥寥几笔却不失生动,画风拙朴,颇具时代气息。青花线条流畅,笔触清晰,遒劲有力,青花发色浓艳深沉,蓝中泛紫,属于万历青花上等发色,底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万历官窑青花精品。
有关钟馗的传说起源于唐朝,《钟馗传略》这样记载:“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雍州终南人也,生于终南而居于终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历代神仙通鉴》的记载与之十分相似: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驱鬼”的典故传说。明代皇帝多信奉黄老之道,故此类道教纹饰为晚明皇帝所推崇。
Lot
明万历?青花十六子婴戏龙凤纹长方倭角盖盒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L:30cm/W20.5cm
万历时期宫廷对瓷器需求十分浩繁,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现宫廷皇室生活的极度奢华生活。此件盖盒为当时青花官窑中的一件代表作。拍品器形设计颇为精巧,造型敦实挺括,胎体致密坚实。全器纹样以釉下青花勾勒渲染,以子母口相合,形制规整端庄。
盖面绘十六子婴戏图,顽童于庭院中嬉戏玩闹、牵车、骑竹马、斗傀儡、攀枝折花、莲池戏水等形象,稚趣可爱,所绘婴孩头大身小,神态活泼,场面热闹。盖侧、盒壁开光内绘穿花龙凤纹。底正中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布局繁而不乱,纹饰生动趣致,所用青花钴料为典型回青料,发色浓艳泛紫,观之回味无穷,时代特征鲜明。别具文人意趣,甚是精彩。
婴戏图以其富贵气象而格外受到世人青睐,自宋代起步发展,至明清两代到达鼎峰。明代皇室尤其钟爱百子图,自宪宗成化皇帝以降,特别是在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广为流行。此时所绘婴孩夸张生动,笔法稚拙,此器即为其中佳例。本品历经五百年沧桑变幻,历尽无数人间风霜,依旧幸存于世,述说着神宗一朝的故事,传播那个时代的工艺之美,是为瓷界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