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环保碳中和系列研究10鉴他山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7232741.html

投资要点

对标欧盟看国内碳市场发展:①国内碳市场已初现总量控制及市场调控机制雏形。②总量递减速度预计超海外,碳配额价值有望长期提升,CCER近期稀缺看涨。复盘欧盟碳市场4阶段演变,我们认为总量控制和MSR机制为碳价平衡关键:1)总量控制:欧盟4阶段划分主要体现在配额分配方式及总量递减速度上的差异。a.第1-2阶段配额发放采取各自制定配额模式,且供需不平导致市场表现平淡;b.第3-4阶段配额发放改为总量控制模式,且总量上限从3阶段逐年减少1.74%提升至4阶段的2.2%,有效提振碳价;2)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年启动,基于相应规则和目标调整配额拍卖量,成为长期有效控制配额盈余的方案。展望国内碳市场,我们认为国内市场发展方向相似,已具备两大核心机制雏形。1)总量控制市场调控机制初见雏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指出a.生态环境部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b.可适时引入有偿分配;c.可建立市场调节保护机制;2)从试点走向全国,当前市场交易规模与覆盖行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碳市场节能减排产业良性循环。欧盟拍卖收入主要投向气候及能源用途,深圳拟设碳排放交易基金定向支持温室气体减排和碳市场建设。碳配额价值有望长期提升,CCER近期稀缺看涨:1)当前碳价远低于海外,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递减速度拟超海外,总量收紧驱动碳配额价格长期上行;2)碳市场释放CCER需求,此前全国CCER备案减排量总计约多万吨,历时4年预计基本履约,相关审批政策有望重启,近期供应稀缺预计价格向上。减碳成本测算:行业减碳成本可控,电力最高。我们选取了发电/航空/钢铁/建材/造纸/石化/化工及有色金属八大行业进行减碳成本敏感性测算,假设各行业初始配额无偿分配且减碳比例为25%时:1)以北交所配额均价36元/tCO2测算,各行业减碳成本可控,电力行业减碳成本较高,占收入比超1%。2)以欧盟第4阶段元/tCO2碳价测算,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达13%以上,其次钢铁、建材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为2%以上,其余行业控制于1%以下。假设各行业初始配额有偿分配且分配比例为%时,各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将显著提升扩张4倍,长期总量控制收紧趋势下企业实际减碳动力加强。产业链升级循环再生减碳效应明显,有效降低减排成本。减碳成本增加下趋势下,产业链升级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长期发展趋势。①以铜的生产为例,再生铜吨排放1.13吨CO2,仅为原生铜的27.6%。②以铝的生产为例,加工及回收再利用阶段碳排放占比仅为2.5%,且精细加工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因此,我们认为推动产业链升级及资源综合利用,将有效提升产品价值、降低减排成本并增强减碳效应。重点推荐及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mengshia.com/jsgz/7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